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注意過小動物們的叫聲嗎?
早上起床的時候,會有小鳥在窗外「嘰嘰喳喳」地唱歌,好悅耳好歡樂;
安靜的夜晚,我們會聽到蛐蛐和各種小蟲的「協奏曲」,也是非常美妙;
而在夏天的中午,最響亮的就是蟬「知了知了」的叫聲了,好像要把整個世界都吵翻才罷休呢!
曾經,有一個小牧童騎著黃牛從樹林間走過,叫個不停的鳴蟬吸引了他的注意;好奇的小牧童便停下來,想著去捉一隻來看看。
猜猜看,他能捉到麼?一起到動畫中尋找答案吧: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賞析】
林蔭道上,一個小牧童騎著黃牛悠哉悠哉地走過來,無憂無慮,一路唱著歡快的歌兒。忽然之間,歌聲停了下來,只見小牧童眼睛一眨不眨地地盯著樹梢,原來啊,他是想捕捉樹上的鳴蟬呢!
詩人袁枚剛好看到了這一幕,於是就寫下了這首《所見》。
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騎著黃牛唱著歌,多麼自在歡樂啊;接著轉到靜態,小牧童被樹上的鳴蟬吸引,屏住呼吸、盯住鳴蟬的樣子,又是那麼專注。
從「振林樾」的嘹亮歌聲,到「閉口立」的戛然而止,由動到靜,詩人用非常簡單的語言,寫出了小牧童天真爛漫的萌態。就好像現在的我們心生感想,發了一條朋友圈一樣,讀起來親切又自然。
【婷婷姐姐說】
動物發出的聲音就像是它們的語言一樣,每一種小動物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話」方式。
比如:
家中來了陌生人,小狗會「汪汪汪」地叫,
小貓咪見到我們,會「喵喵喵」地問好,
小綿羊喊媽媽,會發出「咩~咩~」的叫聲,
古時候沒有鬧鐘,大公雞會「咯咯咯」地叫人起床,
夏天雨後,池塘裡的青蛙就「咕呱咕呱」地唱起歌來……
來跟孩子一起模仿動物的語言吧!你會發現,動物的世界,也是非常有趣的呢!
注意聽聽周圍,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聲音呢?
現代詩教先行者,
「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詩教》創始人,
孩子們喜愛的家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