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1 牛頓第一定律》優質課公開課課件、教案

2021-01-20 物理教研聯盟


1 牛頓第一定律

教學目標

1. 了解物理學史上人們對力與運動關係的認知歷程。

2. 初步了解理想化實驗方法,知道理想化實驗方法的意義和局限。

3. 理解慣性的概念,會用慣性解析生活中的與慣性相關的現象。

4. 在了解人們對力與運動關係認知歷程的過程中,體會理想化實驗、數學與物理學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物理學史上人們對力與運動關係的認知歷程、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教學難點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新課引入

教師設問:在初中,我們學過了牛頓第一定律,請大家回顧一下它的內容。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老師所提問題,集體回答老師所提問題。

教師口述:我們今天就來細緻地分析牛頓第一定律和它的得出過程、及慣性。

講授新課一、理想實驗的魅力

教師活動:講解亞里斯多德關於力與運動關係的觀點。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思想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斷言:要使一個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就必須對它用力;用力使物體運動起來後,停止用力,物體歸於靜止。於是,他聲稱「運動者皆被推動。」「當推一個物體的力不再推它時,原來運動的物體便歸於靜止。」

教師活動:講解伽利略對力與運動關係的認識。

伽利略認為,將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而物體在通常情況下運動時,摩擦又是難以避免的。

伽利略注意到,當一個球沿斜面向下滾動時,它的速度增大;向上滾動時,速度減小。他由此猜想:當球沿水平面滾動時,它的速度應該不增不減。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即使沿水平面滾動,球也會越滾越慢,最後停了下來。伽利略認為這是摩擦作用的結果。若沒有摩擦,球將永遠運動下去。 

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伽利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讓一個小球沿斜面從靜止狀態開始運動,小球將「衝」上另一個斜面。如果第二個斜面傾角減小,小球仍將到達原來的高度,但是運動的距離更長。由此可以推斷,當斜面最終變為水平面時,小球要到達原有高度將永遠運動下去。這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教師活動:講解理想化實驗。

阻力不可能完全消除,第二個斜面也不可能做得無限長,所以,伽利略的實驗是一個「理想實驗」。

首先,「理想實驗」是以實踐為基礎的。所謂的「理想實驗」就是在真實的科學實驗的基礎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對實際過程作出更深入一層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是以一定的邏輯法則為根據的,而這些邏輯法則,都是從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並為實踐所證實了的。

在自然科學的理論研究中,「理想實驗」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抽象思維的方法,「理想實驗」可以使人們對實際的科學實驗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進一步揭示出客觀現象和過程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繫,並由此得出重要的結論。

「理想實驗」只是一種邏輯推理的思維過程,它的作用只限於邏輯上的證明與反駁,而不能用來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相反,由「理想實驗」所得出的任何推論,都必須由觀察或實驗的結果來檢驗。

教師活動:評論伽利略對力與運動關係的認識。

伽利略的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將動力學的研究引入正確的方向。不過伽利略還不能想像不受重力作用的物體將如何運動。正是為了避免重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伽利略才將研究對象放在水平面上。這樣使它的結論有很大的局限性。

教師活動:講解笛卡爾對力與運動關係的認識。

笛卡爾認為所有的物體都有保持原來的方式和狀態的趨勢。為了能夠確定自然事物的發生過程。笛卡爾認為還需要給出相應的二級定律。

第一條定律說,「如果沒有外界的作用,任何物質粒子的狀態(包括它的大小形狀、位置和運動)不會有任何變化。」

第二條定律說,「如果物體處在運動之中,那麼如無其他作用的話,它將繼續以同一速度在同一直線方向上運動,既不停定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

教師活動:請你笛卡爾對力與運動關係的認識。

表面上看,笛卡爾的第二條定律是慣性定律的準確描述。但笛卡爾沒有提出力的概念,他認識物體的之間的相互作用只有通過直接的接觸才能發生。

二、牛頓第一定律

教師活動:講解牛頓第一定律。

在伽利略和笛卡爾工作的基礎上,在隔了一代人以後,英國科學家牛頓提出了動力學的一條基本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物體這種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作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作慣性定律。

教師活動:講解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

(1)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物體的固有屬性,這一屬性稱為慣性。慣性不是外界強加給它的,是物體固有的,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三、慣性與質量

教師活動:講解慣性與質量的關係。

教師口述:從生活中我們可以知道,滿載貨物的大卡車與小汽車相比,更不容易停下來。不同質量的物體,慣性的大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不同物體維持其原有運動狀態的「能力」不同,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描述物體慣性的物理量是它的質量。

質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

典題剖析

1 伽利略創造的把實驗、假設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科學方法,有力地促進了人類科學認識的發展。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如下實驗:小球從左側斜面上的O點由靜止釋放後沿斜面向下運動,並沿右側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後鋪墊三種粗糙程度逐漸降低的材料時,小球沿右側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為1、2、3.根據三次實驗結果的對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結論是(      )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將上升到與O點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將一直保持勻速運動或靜止狀態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運動狀態將發生改變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時,質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答案:A

解析:根據題意,鋪墊材料粗糙程度降低時,小球上升的最高位置升高,當斜面絕對光滑時,小球在斜面上沒有能量損失,因此可以上升到與O點等高的位置,而B、C、D三個選項,從題目不能直接得出,所以選項A正確。

2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及運動和力的關係的研究,開創了科學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重要科學研究方法。圖a、b分別表示這兩項研究中實驗和邏輯推理的過程,對這兩項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a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勻變速運動

B.圖a中先在傾角較小的斜面上進行實驗,可「衝淡」重力,使時間測量更容易

C.圖b中完全沒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實際存在的,實驗可實際完成

D.圖b的實驗為「理想實驗」,通過邏輯推理得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答案:B

解析:伽利略設想物體下落的速度與時間成正比,因為當時無法測量物體的瞬時速度,所以伽利略通過數學推導證明,如果速度與時間成正比,那麼位移與時間的二次方就成正比。由於當時用滴水法計時,無法記錄自由落體的較短時間,伽利略設計了讓銅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來「衝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要比它豎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運動相同位移所用時間長得多,所以容易測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實驗,並通過抽象思維在實驗結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得出了正確結論,故A錯誤,B正確;完全沒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實際不存在的,故C錯誤;伽利略用抽象思維、數學推導和科學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得到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的結論,故D錯誤。

課堂小結

 

-  THE END -

來源: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我們尊重原創,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或涉及原創內容,侵害了您的權益,請隨時與我們聯繫,聯繫(QQ):504580314。

相關焦點

  • 【物理必修第二冊】7.2 萬有引力定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冊(2019部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課本目錄如下:封面/目錄/致同學們 ...... 1序言 物理學:研究物質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  4 機械能守恆定律  5 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       第八章 機械能守恆定律  複習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三冊(2019部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課本目錄如下:第九章 靜電場及其應用  1.
  • 這36張高中物理實驗動圖,你能看懂幾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微課教學+課件教案下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冊微課教學+課件教案下載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微課教學
  • 人教版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基礎+拓展
    要回答以上問題,就涉及到今天需要輸出的知識點了:牛頓第一定律。在《物理》八下第七章中我們對力、彈力、重力、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等力學知識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而牛頓運動定律第一次闡明了力和運動關係,是經典力學的基礎,確立了力和慣性的科學概念地位,也是學好物理的關鍵。
  • 【必修地理】原創2021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海水的運動
    歡迎點擊上方「愛上新課標地理課」關注我們 愛上新課標地理課|致力新課標高中地理教學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原創課件為新課標人教版必修
  •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練習:牛頓第一定律
    5分鐘訓練(預習類訓練,可用於課前)   1.大量事實表明,原來靜止的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的性質;原來處於運動的物體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我們把物體保持_________不變的性質叫做_________。   思路解析:通過實驗和觀察,科學家認識了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並把這種物質屬性稱為慣性。
  • 統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2 磁感應強度 磁通量》優質課公開課課件、教案
    二、新課教學(一)磁感應強度1.探究1:磁場強弱和方向的研究方法提問:如何研究磁場的強弱和方向?請同學們回憶,之前在學習電場的時候,是用哪個物理量來描述電場的強弱和方向的?引導:那麼我們用相似的方法來尋找描述磁場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同學們試著猜一下?
  • 4-1《牛頓第一定律》高中物理必修一
    §4.1  牛頓第一定律 【學習目標】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的基本思路、主要推理過程和結論。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和意義。3.知道什麼是慣性,理解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會正確解釋有關慣性的現象。
  • 「選修三」2.2.1 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資源下載:01.高中化學必修1、2+選修3、4、5精品微課02.2019高考全國(Ⅰ)(Ⅱ)(Ⅲ)卷+天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化學卷下載(答案+解析)03.高中化學競賽(附化競指導和學習資料下載)04.高中化學公開課大賽課件、教學設計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公式,記不住公式的趕快收藏!
    很多同學都覺得物理公式記起來很不容易,等到考試的時候,還經常不知道該用哪個公式,或者知道用哪個公式,但是公式的內容或注意事項都沒有印象了。這種情況出現在平時的考試中,我們還有機會彌補,如果高考的時候還出現這類問題,那麼高考恐怕就要涼涼了。
  • 牛頓第一定律(必修1)|物理知識園地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第1節:牛頓第一定律一、歷史上關於力與運動的認識:1、亞里斯多德的觀點:①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二、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成立條件:宏觀、低速運動的物體,物體處於慣性參考系。3、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 滬教版高二年級物理教案:動量定理
    一、教學目的: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2。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表達式。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並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問題。二、教學重點: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設計。一、說教材(過渡句)合理的把握好教材,才能清晰完整的上好一堂課。接下來,我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牛頓第一定律》選擇滬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章第1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運動學和力學。
  • 備戰期末|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最全知識點匯總!可列印!
    給各位同學整理了一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冊的全部知識點匯總。生物這門課偏文科,很多知識點只要牢記概念和公式,基本都能得出正確答案。對於選修科目選生物的高中生,這個階段對於高中全冊的知識點的「熟練於心」就顯得特別重要!
  •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解題方法歸納!期末高考必備
    童鞋們好哇,馬上期末了哦,學姐最近發的資料也都是幫助童鞋們期末考試的總結性資料高中物理還是比較難搞的,知識點比較多,也考驗學生的羅輯思維,做題和知識點完全是兩種感覺,即使理論學會了,實踐做題也比較難所以學姐總結了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解題方法歸納!
  • 高中物理「教材答案」,回歸課本一定用得上!必修+選修七冊全!
    高中物理,教材很重要!因為物理邏輯性強,物理量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或同步關聯,而課本就是教你某種運動或場需要哪些物理量去描述,前一個物理量怎麼導出後一個物理量以及它們的關聯。動腦子學物理。等你理清了最基本的量、公式和規律,物理就上路啦。題永遠是做不完的,一定對這三樣有些基礎才好開始刷題。所以今天社長今天給同學們帶來了人教版【高中物理課後習題答案】共七冊,93頁!同學們一定主動完成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不清楚的一定要問清楚!(對了!!!
  • 高中生物《細胞的分化》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教案:一、 課標解讀在高中課程標準下關於必修部分細胞分化的具體內容標準是「說明細胞的分化」、「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在人教版裡,本節的可利用資源有很多,其中組圖5份、「想像空間」、「相關信息」、「討論」、「與社會聯繫」、「資料搜集和分析」,而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有相類似的教學資源,呈現形式與知識要求卻與人教版的有所不同,可是由於學生學習的載體只有人教版,所以作為教師的就必須將不同版本的資源進行整合。
  • 《必修1》:4-1 牛頓第一定律
    對定律的理解:(1)、物體總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