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最多只有幾個月壽命,給人的感覺十分柔弱,但有科學家指,早在1.6億年前已在地球生存的蝴蝶,生命力其實相當頑強,甚至逃過白堊紀大滅絕。由細細的蟲卵,孵化成幼蟲,再由幼蟲變成蛹,最後破蛹而出,一隻鮮豔的蝴蝶,經歷「完全變態」四個階段後,終於誕生。
蝴蝶外表雖然柔弱,但它們的生命力超乎想像,甚至避過了連恐龍都挨不過的「白堊紀滅絕」。哥斯大黎加大學生物學教授希勒表示:「蝴蝶不會這麼快就絕種,蝴蝶在1.6億年前已在地球存在,它們倖存於白堊紀滅絕中,一顆隕石撞擊地球也不能將它們滅絕。」
學者指蝴蝶的生命周期短,它們可以快速演變,更容易適應環境變化。「適者生存」下,蝴蝶反而成為地球上,最頑強的物種之一。
蝴蝶「善變」的特點,也讓它們成為人類監察氣候變化的良好生物指標,例如憑著分析蝴蝶狀況,了解它們棲息的森林的環境變化。此外,蝴蝶也是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被視為植物的「掠食者」,有助控制植物數量,但同時也是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及其他昆蟲的食物,滋養著其他生命繁衍;更重要的是,蝴蝶是其中一種最廣泛傳播花粉的生物。作為大自然留下來的禮物,人類應該好好珍惜。
每天更新 包羅萬象 圖文並茂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