水火不相容,這是人們早已熟知的。可是,自然界卻有水上起火的奇觀。奇異的現象, -直被人們視為自然之謎。
巴哈馬群島位f佛羅裡達海峽口外的北大西洋上。其中,大巴哈馬島位於巴以馬群島的北端,西距美國佛羅裡達半島約96千米。在大巴哈馬島上有一個奇特的小湖。每當夜幕降臨,微風吹過湖面,湖面上便泛起幹萬點火花,魚兒躍出水面,水光閃閃、滿身帶火。當人們在湖上泛舟時,輕輕搖擺的船槳會激起無數的火星,機後還會拖出一條火路。
如果說火湖令人稱奇,那麼能噴火的河更讓人叫絕。在我國江蘇省豐縣宋楞鄉子午河一段長30多米、 寬20多米的水域就曾經發生過噴火事件。在1987年9月13日傍晚至9月16日黃昏這段時間裡,這片水域不斷噴射高出水面達4 ~ 5米的耀眼火花,並伴有「呼呼」的聲響,猶如五彩繽紛的節日焰火。不幸的是,在噴火的過程中,附近的魚和青蛙紛紛死亡。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海上的通天大火。1976年6月的一天,法國氣象工作者從氣象衛星上接收到奇怪的彩色照片。根據照片顯示,在大西洋亞速爾群島的西南方海面上,一排排山峰般的巨浪上燃燒著通天大火,這一景象使人驚嘆不已。
無獨有偶,1977年11月9日, 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馬得裡斯海灣附近的海域裡,突然颳起一陣期風, 按著海浪龜哮,海面上驟然燃起了一片通天大火, 火光映紅、沸騰,景色壯觀,驚心動魄。
水上的火是怎樣產生的呢?經過科學家的研究,有些原因已經初步探明。大巴路 本上的關能工防所以火花閃是因為海裡生長著大量會發螢光的細菌。這種螢光極其微弱,只有在夜裡才能看到。這些發光細菌都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洋中。
在入海口成水、談水混合之處在冷、暖水交界的海區,有機物質最為豐富,因而海洋發光細菌在這裡能大量生長、繁殖。它們不僅自由地生活在海水中,而且也寄生、共生或腐生在魚、蝦、貝等海洋生物體上,使生物體發光。
在這些發光細菌的體內,有一種螢光素和螢光酶。螢光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在它的催化下,螢光素和氧氣結合,生成氧化螢光素,其化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因而這些細菌就發出了光。
這些發光細菌使海水和生物體發光多半是由機械刺激(如海浪衝擊、魚兒躍出
水面年)引起。這就是為什麼陽划水後會螢光閃,魚兒躍出水面會滿身帶火,也是大巴哈馬島火湖「著火」的真正原因。
然而,水面上的噴火現象和海面上的通天大火卻不是由發光細菌造成的,因為水裡附著細菌的魚無論如何也無法躍至4一5米的高變,而且細菌發的光也不可能引起通天的火光。那麼,這兩種現象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有關專家推測,在河流的地層深處,可能貯藏著大量的天然氣,由於地層的變動,導致天然氣外洩,又由於地心熱力超過了天然氣的燃點,以至於天然氣自動燃燒,從而形成高達4~ 5米的噴火奇觀。當然,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測。
至於海水燃燒的原因則可能更加複雜。印度科學家和蘇聯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海洋中存在大量發光的生物,
母、鞭毛蟲,以及一些平的生物的。包括木統,水 颶風以 每小時280千 米的高速在海面上疾馳的
這些愛死的生物可以在有責,多毛委的小動物。可以使海面發出巨大的亮光。 時候,會激起溜天的巨浪,風與海水發生高速摩擦,從而產生巨大的能量,使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分離,在颶風中電荷的作用下,這些原子發生了爆炸和燃燒,再加上空氣的助然,海面上便燃起了熊熊大火。如果這-假說成立,那麼人們就可以利用高速摩擦的手段使水分子分解為可以燃燒的物質,從而開發出種新的能源。
但是,美國一些科學家對海上起火原因有另外一種看法。不久前,美國學者對柱形的花崗巖、玄武巖、大理巖等多和巖石試樣進行破裂試驗。結果發現,當壓力足夠大時,這些試樣便會爆炸性地碎裂,並在幾毫米內釋放一股電子流, 激發周團的氣體分子發出微弱的光亮。在實驗中,他們還注意到,如果把樣品放在水中,則碎裂時產生的電子流,也能使水面發出亮光。所以,他們認為,海面上的起火現象可能是巖石破裂而發出的光。
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或者說還有其他的原因,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不過,無論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都看望在研究這現象 的過程中,能夠在海洋中找到新的能源,從而為全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