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左右」有魔力
對於在房間裡工作的人來說,天花板的高低會對他們的思維有影響嗎?
美國研究人員專門對此進行了實驗。實驗發現,當受試者在3米高的天花板下進行字謎遊戲時,其思維會更傾向於自由、抽象、豐富多彩,大腦反應會加快;但在2.4米高的天花板下進行同樣的遊戲時,受試者的思維則會顯得拘泥和狹隘,大腦反應也比較慢。
但狹小的空間對人也並非一無是處。研究人員在另一項實驗中發現,當受試者身處狹小房間時,他會對某種商業產品的設計缺陷表現得更為敏感,因而能準確挑錯。
這些現象表明,空間的大小,確實對人的心理和思維有著實實在在的影響。
其實空間對人的心理和思維的影響,早就滲透到人類的文化之中了。例如我們總喜歡借用空間上的方位詞,來表達褒貶不同的意思:我們討厭位居人下,喜歡力爭上遊,並把醜惡的現象稱之為低俗、下流;我們討厭小氣,喜歡大方;我們把尊貴的客人待為上賓,請入上座……雖然上下、高低等詞語本身是標註方位的,但這些方位確實對人類的心理和思維產生了影響,人類也因此賦予了它們許多本意之外的含義。
研究還發現,空間對我們的影響不但深遠,而且還很難抹掉。美國心理學家對此專門組織了一項心理測試。結果發現,如果把積極的詞彙如「昂揚」、「奮發」等寫在屏幕的上方,而消極的詞彙如「消沉」、「鬱悶」等寫在屏幕的下方,則受試者大都會對這些詞彙產生快速的心理反應,因為讓他們用這些詞彙造句,他們馬上能造出很多句子來。相反,如果把消極詞彙寫在上方而積極詞彙寫在下方,受試者的造句速度就顯得比較遲緩,因為這種詞義與空間的錯位幹擾了他們的思緒,他們先要在排除這些幹擾上浪費一點時間,然後才能恢復正常思維。這說明,人們在心底裡已經將積極的詞彙和「上」這個方位聯繫在一起,而將消極的詞彙和「下」這個方位聯繫在一起了,而且這種聯繫很難抹掉。
稀疏、稠密也有意
科學家還發現,物體的多少和疏密程度竟然對人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通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自己的房間裡東西很多,擺放也非常凌亂,那麼回到房間後就會無形中增加許多煩躁情緒,等把房間清理一下以後,自己才會平靜許多。
不過,感覺終歸是感覺,這種空間布局究竟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還要進行科學的論證。為此,美國兩位研究人員特意進行了專項測試。他們組織了一批大學生志願者,並給他們分別發放了一張網格紙,這些網格上有用鉛筆標註的疏密不同的圓點,這些圓點有的比較密集,有的比較稀疏。他們要求志願者先用原子筆把自己手中紙上的圓點重新描畫一遍,之後讓他們看同一段比較搞笑的故事,並給故事的可笑程度打分。結果顯示,畫過稀稀拉拉點的志願者覺得故事最可笑,但畫過密密麻麻點的志願者反倒覺得故事最不好笑。
緊接著,他們又找來另一批大學生志願者參加另外一項測試,雖然這次也是先畫點,但所看的故事卻是一段警匪血戰的故事。他們要求志願者在畫完點、看完故事後,評價這段故事會激發人的鬥志還是會讓人感到恐懼。結果顯示,畫密密麻麻點的志願者都認為故事會讓人感到恐懼,但其他志願者卻認為兩種影響都有。
在接下來的測試中,研究人員把故事換成了對食品的評價。他們要求新一批志願者在畫完點之後,以食品的熱量值大小,分別標出對健康有益和有害的食品,其中熱量值較低的有酸奶、燕麥等,較高的有冰淇淋、巧克力等。結果畫稀稀拉拉點的志願者都把原本熱量值較高的食品嚴重低估了,因為他們對高熱量食品的危害沒有十分在意。
這一系列新發現證明,物體之間的距離和疏密程度,會自動地在人的腦海中轉換成抽象的心理距離和緊張程度,並由此影響人們對外部世界的判斷。這些新發現還表明,以往我們對空間與人類心理和思維的關係沒有足夠的重視,但這個關系所包含的規律,其實對建築學、心理學、文學藝術等許多學科的研究,都會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