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要進入大學並非是一件很大的難題,只要平時學習多些努力就會實現大學夢。但對於那些腦癱的孩子來說,上大學那可真是痴人說夢!
在安徽蕪湖有這樣一名男孩,今年他的高考成績為623分,超過理科一本線100多分。這一成績即便是放在高考大省安徽也稱得上是優秀,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名男孩在襁褓中就被確診為腦癱。但幸運的是他的智力沒有受到影響,對於知識的理解能力也不比普通孩子差。
這位堅強的男孩名叫姚俊鵬,因為患有腦癱,他的肢體經常會出現抽搐,在寫字的時候格外困難。但他沒有放棄,從幼兒園開始他就一直堅持鍛鍊,每天都會利用午休時間在操場上走路,以此來鍛鍊肢體協調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姚俊鵬的身體發育情況逐漸定型,這時候的他仍然沒有解決寫字抖動的問題。
要知道高考時間非常緊張,特別是需要寫很多字的科目。在考語文的時候,他的父母和老師為他申請了高考延時,因為姚俊鵬身體情況比較特殊,申請很快得到了批准。這次語文考試是姚俊鵬第一次寫完作文的一次,雖然寫字的時候仍然會出現抽搐,但他還是儘量將每一個字寫好。
在接受採訪時,姚俊鵬的老師們也給了他很高的評價。因為身體原因他不能自己一人來上課,每天都是由父親把他背來。剛開始班裡一些調皮的同學也難免會拿他開玩笑,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這些孩子對姚俊鵬也是發自內心的佩服,他的這種精神也不斷激勵著班裡的同學。
姚俊鵬考出了優異成績,網友們也為他「身殘志堅」的精神而感動。也有很多父母為自己不努力的兒女感到可悲,作為健全的你們,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難免也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這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如果任由事態發展,容易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①學業被耽誤。
我們都知道在上學時最忌諱的就是被其他問題分散了注意力,這也是很多老師反對孩子玩遊戲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某些問題無法解決,那這肯定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
②出現厭學心理。
我們經常可以在網絡上看到不同言論與觀點,其中難免會有些比較消極的想法。如果長時間被學習上的一些難題所困擾,意志力比較薄弱的孩子難免會接受這些消極的想法,認為成功不止學習這一條路,從而發現為厭學心理,這時候再想將孩子的思想轉變過來非常困難。
怎樣避免孩子因生活上的困難而影響學業?
①經常談心。
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解不開的難題,如果有,那一定是缺少溝通。要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家長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現如今還是有很多比較保守的家庭,在交流時會出現「老子是爸爸,老子說了算」的現象,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為了孩子的學習與健康成長,家長要勇敢邁出這一步,學著跟孩子做朋友!
②多關心孩子的日常表現。
有些孩子認為學習是為了給父母呈現一個好成績,這種想法雖然不值得贊同但起碼可以理解,因為這也是孩子的一個學習動力。在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家長要多加鼓勵,孩子在被表揚之後會更加努力地學習。
③付諸實際行動。
關心孩子的成長不只是說說而已,在平時溝通或者自己發現問題時應當及時行動,幫助孩子一同克服困難,這樣才能為他們的學業保駕護航。
總之,孩子的學習不僅是他們一個人努力就能成功的,要想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平時生活中家長的關心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