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電力負荷兩度創新高 首破1300萬千瓦大關

2021-01-12 東莞陽光網

  高溫天氣下,供電工作人員對供電設備檢查測溫

  大朗巷頭,供電人員上門對小微企業進行用電設備維護

  夏季熱浪來襲,伴隨著溫度節節攀升,東莞市電網負荷也兩次創新高。6月24日16時02分,東莞電網負荷達到1299.38萬千瓦,比去年最高負荷1298.82萬千瓦增長0.04%,創下了2016年東莞電網首個最高負荷紀錄。7月8日16時02分,東莞電網負荷今年第二次創新高,達到1330.87萬千瓦,突破1300萬大關,比去年最高負荷1298.82萬千瓦增長2.47%。

  面對電網的高負荷,東莞供電部門可謂「壓力山大」。好在東莞供電局早已出臺了相關方案進行積極部署,全力備戰迎峰度夏,多舉措應對高溫、高負荷,全力確保電網設備安全穩定運行,讓客戶度過一個安穩的夏天。

  東莞電網迎峰度夏 多方面工作確保安全

  在東莞供電局調度室,大屏幕上可以明確顯示東莞電網一天中的三次高峰:早峰(8:00~11:30),中峰(14:00~18:30)和晚峰(19:00~21:30)。6月24日16時02分,東莞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達到1299.38萬千瓦;7月8日16時02分,東莞電網負荷今年第二次創新高,達到1330.87萬千瓦。

  與電網負荷創新高同步的還有東莞的供電量,據東莞供電局電力調度中心主網調度分部副主管陳威洪介紹,今年上半年,該局完成供電量311.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5%。「按往年慣例,年最高電網負荷一般出現在7、8兩個月,預計今年夏季東莞電網最高負荷將達1332萬千瓦,同比增長2.48%。」

  「東莞電網迎峰度夏基本從每年的3月持續至11月,從3月開始,負荷和供電量就逐步攀升,當然7、8、9三個月是重中之重,電網負荷重、密度高、線路負載重,風險比較大。」陳威洪表示,為了確保供電安全和穩定,供電部門在檢修安排、風險控制、電廠發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以儘量減少給保電帶來的風險。

  一方面,積極加強與地方電廠及廣東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發電計劃的聯動,加強電廠發電的計劃性,確保在負荷高峰時能夠達到發電頂峰,開展調管範圍內電廠的專項安全大檢查,確保在度夏期間電廠運行平穩。「度夏期間我們加強了負荷預測、重過載設備預警方面的工作,並定時進行有序用電的動態發布,動態優化檢修計劃安排。」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運行方式分部主管袁煒燈介紹。此外,根據系統運行情況動態優化電網運行方式。「負荷高峰期必須實時調整電網運行方式以防止設備過載。」

  另一方面,電力技術人員在負荷高峰到來前對設備進行全面的特巡特維,對重載過載設備進行持續測溫監控,並鼓勵工廠夜間和周末用電,從而實現錯峰。「從5月份便啟動了迎風度夏檢查專項工作,對所有電力設備開展地毯式的檢查,徹底消除潛在的危險。在7至9月的高溫高負荷時期,將改為巡視和監控為主,減少非必要的檢修和操作,保障電力設備的穩定運行。」該局生產設備部生產管理專責劉洋介紹。

  除此之外,陳威洪還表示,今年還花了很大力氣做好應急處置,6月30日就開展了全局大面積停電應急演練,「接下來還有幾次演練,將進一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三大工程搶閘投產 緩解高溫下用電壓力

  電力負荷的快速增長,急需一個穩定的輸電網絡來傳輸。東莞電網就有三大工程搶閘三伏天,趕在負荷高峰到來前投產,緩解高溫天氣下的用電壓力。

  6月30日,廣東省、東莞市重點工程之一220千伏龍騰變電站正式建成投產。該站的順利投產,進一步強化了東莞電網結構,為助推東莞萬江、道滘、厚街等鎮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近期順利建成的還有110千伏大嶺山T接黎貝至麒麟線路工程,6月8日上午完成各項投產程序。該工程建成後,110千伏大嶺山變電站將實現雙電源供電,這不僅完善了大嶺山站的T接接線型式,也讓電網的運行靈活性得到了增強,對加強和完善大嶺山鎮的110千伏電網結構、提高供電可靠性、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外,220千伏彭洞至躍立雙回線路工程計劃將於7月30日建成投產,共新建17基鐵塔,新建架空線路路徑總長約4.1千米。該工程的投產可減輕東莞東城片區及周邊社區供電壓力,進一步提高以上區域供電可靠性。

  加強配網投資建設 大朗力解用電難題

  「以前用燃氣鍋爐燒柴油一個月需要大約18000元,現在改用電鍋爐後的成本大約在14000元左右/月,一個月可以節約4000元。」在東莞市大朗鎮巷頭社區富康南路和大井頭第二工業區經營著兩間小型毛織廠的羅明倫稱,僅富康南路的這間廠改用電鍋爐後一年的成本就可以節約近5萬元,兩間廠加起來可節約成本20萬元。而在大朗鎮巷頭富康區,像羅明倫這樣的毛織用戶有1062戶。

  2013年下半年開始,因環保需求,毛織行業由燃料鍋爐改用電燙爐。巷頭村2015年用電量1.27億千瓦時。為解決該片區用電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引起的配電設備過載問題和解決用電戶的用電需求,東莞供電局大朗分局2015年在巷頭富康區新裝、增容臨時臺區變壓器3臺,增加容量1200千伏安;通過基建工程新裝、增容公用變壓器4臺,增加容量2600千伏安。2016年在建和計劃新增臨時臺區變壓器3臺,增加容量1200千伏安,業擴配套工程增加臺區變壓器2臺,增加容量1600千伏安;基建工程項目增加臺區變壓器1臺,增加容量630千伏安。

  而正是得益於供電部門採取的這些措施,羅明倫的毛織廠在改用電鍋爐後即使在用電高峰期也基本沒有遭遇停電的情況。

  據該供電分局副局長葉志申介紹,截至今年5月31日,大朗鎮今年累計用電量10.87億千瓦時,增長率8.09%。按照用電趨勢,預計今年大朗用電負荷需求會達到66萬千瓦。「除了大型企業和大型出租屋,36900多戶小微型企業對供電的貢獻也非常大,當然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小壓力。」葉志申解釋,因小微型企業、毛織企業眾多,公變臺區供電的工商業戶數數量多;毛織行業小微企業近幾年新增毛織電腦機4萬多臺;大量燃料鍋爐陸續改用電鍋爐等因素,用電需求的迅猛增長使得大朗鎮公變臺區重過載情況非常嚴重。

  為了解決低壓臺區的問題,該供電分局首先是增加配網投資,今年全年配網項目工程投資11148萬元,計劃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56千米、0.4千伏線路43千米,新增公用變壓器33臺;二是利用業擴配套項目建設公變臺區,解決多出負荷密集區域用電困難問題。三是利用閒置配變安裝臨時臺區,為防止公用臺變因超負荷運行燒損,該分局在迎峰度夏前,針對過載臺區新裝一批臨時配變,改接負荷,以緩解過載配變的高負載問題。今年至今,該分局已安裝臨時配變8個,增加公變容量3200千伏安。未來兩個月還計劃加裝臨變20臺,增加公變容量7150千伏安,預計可增加8000千瓦供電能力。

  實際上,近年來,該供電分局積極通過基建項目建設、利用閒置配變安裝臨時臺區、以大換小、調整負荷等多方面措施,解決報裝受限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僅今年1月1日-5月31日,低壓新裝、增容用戶就達1848戶(平均每個工作日釋放18戶),釋放容量29375千瓦。

  「此外,我們還對每一臺公共變壓器都進行了預測,監測每一臺變壓器的重過載情況,針對重過載問題進行了三年規劃。」東莞供電局大朗分局營業部主任葉智德表示,未來三年,該供電分局還將新建595臺800千伏安配變,第一批37個臺區,其中4臺業擴配套,計劃在2016年7月31日前投運,33臺基建工程2016年12月31日前投運;同時新建55回10千伏線路,第一批20回線路,其中已批覆17回,爭取2016年11月30日前投運,其餘3回線路,計劃申報業擴配套項目解決,爭取2016年12月31日投運。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用電負荷年度二創新高
    距離其20公裡的東莞供電局,電力調度中心的控制大廳內,大屏幕上的曲線在爬升,系統提示大朗巷頭用電負荷報警,工作人員輕點滑鼠,在控制系統中進行操控,20公裡以外的變電站就能收到指令實現用電調度。    16時02分,東莞電網負荷今年第二次創新高,達到1330 .87萬千瓦,突破1300萬大關,比去年最高負荷1298 .82萬千瓦增長2 .47%。
  • 雙重因素推動廣東電力統調負荷同比提前「破億」
    新華社廣州5月6日電(記者吳濤)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6日宣布,廣東電力統調負荷突破1億千瓦,比去年提前9天首現用電高峰。6日10時04分,廣東統調負荷達到1.00025億千瓦,突破1億千瓦大關,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4.48%,較去年全省負荷首次破億提前9天。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四個經濟「重鎮」統調負荷均突破1000萬千瓦。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分析認為,此次用電高峰有雙重原因。
  • 760.3萬千瓦!合肥電網冬季負荷創新高
    1月7日,記者從合肥供電公司獲悉,當日10時59分,合肥電網最大負荷攀升至760.3萬千瓦,自去年入冬以來再創新高。目前,合肥電網整體運行保持平穩態勢。入冬以來,合肥地區氣溫較往年偏低,這也直接帶動著合肥電網最大負荷、用電量等多項指標不斷創下新紀錄。
  • 廣西用電負荷電量雙創新高 用電負荷首破3000萬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梁敏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9日訊(通訊員 毛雨賢 陳欽榮)1月8日,廣西用電負荷、日電量雙雙創出歷史新高。用電負荷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大關,最高達到3041.7萬千瓦,較歷史最高值增長3.12%;日電量5.68億千瓦時,較歷史最高值增長0.46%。
  • 重慶電網冬季負荷連續12次創新高 最高負荷達1854萬千瓦
    原標題:重慶電網冬季負荷連續12次創新高 最高負荷達1854萬千瓦   12日,記者從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獲悉,近期,受寒潮及較強冷空氣影響,重慶電網用電負荷不斷攀升
  • 3339萬千瓦用電負荷創新高
    本報訊 (見習記者張天弛)記者從國家電網上海市電力公司了解到,受寒潮影響,本市用電量驟增,上海電網最高用電負荷於前天20時30分達到3339萬千瓦,打破去年夏季用電高峰時創下的3311萬千瓦的用電紀錄,刷新上海用電負荷新高。
  • 9.60億千瓦!國家電網經營區負荷創新高
    用電量快速增長,多地用電負荷創下新高。1月7日,國家電網經營區最高負荷達9.60億千瓦新高,同比增長27.7%,已超過出現在2020年的國家電網夏季最高負荷8.75億千瓦。從電量方面看,1月7日,全國發電量達259.67億千瓦時,較2020年夏季最高發電量246億千瓦時增長5.56%;國家電網經營區日發受電量達201.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5%,同樣創下新高。
  • 西北電網最高負荷突破1億千瓦,電力調控中心積極應對高負荷
    打開APP 西北電網最高負荷突破1億千瓦,電力調控中心積極應對高負荷 電網智囊團 發表於 2020-12-02 11:06:56
  • 9.6億千瓦!國家電網經營區負荷創新高,同比增長逾27%
    用電量快速增長,多地用電負荷創下新高。1月7日,國家電網經營區最高負荷達9.60億千瓦新高,同比增長27.7%,已超過出現在2020年的國家電網夏季最高負荷8.75億千瓦。從電量方面看,1月7日,全國發電量達259.67億千瓦時,較2020年夏季最高發電量246億千瓦時增長5.56%;國家電網經營區日發受電量達201.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5%,同樣創下新高。
  • 廣西用電負荷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創出歷史新高
    在廣西經濟復甦加快、脫貧攻堅成效凸顯、農網改造升級後潛在用電需求進一步釋放和低溫天氣取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1月8日,廣西用電負荷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大關,創出歷史新高,最高達到3041.7萬千瓦,較歷史最高值增長3.12%。
  • 北京地區電力負荷突破2451萬千瓦 再創歷史極值
    北京電網電力負荷持續攀升再創歷史極值達到2451萬千瓦,發生在6日20時22分,較今年最大負荷2288萬千瓦增長7%,較去年冬季最大負荷增長15%,較夏天歷史最大負荷2356萬千瓦增加4%。為做好極寒大風降溫應對工作,保障電力充足供應和電網平穩運行主要採取如下措施:一是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啟動II級應急響應,安排相關專業部門管理人員359人保障值守,安排輸變配電運維及營銷服務保障人員4865人、應急救援隊伍22支345人、故障搶修隊伍238支2673人、車輛839輛、發電車119臺、發電機211臺,做好大負荷下的電網運行、設備運維、營銷服務、應急搶修等保障工作。
  • 今冬以來,重慶電網負荷12次創新高,保障電力供應他們這樣做……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供圖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電力短缺的情況。但在重慶,電網依然安全穩定運行,電力可靠供應。在這期間,重慶電網冬季負荷12次創新高,在這期間電力部門作出了哪些努力?
  • 今冬我省用電負荷日用電量創新高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羅志遠) 記者從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了解到1月7日,全省用電負荷八次創歷史新高,日用電量首次突破6億千瓦時大關、十次創歷史新高。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調度控制中心調控處處長郭晨:「1月7日,陝西電網最大負荷達到2930萬千瓦,同比去年冬天增長18%,最大日用電量6.05億千萬時,同比增長16%,主要原因是由於經濟增長加快與極寒天氣疊加,以及煤炭、天然氣供應緊張,能源消費需求與能源供給轉型,使得全社會對電能需求增大,用電負荷出現較大增幅。」
  • 湖北冬季用電創歷史新高 電網負荷達到3972萬千瓦
    原標題:湖北冬季用電創歷史新高 電網負荷達到3972萬千瓦   寒潮使用電負荷再創新高,記者從國網湖北電力獲悉,1月7日,湖北電網最大負荷3972.1萬千瓦,創湖北冬季用電新高
  • 北京電網負荷再破冬季極限 達到1867.1萬千瓦
    從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獲悉,受低溫天氣影響,截至4日21時,北京電網最大負荷再創冬季新高,達到1867.1萬千瓦,較剛剛過去的2017年冬季歷史最大負荷1855萬千瓦,增長0.65%。
  • 首超800萬千瓦 福建泉州電網負荷再度刷新紀錄
    記者昨日從國網泉州供電公司了解到,7月19日當天,泉州地區用電負荷達831.1萬千瓦,再度刷新歷史高峰紀錄,較2018年最高負荷799.1萬千瓦增長了4%。   據悉,受連日高溫影響,空調等降溫設備大規模使用,工業用電量和居民用電量均呈上升趨勢,拉動了用電負荷的增長,地區全口徑供電負荷不斷攀升。
  • 青島創下冬季用電負荷最高紀錄953萬千瓦
    氣溫降降降的同時,各地用電負荷大幅攀升。繼6日北方9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創新高后,7日,北京、江蘇、天津等省市用電負荷超過夏季高峰。寒潮對供電也提出了考驗,7日晚,上海多處突發停電,用戶低壓故障報修量較前一日增加約160%。那麼,目前青島的用電情況如何?是否有限電之虞?
  • 青海電網用電負荷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邁入千萬千瓦級電網行列
    數據顯示,2020年11月23日7時08分,青海全網用電負荷達到1003.9萬千瓦,青海電網用電負荷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標誌著青海電網進入千萬千瓦級電網行列,青海電網用電負荷及日用電量均創歷史新高。
  • 1月7日河南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達6515萬千瓦
    其中,1月7日,省網最高用電負荷達6515萬千瓦,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冬季最高負荷增加1205萬千瓦、增長22.7%,這是我省歷史上首次在冬季創出最高負荷。負荷高峰期間,河南電網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無壓限電情況,成功經受考驗。
  • 南方電網:電力供應持續偏緊 龍頭企業用電量升勢迅猛
    以廣西為例,第一財經記者從南方電網旗下公司廣西電網獲悉,由於電源不足等原因,廣西用電尖峰時段,尤其是晚尖峰時段電力供應存在偏緊情況,最大缺口120萬千瓦左右。  入冬以來,受經濟持續企穩併疊加此輪大範圍寒潮影響,南方電網供電區域的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地區用電負荷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