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蛇最多?
不管有毒蛇,還是無毒蛇,它們都怕冷,再加上我國大多數地方都不是極寒環境,所以幾乎全境都有蛇出沒的蹤跡。而雲南省、福建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分布的蛇種最多,可多達上百種,然後才是四川、湖南、貴州和海南這些地方,相對來說,蛇最少的地方是黑龍江、新疆、青海和內蒙古這些地方。
城裡人可能只有在動物園才有機會看到蛇,而且大多是一些體型比較大的蟒蛇,但在農村,你很可能親眼看到過中華田園貓和蛇實地打鬥的場面。原因也很簡單:
城裡的開發程度高(除了居住率很低的別墅區),很多植物都是人工種植的,還有人定期打理,蛇類動物一般不會將這種環境作為自己的棲息地。
而農村就不一樣了,現在村裡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人煙稀少、土地荒廢、植物瘋長,蛇當然會更放心這樣的生長環境。
其實,一般情況下,蛇也並不想被人發現它的存在,因為不僅是人會害怕被蛇咬,蛇其實也害怕被人所傷,尤其是以前那些喜歡用蛇來泡酒的人,又或是認為食用野生蛇對身體有好處的人。當然,雖然不是所有蛇都有毒,但被蛇咬終究不是什麼好的體驗。
而且,一般人也很難分辨什麼蛇有毒,什麼蛇無毒,所以,在蛇類動物更容易出沒的居民區,驅蛇算得上是有必要的一種日常性生活內容,那麼,蛇最怕什麼藥會聞到就跑?
為什麼蛇怕雄黃和煙油一類的東西?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應該不少人都聽老人說過蛇怕雄黃,還有煙油這種東西,包括酒精和硫磺等,而且,蛇害怕火和怕煙。其實,這些東西都有共性,要麼是具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要麼是有毒的物質,要麼是所有生物都怕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蛇類動物眼睛都很瞎,這並不只體現在眼鏡蛇身上,蛇類動物的視力整體就不好,所以,很多人怕蛇和自己對視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它們不見得看得到你準確的位置,反而是通過聽覺來感知你的具體落腳點。
為什麼體型不是特別大的蛇,不一定鬥得過田園貓?其實就是因為貓不僅反應速度快,鋒利的爪子可以輕鬆劃破蛇的皮膚,而且貓腳掌上的肉比較厚,在它落地時引起的地面震動幅度較小,所以眼睛不太好使的蛇,就更難快速應對貓發起的攻擊了。
蛇的視覺不好,但嗅覺很靈敏,可能它們無法判斷某個東西能不能食用,但氣味帶來的刺激卻容易讓它們放棄繼續前行,這些它們自然環境中不存在的東西,難免會讓它們產生畏懼感而不敢靠近。所以,不見得蛇真的就碰不得煙油這些東西,很可能只是被這些陌生的氣味給嚇跑了而已。
蛇的壽命不算長,它們最怕什麼?
儘管蛇類動物的平均壽命可達20年左右,但這個歲數可不是所有蛇都能達到的,尤其是體型很小的蛇往往都只能活個三五年,只有大型蛇類才能活個一二十年,而壽命最長的一些蟒蛇則可以活個三四十年。當然,動物園裡呆著的蛇,不管它是什麼品種,一般都比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同類要活得更久一些。
一個物種的壽命長短和自身基因有關,但也與生長環境有關,那些體型小的蛇,很容易被體型更大的蛇吃掉,正如在眼鏡王蛇領地的周圍,你幾乎不可能看到其他蛇類動物出沒的蹤跡,因為踏入眼鏡王蛇領地的其他蛇類動物,它們的命運都是被幹掉。
所以,小蛇的壽命普遍不長,其實很大因素就是它們會被其他蛇類動物吃掉,它們根本沒有對抗的能力,只能淪為同類的盤中餐。自然界中這樣的弱肉強食,不僅體現在不同的蛇種身上,更在相同蛇種、不同體型大小的蛇類動物身邊真實上演。
所以,要說蛇類動物最怕什麼?我認為並不是人類,更不是人類弄出來驅逐它們的東西,反而是它們的同類,尤其是那些體型比自己有優勢的同類,因為它們生命的終結很可能就是同類的傑作。蛇是典型的肉食動物,而它們可能選取的食物對象一般都是活的,而且並不只是青蛙這樣的脊椎動物,又或是蚯蚓和蜘蛛那樣的無脊椎動物,正如蟒蛇可能會獵食鹿和豬,眼鏡蛇可能會捕食蜥蜴和魚,金環蛇更喜歡吃黃鱔和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