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常德晚報官微報導了常德市城區九重天花園小區擬更換的水管質檢報告系偽造一事。8月17日上午,涉事水管已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執法人員、小區業主代表、施工單位、媒體等多方監督下現場抽樣,送省級檢驗部門檢驗,檢驗結果常德晚報將繼續關注。
那麼,
一根給水管從生產到應用,
到底要經過哪些檢驗和程序呢?
網絡圖片
據某塑料管道生產廠家的負責人A介紹,給水管生產出來後理應經過3道檢驗程序:企業內的檢驗員對生產的產品進行質量合格檢驗;質監部門對產品質量進行不定期抽檢;企業將產品送樣至有資質的檢驗所檢驗,檢驗所出具詳細的檢測報告。
一般情況下,塑料管道生產廠家都有大大小小,各種壓力等級的產品,少則幾百種,多則幾千種,「按理說每一種產品都應附帶一份檢測報告,但行業內部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拿出所有產品的檢測報告。」A說,省級檢驗部門的檢驗費是每次三四千元,如果所有型號、所有批次的產品都送檢,企業會直接破產。
A所在企業的做法是,每年挑選市場上使用度高的產品進行送檢,只精確到型號,未明確批次,以證實該公司有能力生產出該型號的合格產品。
自來水通過給水管運送到千家萬戶,給水管的質量可謂是至關重要。
「自來水一直浸泡在給水管中,如果水管質量不達標,將會釋放有毒有害物質,對水質造成二次汙染,影響人體健康。」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生活飲用水科科長張勝軍告訴記者,涉水產品僅有質量檢測報告還不行,其生產企業還必須要有省級以上的衛生監督部門下發的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才可以產銷,經營單位也才能採購、使用。
其實,給水管的選用、採購,一直都有嚴格的程序。記者從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B處了解到,選擇給水管時必須看產品的三證:生產許可證、質量檢測報告和出廠合格證。市政工程相關負責人C也告訴記者,採購給水管要經過兩輪招投標。第一輪是供應商入圍,「都是大品牌」;第二輪是召集入圍廠商一起,比產品價格和質量,綜合打分。施工方要求每一批次的水管都要隨貨附帶檢測報告,但「因為施工量太大,不可能核實每一份檢測報告的真偽」。
常德市產商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驗部部長覃湘寧曾告訴記者:「給水管質量是否達標,從外觀很難做出一個確切判定。」正因如此,一根給水管從生產到應用才要經歷這麼多重「關卡」。
常德晚報記者:江一舟
編輯:伍 婷
二審:陳 泳
終審:俞鴻鈞
【聲明:內容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常德晚報公眾微信號,經後方同意授權後,可以轉載並請標明出處】
若有報料、互動
請撥打熱線電話或加群
報料電話:18973610736
報料QQ群:466146727
商業廣告合作
運營:陳 泳 139084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