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空窗市場,仍需《鯊海逃生》這樣完成度較高的商業類型片來填充。
文/ 七月
更多選擇。
由於今年春節的到來相比去年要早,春節檔與賀歲檔之前的「空窗期」變得短了許多。再加上,目前頭部大片與重點檔期聯合的趨勢加強,不少影片想要避開硬碰硬帶來的劣勢,1月顯得有些冷清。
同時,儘管在春節檔之前的1月檔期裡,已經定檔了30部影片,但從整體來看,無論是類型還是體量,實際上對於觀眾來說,選擇仍是較為有限。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一月檔唯一一部好萊塢冒險災難大片,《鯊海逃生》定檔於1月10日,可能會在這段「空窗期」既滿足觀眾觀影剛需,又進一步激活市場熱度。
1
類 型
差異化。
回看2019年的國內電影市場,國產商業類型片在各個類型領域上都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但整個市場對商業類型片的剛需仍沒有得到完全的滿足。
實際上,這也是如今整個國內電影市場面臨的問題所在。
從2019年上映的影片來看,電影本身的類型和題材看似豐富。其實仔細看來,對於觀眾而言,在類型和題材上的選擇性並不高。
再加上,整個市場下沉正處於放緩的走勢,單純靠類型想要成功拉動觀眾走進影院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因此,在如今的市場大環境下,市場需要更多類型片去激活市場。
相較之下,《鯊海逃生》最大的優勢在於其本身的多元化類型。作為一月檔唯一一部好萊塢冒險災難大片,《鯊海逃生》相較同檔期的其他影片擁有明顯的差異化優勢。
對比往年,2019年上映的冒險、災難題材影片在單片票房成績有了較為不錯的提升。這證實了這類類型片開始受到國內觀眾的認可,具有較大的市場發掘潛力。
尤其是,2019年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映的「冒險+災難」複合類型片僅有3部,與深海題材相關的影片更是稀缺。顯然,這類商業類型片僅從數量上來看,便距離飽和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更多影片填補市場。
此外,好萊塢更加成熟的工業化水平為類型片製作提供了不錯的保障力。再加上,導演約翰內斯·羅伯茨在「冒險+災難」類型元素上有著豐富的經驗,這使得《鯊海逃生》也有了一定的類型優勢。
所以,《鯊海逃生》的差異化優勢將會是其激活市場的最大「利器」,還可以從不同維度來補足內容供應的缺失,滿足觀眾的類型剛需。
而《鯊海逃生》的預告片、海報也透露出影片更優質的電影質感:畫面中的鯊口、深海以及主角驚慌的神情,都呈現出影片較為強烈的緊張氣氛;特效製作也在最大程度上還原逼仄的通道和幽閉的環境那種危險境地,以及鯊魚的嗜血和兇殘,最直接地激發觀眾的視聽震撼。
這正是影片為了給觀眾營造出更加強烈的緊張感,在視聽沉浸體驗方面在不斷滿足觀眾的剛需。這一點,顯然也將成為《鯊海逃生》一大內容優勢。
2如今已經邁入了2020年,回看2019年年底上映的多部影片,目前依然在不遺餘力地發揮著「長尾效應」的國產影片似乎只剩下了《寵愛》《葉問4》和《誤殺》3部。但顯然,它們的熱度已經不足以帶動整個市場的活躍度。
同時,今年的春節相較前幾年來得都要早,2019年賀歲檔與2020年春節檔之間的「空窗期」便有所縮短。而頭部影片紛紛加入到春節檔這一資金、資源密集型的「超級檔期」,這一趨勢仍在不斷加強。
因此,不少影片選擇避開了與「種子選手」直面的硬碰硬,春節檔前的1月市場自然變得有些「冷清」。
這對於定檔於1月10日的《鯊海逃生》來說,無疑是件好事:2019年年底影片的熱度並不會過多延長到1月檔期,距離春節檔開啟尚有一段「發光發熱」的時機,《鯊海逃生》更容易在市場搶佔先機,也多了殺出重圍的可能性。
而具體從已定檔這段「空窗期」的影片來看,這30部影片中除了商業類型元素相對有些單一之外,大部分均為中小體量的國產影片,且似乎關注度並不高。
可見,從整個市場來看,在春節檔之前的這段1月檔期裡,仍然需要高完成度的商業類型片給予填充。進口片便成了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點。
實際上,在前幾年的1月檔期裡,有著不少進口商業類型片豐富了這一市場,並獲得了相對不錯的票房成績:2017年主要以《星球大戰外傳》和《太空旅客》為主;2018年則有著《勇敢者遊戲》《移動迷宮3》等多部影片平分秋色;而2019年的《大黃蜂》更是拿下了11億,還有《死侍2》等影片緊隨其後。
所以,從《鯊海逃生》本身來看,與目前定檔的大部分影片相比,進口片相對來說商業類型元素更豐富、完成度更高,具有較為明顯的檔期優勢。這也為進一步激活整個1月檔期的熱度提供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3縱觀這幾年的內地電影市場,對於進口片而言,最大的市場難題通常在於觀影門檻較高,尤其是進口片中多是系列影片或是架構較複雜的超英大片。這也是即便進口片定檔在熱門檔期,卻往往難以實現預期的原因所在。
從2019年進口片的具體表現來看,更能說明影片觀影門檻帶來的市場限制問題。其中2019年北美進口片有14部系列影片,數量上佔了不小的比例,但實際上票房和口碑成績超過前作的影片不及半數,並不理想。
因此,內容上降門檻對於影片在內地市場能夠帶動觀眾入場的作用力就顯得極為重要。從《鯊海逃生》來說,影片也的確有著這樣的潛力。
《鯊海逃生》的故事背景是四個少女的潛水冒險,在探索被淹沒的瑪雅城之時,錯入了水牢,還有著致命大白鯊的追擊,實際上內容並不複雜。影片恰好在滿足了觀眾對強視聽體驗的要求之外,還在內容為觀眾降低了觀影門檻。
一直以來,鯊魚題材的設定都能極好地給予觀眾代入感。原因無他,作為奪命殺手出現的鯊魚,其嗜血兇殘的本性眾人皆知,由此牽引出的一系列驚險畫面最能直接地調動出觀眾的情緒,並讓觀眾沉浸其中。
但作為資深災難片玩家的導演約翰內斯·羅伯茨,不僅僅營造出傳統的血腥獵殺、追捕撕咬的刺激視聽感官的橋段,還通過更多篇幅的氣氛渲染,來帶給觀眾更強烈的緊張觀感。從心理感受上入手,讓觀眾真正身臨其境,從而在降低觀影門檻的同時,讓觀眾對影片產生共鳴。
具體從預告片和海報來看,無論是群鯊環伺,還是深潛逃生,亦或是突襲奪命,種種情節均將那種帶著窒息感的緊張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漆黑深海加上幽閉環境,將寂靜之中四個女孩急促的呼吸聲進行放大,讓觀眾不由自主地與主角一同恐慌和焦灼。這也讓觀眾更自然直接地沉浸到影片內容當中。
隨著頭部大片與重點檔期強強聯合的趨勢加強,整個國內市場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空窗期」。而從結果上來看,往往進口商業類型片本身的高完成度在這樣的時機更具有優勢。如何在這一基礎上降低觀影門檻、吸引更多觀眾進入影院,一直是這些影片面臨的關鍵問題。《鯊海逃生》或許能夠給其他進口片一些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