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A4紙,可以用來做什麼?小時候,我們用它折出各式各樣的飛機,往機頭一哈氣,咻出去;長大後,我們將A4紙放在腰間,先豎著放再橫著放,鑑定是不是A4腰。
紙,柔軟、光滑、平整,可以變身為各種形象,書、相紙、發票、衛生紙、車票、報紙......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最迷人的材料,當它化身為建築,會是什麼模樣?
遠在蘇格蘭,有一位名叫Charles Young的小夥兒。他在愛丁堡藝術學院學習建築,最近,他著手了一個新項目,建造一座迷你城市,取名為「PaperHolm」。
這一項目持續了整整一年,365天,每天Charles Young會花費30分鐘到3個小時製作一件迷你建築,編好號上傳到自己的網站。
Charles Young堅持用水彩紙作為建築的原材料,不僅保證了微型城市擁有統一的外觀,同時也利用了水彩紙特有的屬性,「水彩畫紙足夠重,有很好的靈活性和韌性,塑性效果更好,做出來的曲線效果更為圓滑。」製作過程
但Charles Young並不滿足於這樣靜止不動的迷你建築,他利用定格拍攝的技術,讓它們動起來,而實際上大部分建築是不會動的。
不久,Young完成了自己的微型城市建築群。在Young的400多個作品中,還有很多十分有趣的小建築,充滿了想像力,當它們微微地搖動,就能萌化我們的小心臟。微型城市
這裡的山路十八彎~
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
倒車,請注意!
而對於日本建築師坂茂來說,紙建築是最真實的存在。Charles Young雖是建築專業出身,但他的迷你建築並非城市規劃項目,僅僅是一次藝術探索。
坂茂
日本建築師
1957 年 8 月 5 日
201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紙其實也可以變得永久、堅韌和耐用。我們應該拋棄偏見。—— 坂茂
聯合國難民緊急避難所,盧安達,1999他的建築沒有現代建築的鋒芒畢露,更多的是返璞歸真。保持紙漿固有的顏色,沒有華麗的裝飾,用極簡的手段傳達樸素的建築理念。
汶川地震後成都市華林小學校舍,四川,2008
除此之外,坂茂還有很多極具特色的「紙建築」:
德國漢諾瓦世博會日本館
JAPAN PAVILLION
2000年德國漢諾瓦世博會的主題是環境,採用可再生的紙作為原料,覆蓋牆面和屋頂的是一層半透明的再生紙膜。在陽光下,半透明的頂棚設計為室內營造出柔和的光感。
紙橋
PAPER BRIDGE
坂茂在法國南部設計建造了一座紙橋。這座橋的原材料為可循環利用的紙,橋為拱形,兩端固定在水邊的沙石堆中。建造這座橋共耗費了281個紙筒,可承載20人。
紙教堂
Cardboard Cathedral
紐西蘭基督城
2011年,基督城遭遇6.3級地震,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基督城受到了致命性的損傷,當地急需建造一座臨時教堂。坂茂利用每根直徑60釐米、長16.5米紙管做梁柱,構建紙教堂三角形的形態。這座教堂可容納700人,耐用50年。
最普通的紙,承載了每個人不同的理想,你會用紙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