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網訊】今年5月,北非摩洛哥海域浪高近兩米,勘探者號船隊拖帶著十二條電纜進行作業,每條電纜平均長度達8公裡。船隊作業區域距離岸邊最近時僅9公裡,附近海域漁業船隻、設施星羅棋布,幹擾十分嚴重。分布在電纜上的多個水下電纜控制設備如聲學鳥(電纜定位設備)、羅經鳥(控制電纜深度設備)和Digifin(控制電纜橫向距離設備)作業時常遭受漁業幹擾或者設備故障導致失去信號不能正常工作,電纜無法正常作業。持續多日的惡劣海況,無法下艇作業,造成多個水下控制電纜設備因失去信號無法工作,以致在水下不能很好地控制電纜。
一日,天氣轉好,副隊長郭恆志帶領「衝鋒隊」小組成員立即行動,利用船隊轉線(做完一道測線轉彎時)僅4個小時的時窗,爭分奪秒,下艇作業一次性更換了7個聲學鳥、8個羅經鳥和9個Digifin。每個水下設備都不規則地分布在電纜的各個方位,加之電纜較長、數量較多,更換起來工作量很大。有些設備在電纜的前部,電纜上有很大的拉力,對設備的更換也帶來一定難度,「衝鋒隊」高效作業,為整個船隊爭取了寶貴時間。
5月26日清晨,郭恆志隨身電臺又突然響起:「郭隊,第一根電纜拉力和噪音增大,儀器資料顯示有漁網纏到纜上,情況緊急!」郭恆志深知,深海勘探作業每根電纜都價值不菲,如果電纜被漁網纏繞損壞,船舶作業會被迫停工,這會給公司帶來很大損失,他心裡十分焦急。留給小艇作業窗口極短,為了保護電纜避免停工,小組成員迅速反應,立即召開工具箱會議,在仔細評估了海況、電纜狀況和如何進行安全操作等多個因素後,郭恆志帶領其他3名工作艇小組成員全副武裝登上工作艇。在確保各項安全準備工作都到位後,他們頂著風浪抵達被纏電纜位置,克服工作艇劇烈的晃動,開始緊張的漁網魚線清理工作。臨近中午,海面上泛著刺眼的白光,紫外線異常強烈,長時間曲膝彎腰作業,郭恆志和他的夥伴們工服浸溼了一遍又一遍。中午,漁網清理完畢,郭恆志才鬆了口氣。回到船上已到午飯時間,大家剛要吃飯又接到通知:「一根電纜突然斷電,需要立即下艇更換電纜或數據包。」郭恆志拍了拍身邊的同事:「大家都辛苦了!我們繼續工作。」放下手中的飯碗,他又帶領大家繼續下艇搶修。一直忙碌到天色將暗,一天的工作總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整個5月,郭恆志帶領工作艇小組一共下艇28次,一次又一次準確地排除了水下設備故障,為項目生產贏得了時間,更贏得了甲方的信任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