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嘯天
一、看片的由來及背景
NBA選秀日已經結束。
2020屆的選秀狀元是來自喬治亞大學的得分後衛安東尼·愛德華茲,摘取他的是森林狼隊。
勇士憑藉榜眼籤摘下了詹姆斯·懷斯曼,他來自孟菲斯大學。夏洛特黃蜂隊則將探花給了拉梅洛·鮑爾,他之前被看好成為今年的狀元,但最終落到第三位,他也是「球哥」郎佐鮑爾的三弟,所以球迷們都戲稱他為「三球」。
不過,今年的NBA選秀是「小年」,並沒有眾望所歸的狀元人選,也沒有非常出眾的其他新人。而且,還由於疫情的原因,原本應該在6月舉行的選秀被推到了11月,受到的關注也小了很多。
但無論多麼小的選秀年,最終總會有明星球員打出來。只是,現在還不知道會是誰。
今年的選秀略顯平淡,而且由於本屆優質球員較少,之前盛傳握有狀元籤和榜眼籤的明尼蘇達森林狼隊與金州勇士隊均有意拋出手中籤位,換來需要的球員和其他順位選秀權。還有傳言說,今年選秀大會的大交易會非常多,不少球隊要出手招兵買馬。但最終是「雷聲大雨點小」,擁有前五順位的球隊按兵不動,涉及樂透區新人(前14順位)的交易一個也沒有,有的只是小打小鬧,交易籌碼中也沒有任何重磅球星。
但表面上的風平浪靜,不代表水面之下的波濤洶湧。儘管沒有發生實質交易,但潛在的合縱連橫一點都不少。
看完好萊塢佳作《選秀日》,更是對選秀有了一種新的認知。
儘管《選秀日》講的不是NBA,而是NFL,但它同樣好看。
NBA是美國籃球大聯盟,NFL是橄欖球大聯盟。
對於我們中國觀眾來說,似乎是NBA更多一些名氣。但實際上NFL才是名副其實的美國第一聯賽,影響力遠超NBA。
簡單說,每年的「超級碗」,就是NFL大聯盟的年度冠軍賽,勝者被稱為「世界冠軍」。每年的這場比賽,都是全美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並逐漸成為一個非官方的全國性節日,影響力之大,堪比中國的「春晚」。
由於超級碗一般在每年1月最後一個或2月第一個星期天舉行,那一天稱為「超級碗星期天」(Super Bowl Sunday)。這一天,是美國年度單日食品消耗量第二高的日子,僅次於感恩節。每年超級碗上的廣告,都超級貴,因為資源稀缺,關注度實在太高了。所以,諸多好萊塢超級大片一般也會在「超級碗星期天」上進行首播,以獲得最大程度的關注度。
相對而言,NBA就沒有這樣的待遇。實際上,美國有四大聯賽,NBA只能排第三,在它之前不僅有NFL(國家橄欖球聯盟),還有MLB(職業棒球聯盟),綜合影響力都超過NBA。NBA只比第四名的NHL(國家冰球聯盟)略微好一些。
所以,《選秀日》講的不是NBA選秀,而是NFL選秀,完全可以理解,那才是天字第一號大聯賽。
《選秀日》由好萊塢老牌帥哥凱文·科斯特納主演,另有詹妮弗·加納、查德維克·博斯曼等聯合主演,全都是實力演技派。豆瓣打分8.0,是值得看的佳作。
我看這部片的緣由是「黑豹」的飾演者查德維克·博斯曼。不過,看完才知道他的戲份很少,而且也不足夠亮眼。
年內,查德維克·博斯曼由於癌症離世。世間再無「黑豹」,我抽空隔三差五看一部他出演的影片,爭取儘快將他所有演過的片都看一下。好在他的作品也不多,就這樣看到了《選秀日》。儘管只是配角,但在片中的作用並不小,飾演了當年的NFL選秀狀元。
除了查德維克·博斯曼,前陣子美國大選,我也看了一系列有關大選的影片。其中有《關鍵一票》,也是由凱文·科斯特納主演,講的是一名中年屌絲男,居然陰差陽錯成為了決定美國總統是誰的選民。他的一票,將改變一個國家。整部片還挺有意思,看完之後,就決定緊接著就要把《選秀日》給看了。都是凱文·科斯特納,也挺好。順便,補上一部博斯曼參與的影片。
當然了,看完了,總的感覺是不虛此看,觀感上是穩賺了。
凱文·科斯特納,從《關鍵一票》裡的貧困潦倒的屌絲男,到《選秀日》裡的金牌經理人,妥妥的經營範,跨度之大,被他拿捏的極為到位。這就是一位好演員的實力,戲路寬,不被角色束縛,各種角色輕鬆搞掂。
有關凱文·科斯特納,值得好好說道說道。等先講完《選秀日》這部影片,再來講一下他。
二、《選秀日》到底好看在哪裡?
《選秀日》是一部體育片。
好的體育片總是讓人熱血沸騰,激情燃燒。看時很嗨,看完爽利。
國慶檔裡的《奪冠》(《中國女排》)整體上就是這樣的一部爽片,儘管後半程有些瀉火。稍近一點的像《絕殺慕尼黑》《摔跤吧,爸爸》,都讓人心情無比澎湃。遠一點像《憤怒的公牛》,以及《洛奇》系列,每一部都有種讓人血脈賁張的感覺。
為什麼體育片這麼爽利?
我們知道,戰爭出英豪,亂世出梟雄。在承平時期,因為沒有戰事,人類的雄性荷爾蒙就會被壓抑起來。這種時候,體育就成為了一種絕佳的激烈對抗性運動,模擬了戰爭的部分場面,代替了戰爭所擁有的對抗性,激烈的衝突也有著殘酷性的勝負結果,於是體育成為了人類發洩荷爾蒙的絕佳出口。既有戰爭的既視感,又和平而且安全,人們就趨之若鶩。自己不能上場,選擇一支球隊作為擁躉,也會隨著球隊的起伏獲得參與感,與有榮焉。
我們平常看體育新聞,總會看到大量文章在寫法上會不自覺地借用一些戰爭詞彙來表達戰況。這是寫作者與讀者都會不自覺地將體育比賽比作戰爭,進而儘快激發起那種戰場上廝殺的感覺來。
《選秀日》就是這樣一部體育片,看得人很燃很激動。但它的奇妙之處在於身為體育片,卻沒有什麼比賽的鏡頭,講的是賽場之外的故事。
實際上,《選秀日》非常類似《點球成金》,講的都是經理人的故事。只是《點球成金》的心理戲更多一些,也更講究演技,更偏文藝一些,在頒獎季獲得了很多提名。而《選秀日》則偏商業一些,故事上更好,一波三折,情節反轉讓人應接不暇,容易讓體育迷之外的一般觀眾看花了眼。
《選秀日》以NFL布朗隊的總經理桑尼(凱文·科斯特納)為主角,講他在選秀日當天的所作所為。
影片前半程為桑尼設置了種種障礙,讓他面臨重重壓力,還有來自各方的圍剿,幾乎到了被辭退的邊緣。身為總經理,桑尼被夾在了球隊老闆及主教練之間,而且還要面對球員的壓力,甚至還有來自家庭的壓力。
可是,桑尼手中只有一個7號籤供他選擇。
球隊老闆格外喜歡新秀博·卡拉漢。因為卡拉漢是新秀裡的大牌,他在大學聯賽裡是成績斐然的四分衛,未進入NFL已經成為風雲人物,是全美炙手可熱的明星球員,似乎所有人都愛他,所有球迷都追捧他,所有球隊經理都渴望得到他,他也是本屆狀元的最熱門人選。布朗隊老闆當然想選到他,這樣就可以為球隊帶來更多的關注,可以賣出更多的票,為球隊帶來更多的收益。
而主教練則喜歡雷·詹寧斯。因為詹寧斯不僅是一名出色的跑衛,他的父親也曾經是布朗隊的球員,他們父子都對布朗隊懷有深厚的感情。如果詹寧斯能夠來到布朗隊,球隊將會得到一名忠誠的球員,可以更好地融入球隊,快速提升成績。
而總經理桑尼則有些偏愛莫泰·馬克(查德維克·博斯曼)。這名黑人球員樸實無華,但很有潛力。但令桑尼不爽的是莫泰居然提前給他打電話,希望能夠選他,這樣他就可以多些錢,好養活自己的一家子了。儘管沒有送錢送禮,但這種提前打招呼的行為,依舊是不合規矩的,正直的桑尼當然心生厭煩。
此時,桑尼手中只有一個選秀籤,面對的選擇卻這麼多。更何況,7號籤還意味著即便你有心儀的球員,但籤位在前面的6支球隊隨時都可能截胡,讓你一無所有,想要的一個都來不了。
這樣子,重壓力之下,一旦選錯,或者失手,結果可能是:1.老闆會因為他表現差立即開除他,2.主教練鬧情緒,不好好合作,3.原有球員會不爽他,覺得自己得不到重傷,4.家庭可能也會不接受他,覺得他背叛了家庭榮耀,5.聯盟也會將其視為笑柄。
影片在充分鋪墊了重重困境之後,精彩終於來了。在後面20分鐘,情節上急轉直下,突然來了一個巨大的反轉,充分展示出了桑尼神奇的運作魔力。
桑尼首先用手中的7號籤以及明年、後年的首輪籤,三合一打包與狀元籤所在的海鷹隊總經理進行交換,換來了今年的狀元籤。對海鷹隊來說,這個回報也足夠,7號籤也能選一個合格的拼圖,然後未來三年都可以有新選擇,對重建大有助益。但是,海鷹隊的球迷不幹了,大罵海鷹隊總經理,因為他們都喜歡博·卡拉漢,希望球隊能夠得到他。
桑尼換來狀元籤之後,可以隨心所欲地選人了。到底是博·卡拉漢,還是雷·詹寧斯,或者是莫泰·馬克,就要考驗桑尼的意志了。
如果選擇博·卡拉漢,球隊老闆會非常開心。但是,布朗隊裡的位置與卡拉漢重合的四分衛球員布萊恩則極其不高興。他已經在球員休息室裡大鬧了一場,因為卡拉漢一旦到來,他將會失去自己的位置。之前,他曾經打出了身價,但傷病拖住了他前進的腳步。現在,他恢復了。可是,卡拉漢要來,他怎麼辦?要被拋棄了嗎?
其實,布萊恩是一名合格的四分衛,而且球隊醫師已經證明了他在傷病恢復之後,變得更強壯了。而博·卡拉漢,桑尼通過調查卻發現他在自己的球隊裡的人緣非常差,生日宴居然一個隊友都沒有來參加,可見人品差到什麼程度。而且,卡拉漢對調查也滿口謊言,調查報告都沒有看完整,卻信口開河。真要選他,卡拉漢桀驁不馴的性格極有可能對球隊的團結形成傷害影響,而橄欖球隊又格外講究團結。還有,儘管卡拉漢的實力在大學生聯賽上不錯,真要進入職業大聯盟,是否能夠成功兌現,也會成為問題。
選擇雷·詹寧斯的話,主教練是滿意了。但詹寧斯明顯不是狀元級別的球員,他只能做球隊拼圖,而不能成為領袖。如果狀元籤不能選來一名領袖,那麼還要這個籤位幹什麼?用之前的第7順位去選詹寧斯就足夠了。
最終,桑尼用狀元籤選擇了莫泰·馬克。這一選擇,讓布萊恩鬆了一口氣,但是球隊老闆與主教練統統不滿,而且是十分不滿,覺得桑尼一意孤行喪心病狂了。老闆更是從選秀現場直奔總經理辦公室,想要K桑尼。
但是,對於桑尼來說,選擇了莫泰·馬克只是他神奇運作的開始,接下來才更神奇。
對於博·卡拉漢,其實諸多球隊的考察結果都一樣。一旦做足調查,很容易發現他只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桑尼與布朗隊沒有選擇他,隨後的2號籤、3號籤、4號籤也都沒選擇波卡拉漢,這些球隊都已有了自己心儀的對象,但都不是卡拉漢。
選秀在繼續,考驗桑尼的時刻到了。接下來要進行選擇的5號籤,因為位置重疊的原因,這支球隊也不會選擇波卡拉漢。
5號選完後,馬上就要到6號籤來做出選擇了。6號籤在手的美洲虎隊,其實也有自己心儀的選手,但被前面的球隊截胡了。這種情況,美洲虎會面臨兩難的選擇,因為博·卡拉漢對於他們來說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為自己的四分衛位置上並不缺人,完全可以不選他;可是博·卡拉漢又非常討球迷喜歡,選了似乎也可以。
美洲虎到底怎麼選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問題來了,如果美洲虎不選擇卡拉漢,那麼對於布朗隊及桑尼來說,就會徹底悲劇了。
為什麼呢?這意味著什麼?
海鷹隊原本就擁有狀元籤,他們的心儀對象就是博·卡拉漢。為了得到更多的選秀權,才選擇了與布朗隊進行交易。現在,如果海鷹隊憑藉7號籤選到了卡拉漢,那麼,球隊總經理無疑將會成為最大的贏家。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不僅選到了自己最想要到的球員,還白撿了未來的兩個首輪籤。
真正考驗桑尼的時刻到了。如果他任由海鷹隊選到卡拉漢,那麼在本年度的媒體評分中將會墊底,成為最差總經理,這也會導致他被開除。
桑尼出手了!
他致電美洲虎隊的總經理,直接告訴他說:「搏·卡拉漢是水貨,如果你選了他,你會成為今年最差總經理,而且既然你心儀的球員已經被選走,你找不到違背球迷意思不選擇搏·卡拉漢的理由。」美洲虎的總經理一聽也是這個道理,自己想要的球員已經被截胡了,現在只能選擇自己不想要的卡拉漢。那麼,還不如不選卡拉漢,選擇交易呢。
於是,桑尼用布朗隊今年、明年、後年三個次輪選秀權,三加一換來美洲虎隊的6號籤。
手中握有了6號籤,桑尼馬上跟海鷹隊總經理致電。告訴對方,「我現在有6號籤,你的球迷都希望你能選到搏·卡拉漢,我可以和你交易。」桑尼的意思,你不和我交易,那麼我就會用6號籤選卡拉漢,讓你眼睜睜看著他在你眼前溜掉。而你和我交易,你就會如願以償,用6號籤得到卡拉漢,與你原本的狀元籤的選擇是一樣的。
最終,談判達成:布朗隊用6號籤換來了它原本交易給海鷹隊的7號籤以及明年、後年的首輪籤,外加跑員大衛·普特尼這個添頭。
海鷹隊用6號籤選中了球迷期盼的博·卡拉漢。布朗隊用7號籤選中了主教練推薦的球員雷·詹寧斯。
最終的選秀結果出來了:桑尼用1個首輪7號籤、3個次輪選秀籤的代價得到了首輪1號籤(狀元莫泰·馬克)、首輪7號籤(雷·詹寧斯)、跑員大衛·普特尼。簡單的說,桑尼用3個次輪選秀籤換得了首輪1號籤和跑員大衛·普特尼,這是一個讓人吃驚的極其狡猾的交易!!
桑尼的運作贏得了所有人的歡心。無論是球隊老闆,還是主教練,還是球員布萊恩等,乃至他的家庭。
從一開始的重重壓力,各種圍剿,到最終的最佳結局,桑尼做到了。
而作為一部體育片,《選秀日》完全做到了沒有體育場上兩軍對壘的熱血比賽,照樣讓人熱血沸騰。
《選秀日》做到了這一切。
所以,《選秀日》絕非一部爛片,而是一部絕佳的體育片。當然,也可以當做是一部優質的商戰片來看。畢竟,這是幾名一線明星經理人之間的競爭,而且還有來自老闆與員工的壓力。
因為是體育題材,大家更多的還是願意將其看作是一部體育片,何況聚焦的又是選秀主題。這樣的題材與故事,對於一般觀眾來說,還是有一些門檻的。如果觀眾是體育盲,就會看得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如果不知道什麼是選秀,不明白什麼是一輪籤什麼是二輪籤,也不明白狀元等籤位的順序意味著什麼,那麼這部片就看起來特別費勁了。
也的確是有這些原因,讓這部影片失去了很多的女性觀眾,讓打分有所降低。
我想對資深一點的體育迷說,這部片還是非常值得看一看的。
三、凱文·科斯特納,曾經的是大牛中的大牛
最後,再來扒一下凱文·科斯特納吧。
1980-2000年間,是好萊塢的黃金時期。那時候,各種類型片都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都能在電影院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演員方面,頂流中的頂流,現在回憶的話,我們更多的是想起那批動作演員,如施瓦辛格、史泰龍、布魯斯·威利斯、哈裡森·福特。或者是演員中的演員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傑克·尼克爾森、達斯汀·霍夫曼,乃至湯姆·漢克斯。但實際上,當時表現最全面的兩位超一流大咖是凱文·科斯特納與梅爾·吉勃遜。
凱文·科斯特納與梅爾·吉勃遜,都是不僅能演,還能編、能導,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型選手,在整個好萊塢都能難可貴,至今這種人才都不多見。像羅伯特·德尼羅也做過導演,但水準與凱文·科斯特納與梅爾·吉勃遜比起來,差距就太大了。
本文不展開說梅爾·吉勃遜,由他執導並主演的《勇敢的心》《啟示錄》,儘管都是經典中的經典,這裡且不展開。
只說凱文·科斯特納,他於1990年執導的《與狼共舞》,一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在內的7項大獎,另有5項提名,在當時風頭無二。
至今,30年過去,《與狼共舞》依舊值得再去看一看,並沒有過時。
作為一部現象級的作品,《與狼共舞》已經成為改寫了美國印第安歷史的作品,甚至改變了整個美國,怎麼誇飾都不為過。
科斯特納自1983年出道,只用了7年時間,就達到了演員的巔峰。想一想,就能知道當時的他有多瘋狂。
能演、能編、能導,還能做製片人,而且還帥的一塌糊塗,這樣的演員,能有誰不喜歡呢?那時候,他成為了一代天之驕子,縱橫好萊塢,仰著臉走路,敢於聛睨一切。
除了《與狼共舞》之外,作為演員,他還主演了《俠盜羅賓漢》《刺殺甘迺迪》《保鏢》《完美世界》《未來水世界》《瓶中信》等一系列值得一看再看的經典影片。
可以說,在1990-2000的10年中,凱文·科斯特納是整個好萊塢最風光的演員。
不過,最好的風頭之下,往往存在著危險的潛流,隨時讓人翻車。
《與狼共舞》之後,凱文·科斯特以為自己的導演水平很牛了,於是脾氣也跟著上來了。他以為自己在好萊塢已經有了很大的話語權與掌控權,可以為所欲為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在《與狼共舞》之後,他遇到了《未來水世界》。儘管科斯特納不是導演,卻擁有者高於導演之上的話語權,在整個劇組裡擁有極其強大的影響力,肆意幹涉導演凱文·雷諾茲的工作,以至於整個劇組都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之中。
結果,嚴重的超支,還有各種爭論,讓《未來水世界》陷入了悲劇。影片上映後,引發指責無算,結果票房與口碑雙輸。
本片讓出品方環球虧的一塌糊塗。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其實《未來水世界》並不差,它之所以當時沒有被接受,在於片中的設定過於超前。當環保話題日益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課題時,《未來水世界》裡的設定總是在各種場合被拎出來,作為形象化的例證。隨著人們更多地去審視,結果,這部影片的結局得到了反轉,成為了一部科幻經典。
而且,《未來水世界》作為環球影城的保留項目,為環球源源不斷地帶來新的收入,讓環球賺得盤滿鉑滿。
但是,後來的這一切,都已無法改變《未來水世界》當初的處境。那時的直接結果,就是讓凱文·科斯特納陷入了巨大的爭議之中。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凱文·科斯特納終於學會了閉嘴,但他的身價一下腰斬,從頂流一個跟鬥跌了下來,再不敢裝13。
連帶著,在《未來水世界》之後,科斯特納親自執導的另外一部科幻影片《郵差》也撲的一塌糊塗。
儘管,現在再去看,也是會覺得《郵差》一點都不難看。但是,在當時,它就是撲街了。
好萊塢是一個生意場,不會給你過多試錯的機會的。《未來水世界》加上《郵差》的兩連撲,給凱文·科斯特納造成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想都是負面的。起碼,再做導演,掌控力已經大不如前了,資金也不會那麼多。
當他再次拿起導筒,執導新片時,時間已經進入了21世紀了。這一次,他執導的是《天地無限》,是一部西部片,也變成了一部中小成本的作品,不再是大片。
這部影片,按說水準依舊在線。可是,大時代已經變了。這個時候,西部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不再吃香了,不再是《與狼共舞》的時代了。相當於,科斯特納執導了一個過時的題材,質量再好,觀眾不care,又能怎麼樣?資本市場只會說,凱文·科斯特納實在是不思進取,抱殘守缺,墨守成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總想著躺贏。
再一次,影片水準在線,卻又因為影片之外的原因撲的一塌糊塗。冤枉嗎?冤!但是沒有用。
勢利的好萊塢是不會再給科斯特納機會了,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有拿起過導筒。
作為一名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才子來說,這真的是一種悲劇。
而且,作為演員,科斯特納也受了《未來水世界》與《郵差》的影響。在進入2000年之後,凱文·科斯特納的時代就已經結束了。一線大製作的主演角色,已經不再屬於他了。
其實,進入2000年後,不僅凱文·科斯特納過時了,與他同一批的演員們,大都過時了。
好萊塢需要洗牌,演員需要重新定位。凱文·科斯特納要面臨新的抉擇,要麼去二線作品裡繼續做主角,要麼在一線製作裡做配角。
有個很好的對比,就是尼古拉斯·凱奇。身為奧斯卡影帝的凱奇,是不願意降低身份去配配角的。於是,還想繼續做主角的他,就只能去演那些二線或者三線作品,甚至是不入流的爛片,最終淪為了「爛片帝」。而凱文·科斯特納則低下了頭,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轉變。
在一線大製作中,乖乖做配角,乖乖做陪襯,像《超人:鋼鐵之軀》《一觸即發》等;在中小成本的影片裡,則能夠繼續發揮餘熱,還能做主角,像《選秀日》《關鍵一票》《麥克法蘭》《布魯克斯先生》等。這些影片,品質上都還不錯,但是影響力上已經不行了。
他選擇了和解,選擇了接受命運。這樣,好處是還能夠在諸多影片中看到他的身影。壞處則是,只能淪為二線或者三線明星了,只能為被人做綠葉,再也不是頂流待遇了。
對於資深影迷來說,就還好,總算還能看待這位帥帥的老型男。而且,在《黃石》這樣的美劇裡,還能看到最好的他。
不貪婪,接受新地位,總算能夠留下自己的身影。
如此,也算可以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