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專輯開篇詞
我相信肯定不止我一個人,很多人都想自己組一臺3D印表機出來。
說實話,自己組一臺的成本確實不高,但是這個工程量有點大。
自己對3D列印非常熟悉還好說,要是新手小白,又沒有人帶的情況下,自己組一臺印表機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與時間。
我15年開始接觸3D列印,到現在也有五六年的時間了,自己組一臺3D印表機的念頭一直都有,因為忙,因為懶,不管是因為什麼,反正是一直沒去著手實施。
雖然那時候收集了很多印表機的結構模型,但始終沒有付出行動。
之前很多同學想自己組一臺印表機,問到我,我都把我之前收集的文件分享了出去,說實話,這些文件我自己沒有試過,究竟能不能行,還真是說不準。
一方面是因為要為同學們準備一份我自己親測可行的方案,另一方面也是我突然意識到,明天與意外誰知道哪個先來呢?萬一我哪天就不在這個行業了呢?
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這個嚮往已久的項目,也算是我給同學們先趟趟路。
所以,這個專輯裡會記錄我組印表機的歷程與想法,分享給大家,後期我的清單和文件也都會分享出來。
-2-
DIY一臺3D印表機的列印尺寸可以做到多大?由什麼決定的?
這是前幾天看到的一個問題,當時做了簡單的回答,現在我整理一下思路,詳細說說幾點影響因素。
①
第一點,這個不用過多說,必須是錢。
資金充足,你可以建一個地球那麼大的3D印表機,當然這個有點誇張,但是話糙理不糙。
這裡插句題外話,要是準備自己組一臺3D印表機,一定要先定好資金預算,基本自己組的話,差不多在一千以內,當然高配的3D印表機除外。有了預算,你著手準備。
我當時的預算是600RMB,截止目前應該已經突破700了,是因為選了好點的主板與觸控螢幕,但是還能接受。具體後面我再來說。
②
第二點,在預算的基礎上,我建議應該參考加熱底板的尺寸。
為什麼呢?
基本上加熱底板的尺寸就決定了列印尺寸,當然這個也會有例外。
我前面採購配件的時候就發現,市場上的熱床尺寸很多都是為200mm的尺寸準備的,想找個其他尺寸的基本就得定製,比如很多廠家會自己定製,廠家量大,也有經濟實力,所以定製不是我們的菜。或者想其他辦法,比如不要加熱板。
我當時是想做小一點,做個150的,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家有這麼小尺寸的,還需要單獨付郵費。
再插一句,組印表機時,郵費很貴,配件基本都是不包郵的,那就意味著,你每多增加一點店鋪的配件,就會增加一份6-15的郵費。
-最後的話-
自己DIY一臺3D列印是很有成就感的,再說價格也不高,最低的配置500多元也夠了,當然這也是有風險的,比如固件程序不會編,配件買錯了,實際列印總是出錯等等,我也會在這裡經常分享我遇到的問題和想法,與大家交流,我們一起見證一臺印表機的誕生。
奧利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