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
話題 #用臉就可測風速#
上了微博熱搜
難道這是什麼黑科技?
原來,是空降兵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振波站在原地不藉助工具,用臉就能感知風速。
得知真相的網友們紛紛表示:
「厲害,跪了!」
還有一個神操作,三張小紙片,分別夾在膝蓋、腳尖和腳後跟之間,雙手高舉,以「著陸姿勢」跳到地面,紙片不掉,才算合格。
像這樣的地面訓練,空降兵要反覆練上千次。接受現場挑戰的主持人撒貝寧大呼:這太難了!
而從事空降空投事業41年、曾跳傘兩千多次的李振波大校,還是2008年汶川地震時,第一個帶頭跳下去的空降兵英雄。
汶川地震救援
他是傘降第一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路斷、電斷、通信斷,震中地區成了一座「失聯孤島」。
5月13日凌晨,李振波在家中接到電話,他馬上趕到作戰值班室,參與研究如何實現空降,才能快速探明災情。
13日5:50分到8點,飛機到達災區後,空中雲霧密布,一直下降到6500米,還是烏雲滾滾,還伴有降雨,什麼都看不見。這時飛機已經結冰,再下降可能機毀人亡,只得返回成都機場,擇機再空降。
這時,李振波提出,他要帶領一支小分隊跳翼傘先下去!
▲ 趕赴地震災區的空降兵「十五勇士」
14日早上,快到10點的時候,氣象臺通知,茂縣上空有一個小雲縫,抓住機會就能空降下去!戰士們立即背傘跑上飛機。
5000米高空,打開機門,李振波往下一看,什麼也看不見。飛機又飛了一段,李振波終於找到了那條小雲縫,率領戰士們縱身跳下!
十五名勇士之中,有人摔到休克,還有人落到懸崖邊,差點墜入湍急的岷江……但他們繼續行進7天,走了220公裡,開闢了6個空降場,完成了偵察、了解、報告災情的任務,打開了空中救援通道。
重裝空投的突破者
1978年12月入伍,李振波見證了中國空降兵40年來發展、壯大的歷程。
回憶過去,他說,「現代的科技條件下,一傘一人一槍的時代已經過去,空降兵光靠跳傘,已經不能立於世界軍事空降兵之林。」
把像戰車這樣重達10噸、20噸的重型武器裝備,從運輸機上精確空投到作戰區域,實現重裝空投,是現代空降兵部隊必須擁有的作戰能力。
但是,從1950年中國空降兵成立到2000年,50年間我國重裝空投始終難以攻破3.5噸的極限。空降技術,國外對我們是封鎖的,每一步都要我們自己摸索、嘗試。
2004年底,上合組織決定在中國舉行聯合演習「和平使命-2005」,重點就是中國空降兵和俄羅斯空降兵。
最終,在這次演習中,李振波和同事們突破技術瓶頸,成功將戰車安全空投落地。那一刻,他們忍不住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李振波的微信名字叫「一滴水」。抗震救災的危急關頭,他第一個跳了下去;重裝空投的多年難題,他勇於實現突破……
但他卻說自己不是英雄,「大海當中的一滴水就是很平常,不要把自己當成什麼英雄,特別是我們軍人,那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而我們
還有千千萬萬個「一滴水」...
致敬中國軍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CCTV1開講啦、央視新聞、央視軍事等
原標題:《這個神操作衝上熱搜!和臉有關......》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