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貓其實是個高冷神秘的物種。在喜山南麓、雲南、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雲貓深藏在原始的常綠—落葉混交林和熱帶常綠森林中,遠離林地邊緣,分布海拔最高可達3000米。在大部分分布區域內,調查得到的雲貓分布密度都遠低於當地的其他貓科動物。
隱居密林,輕易不露面。圖片:Birdguiding Philippines / flickr
雲貓有著圓圓的腦袋和寬大的腳掌,體型只比普通的家貓稍大一些,有50釐米長,但是有一條幾乎同樣長的大尾巴。雲貓毛皮的底色是灰黃或者紅褐色,身體兩側布滿了黑色鑲邊的不規則褐色斑紋,腹部灰白,而尾部有大塊的黑斑,在四肢則是小的黑點。兩條黑紋從雲貓眼內側開始,延伸到頭頂,一路走向背部。
雲貓有一身漂亮的雲紋。圖片:Terry Whittaker
這麼拉風的雲紋在一隻小貓身上難免有「僭越」之嫌。然而要知道,東南亞是貓科動物的發祥地,也是貓科動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要在這裡謀得一席之地,雲貓必須是有兩把刷子的。
不要以為小爺好欺負。圖為被解救的非法進出口雲貓。圖片:Terry Whittaker
對於雲貓生活習性的記錄少之又少。又長又粗的大尾巴可以在攀爬時幫助它們保持平衡,這表明雲貓適應了樹棲的生活方式。與其他貓科動物不同的是,雲貓的尾巴在走路時會一直翹起,與身體平行杵在身後,而不會拖到地上。
就像這樣。圖片:Sebastian Kennerknecht
它們和生活在南美的長尾虎貓Leopardus wiedii(margay)是貓科唯二兩個後腳踝可以旋轉180°的物種,這讓它們能用後爪倒吊在樹上,從容地頭朝下爬樹。根據近年來的紅外相機調查,雲貓主要在白天活動,有記錄顯示它們晚上會睡在高處的樹枝上。
倒吊著下樹的雲貓,老哥穩!圖片:Johan Embréus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