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ding Club及P2P行業發展分析

2020-12-02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Part 1 Lending Club 財務分析

1. 業務簡介

Lending Club Corporation(NYSE:LC) 是全美最大 P2P 平臺 , 它以提供貸款批准、 定價、服務支持和管理以及法律框`架為支撐, 為用 戶 提供線上借貸服務。

2. 財務分析

2.1 盈利能力分析

Lending Club 自 2016 年至今收入不增反降, 營收從 2016 年的 11.89 億美元下降至 2019年的 10.05 億美元,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從 2016 年的 6.08 億美元下降至 2019 年的 2.79 億美元, 淨虧損並沒有呈現很好的收窄趨勢。2020 年由於疫情原因, 個人消費者及小企業資金流緊張, 貸款需求大幅降低, Lending Club 業務遭遇重創。在此之前,公盈利能力的困境早有端倪, LendingClub 在 2014 年收購 Springstone 使得其 2015 年經營情況未達到預期反而遭受巨額虧損,彼時 CEO Renaud Laplanche 通過篡改千萬美元貸款的申請日期並違規出售以實現 2016 年業績目標。然而 Renaund Laplanche 的非法操作招致內部調查, 這位原CEO 於 2016 年被公司辭退,與此同 時, 包括華爾街投行在內 的平臺資金方紛紛撤離, 並直接動搖了整個美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中借貸市場投資者的信心。此後, LendingClub 的借貸業務發展後力不足, 單純的P2P 商業模式是否可行有待商榷。

2.2 營運能力分析

Lending Club 作為線上借貸平臺, 資產較輕, 折舊少, 並沒有傳統行業的庫存壓力, 但是在總資產周轉率上, 由於收入受限, 資產周轉率相對不高, 因此建議提高公司資金的使用效率。

2.3 償債能力分析

通過對 Lending Club 資產負債表分析發現, Lending Club 自 2015 年至今, 流動比率大幅降低, 這與公司 14-15 年進行收購有關, 但由於此後公司自身業務發展慢, 收購收益不明顯, 公司現金流處於較為緊張狀態, 公司通過大幅舉債來增加現金流, 導致資產負債率大幅提高, 資產變現能力下降。疫情期間, 公司宣布裁員 30%以縮減開支。

3. 發展趨勢

從上述財務分析可以得出 , 目 前 Lending Club 的公司經營處於每況日下階段, 聯繫 公司發展歷 程, 2008 年 10 月, Lending Club 的業務模式進入證券模式階段, 通過為客戶提供Lending Club 發行的會員 償付支持債券而間接為客戶 提供貸款, Lending Club 的投資者為無擔保債權人, 與平臺 客戶(即借款人) 之間沒有直接的債權債務關係 , 收益取決於投資貸款的業績表現, 更加突出 其資管的業務特點。然而 2014 年的失敗收購案之後, 由於信任危機導致美國 P2P 投資者大幅下降, Lending Club 業務發展受阻, 信貸規模未能大幅擴張, 公司利潤原地踏步, 債務大幅增加, 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因此, 基於當 前情況, 依靠原先模式繼續擴大盈利較為困難,業務轉型是當務之急。

Lending Club於2020年2月收購美國銀行Radius,並於10月宣布計劃關停P2P平臺,暫停為個人投資者提供P2P服務,轉而致力於成為基於網際網路銀行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該舉措在短期來看可能增加公司campx及現金流壓力,但在長期來看能夠拓展公司業務範圍,起到增加公司業務收入的作用,以此重新振作公司。

Part 2 Lending Club經營分析

1. 商業模式和戰略

美國的P2P市場起步較早,2005年第一家公益性P2P平臺Kiva就已上線,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創業者發放相關貸款。隨後2006年Prosper創立,這是美國第一家營利性的P2P平臺。Prosper在起步階段爆發出巨大能量,發展速度驚人,9個月內就獲得了10萬會員並發放貸款2000餘萬美元。日後,Prosper順理成章地發展為美國P2P平臺的雙寡頭之一,這與其較早進入市場搶佔資源不無關係。

而Lending Club創立於2007年5月,是美國第二家營利性的P2P平臺,發展初期藉助Facebook認證的人際關聯的借貸環境獲得迅速發展,並於同年8月獨立創設Lending Club網站,成為了Prosper的直接競爭對手。

這兩大早期創立的P2P平臺企業直接壟斷了美國的市場,至2015年二者佔據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95%以上。但是近年來隨著Green Sky和Social Finance等特色細分P2P平臺的湧現,其市場統治力有所下滑。

總體而言,美國的P2P平臺主要有兩種營運模式,第一種是本票模式,即直接由P2P平臺作為純粹信息中介,對資金供給和需求雙方進行簡單匹配撮合;第二種是銀行證券模式,P2P平臺引入銀行為借款人籤發貸款本票,再由銀行向投資者發行基於該項貸款的債券,實現債權的受讓。

Lending Club和Prosper均採用了後者,首先由借款人向Web Bank這一第三方銀行提出貸款申請,並提供自身的資產和收入證明以進行信用評估,隨後Web Bank在審核完成並發放貸款的過程中轉讓貸款所有權給網貸平臺;平臺則負責對接放款人,發布各類借款需求,對借款人的各類信用信息和貸款用途進行完整披露,供放款人和投資者進行選擇併購買收益權憑證,完成這一轉化過程。在這一債券按月償付的過程中,平臺會收取還款金額的1%作為服務費。

商業模式基本清晰,具備盈利的持續可能,那麼就需要回答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只有Lending Club和Prosper兩家做大做強成為了寡頭壟斷?第二,為什麼Lending Club長期採用這一商業模式,僅僅在上市前的2013年實現了盈利,而後長期虧損?

經過討論,我們認為就第一個問題而言,Lending Club的成功並非其商業模式具備充分的核心競爭力,而是外部環境造就了其龍頭地位。

首先,Lending Club雖然成立比Prosper晚一年,利用相同的商業模式但是份額遠高於Prosper,其根本原因在於其早期搭上了Facebook的宣傳便車,通過前期在社交環境中的運行,非陌生的社會結構促使P2P業務快速生根蔓延。

其次,Lending Club和Prosper是最早創立的兩家P2P平臺,彼時監管尚為落地。Lending Club創立後的第二年金融危機爆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恰好順勢出臺了嚴格的監管措施——即註冊制「靜默期」規定。類似Lending Club所發行的債權收益憑證被SEC歸入證券類,需要先完成註冊才能進行出售。而註冊審批造成的靜默期中既不能發放新貸款,也不能增加新出借人,構成了真空階段。基於此,Lending Club和Prosper當年分別度過了6個月和9個月的業務停滯過程。

正是早早進入了行業,在行業準入門檻提高前完成了基礎積累,Lending Club才能順勢成為了巨頭,這和國內螞蟻金服的種種業務擴張具有相似性。以美國市場創立的第3家P2P平臺Loanio為例,其2008年10月創立,在早期直接因為註冊的靜默期耗盡了出借人的耐心,資金鍊條斷裂,被迫終止了註冊審核過程並下線。此後進入P2P市場的機構都必須耗費高額費用和接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SEC方面的申請流程,面對的也是已經被兩大寡頭壟斷的市場環境。

而針對第二個問題,一方面Lending Club在市場具備龍頭特質,且商業模式有盈利能力,但另一方面卻沒能實現長期盈利,最終造成了股價持續下跌,我們認為根本原因是公司的經營戰略多次重大失誤拖累業績,乃至動搖摧毀了行業信譽。

Lending Club的第一次重大失誤是2014年4月收購Spring stone導致當年轉為巨額虧損並在後續帶來了高企的人員行政成本,吞噬了規模增長帶來的利潤。

2014年Lending Club收購本意是拓寬公司信貸場景,Spring stone是一家專攻教育和醫療信貸市場的企業,為此其支付了1.13億美元和價值2500萬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同時附帶240萬美元的交易費用。這直接使得Lending Club產生了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虧損狀況,營業虧損額度觸及3,138.2萬美元,飽受投資者質疑。

與此同時,Spring stone併入之後後期業績遠不及預期,Lending Club一方面不得不在2016和2017年計提商譽減值,額度達到7,200萬美元;另一方面需要長期負擔較重的人力成本,連續3年的行政成本增幅均在50%以上,這直接導致公司在2015年營收同比大增103.5%的情況下最終仍然保持虧損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上市前兩年股價一瀉千裡。

Lending Club的第二次重大失誤更為嚴重。公司時任CEO Renaud Laplanche為了達成業績目標不擇手段,直接篡改了兩筆總額共計2200萬美元的貸款申請時間,再違規出售。這次違規引來了內部調查,並最終於2016年5月被判定為違反內部商業制度,CEO開除當日股價直接再次暴跌了35%。

而Lending Club的這次違規操作不僅給自身股價造成了嚴重衝擊,也極大地拖累了自身未來乃至美國P2P行業的整體發展。投資者和潛在放款者對公司內部的經營情況、風控稽查、信用合規等多方面產生負面評價。信任機制一旦不復存在,就會產生類似於剛性擠兌風潮,投資資金開始全線撤離P2P行業,就此導致其陷入一蹶不振,這和中國P2P野蠻生長直至最終爆雷進而滿地雞毛的過程頗有類似之處。

至此我們得出了Lending Club股價持續下跌的第一方面原因:商業模式不具備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依靠外部環境先發獲得優勢;而隨後的兩次重大戰略失誤分別摧毀了自身的業績和未來,順帶著美國P2P行業也陷入泥潭。

2. 經營風險和後來的競爭者

我們認為Lending Club的經營風險主要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塊。外部經營風險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資金風險和信用風險。資金風險主要針對上遊放貸者而言,容易出現不穩定的狀況,包括前文已經提到的擠兌或抽離現象等;信用風險主要來自下遊借貸者,包括潛在拖欠或違約可能以及風控體系漏洞等。內部經營風險則主要聚焦於其高費率、市場定位等問題。這裡我們主要通過和其他競爭者對比的方式來進行直觀說明。

(1) 外部資金風險

再次回顧Lending Club在2016年發生的信息欺詐事件細節可以發現其根本原因在於資金緊張階段的籌措。Lending Club為了爭取向投資銀行Jefferies LLC出售貸款打包的證券,修改了其中300萬美元的貸款日期,最終敗露了馬腳。不難看出,Lending Club的深層動因應當是流動性。

而此舉的結果就是雪上加霜地造成原本不充裕的資金進一步減少。事件爆發後,包括高盛、Jefferies以及多家社區銀行全部宣布暫停購買Lending Club的信貸資產。這樣一來,Lending Club的資金端幾乎斷絕。

根據數據披露,2015年高峰期美國P2P平臺向機構投資者發行債權認購比例約為1:4,負面事件發生後至2016年第四季度該比例下降至1:1。而類似Lending Club的平臺大多以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作為主要來源,所以外部資金風險日趨加大。

而在降低外部資金風險方面做得較好的有兩家代表性企業——Realty Mogul和Green Sky,它們所採取的措施模式可以供Lending Club借鑑。

Realty Mogul是專注於房地產貸款需求的P2P平臺代表,它採取的創新點是除了通過證券化轉移債權給機構投資者籌措資金,還提供給投資人股權投資產品。也就是說,投資人的資金用於借款人對房產進行升級改造或購買後,借款人後續獲得的租金收入或賣出房產的增值收益要劃歸部分給投資人,等同於變相「持股」該房產項目。Realty Mogul通過這一方式有效提高了放貸者的收益而並不增加額外風險,獲得了諸多機構青睞。

而Green Sky是前兩年上市的另一家大型P2P平臺,其相比於Lending Club的一大優勢就在於不使用自有資金放貸,完全規避流動性相關風險。Green Sky通過自身的應用程式,一邊對接了十幾家合作的銀行,另一邊對接12,000多家客戶。這等於回歸了P2P的本質意義,成為資金對接的通道性平臺,而不參與證券化過程中。

(2) 外部信用風險

Lending Club的放貸依據主要是借款人的FICO信用分數。根據其平均借款人畫像,FICO分數需要達到699分,而目前美國人均FICO大約為695分。從各種渠道綜合來看,Lending Club的信用分數下限為660分左右。進一步根據信用報告,Lending Club將借款人劃分為5×5個等級,給予不同的貸款利率。

儘管Lending Club採用了相關措施,但是反映到風控效果上,外部信用風險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貸款逾期率和壞帳核銷率長期居高不下。從2015年起,Lending Club的貸款逾期率已經超過了美國銀行業消費貸款的平均水平,而這恰好與公司開始違規操作的起始時間吻合,反映出這一時期公司風險控制和價款準入門檻的降低。尤其是2016年違規事件爆發後,貸款逾期率提升更加明顯,或主要由於客戶流失而不得不轉向低質群體的原因。與此同時,壞帳核銷率也在2016年攀升至行業高位,並且長期沒有改善。

為此我們認為Lending Club可以參考和對比學習的公司是Upstart和OnDeck這兩家美國的P2P平臺,他們在信用風險控制上有一些獨到心得和方式方法。

Upstart是2012年才進入P2P市場的機構。對於借款人,它不僅和許多機構一樣看重FICO分數、信用報告和資產收入等狀況,同時其模型會尤其注重對借款人就讀學校、專業領域以及學習成績等方面的考察。這家機構認為由此可以判斷借款人的財富潛力和還款意願,以此作為控制不良、打出差異化的重要手段。對於Upstart的產品,如果在同等其他條件下,提供良好學歷背景的借款人會獲得更低的利率;如果尚不具備收入及達標FICO分數的學生群體,只要其教育背景優良,也能夠申請貸款。

OnDeck則是美國第一家上市的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P2P企業,它在審核過程中更關注的是借款企業的現金流穩定程度而非借款人本身信用分數。同時它還自己建立了一套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進行打分的信用系統OnDeck Source,構建了自身的核心技術競爭優勢。

(3) 內部經營風險

最後,Lending Club在自身的經營細節上也存在一些風險漏洞。一方面就是前文有所涉及的費用管控方面。儘管其營收保持了增長態勢,但是長期被高成本、高費用掩蓋了利潤,歸根結底是經營管理能力較差。

從橫向比較來看,儘管Lending Club的成本收入比表現略優於Prosper,但是和中國幾家上市的P2P公司對比一直處於較高水平,長期虧損態勢並未出現扭轉。而從縱向剖析來看,Lending Club的成本構成狀況始終由營銷費用和行政費用兩個大頭構成,且愈演愈烈沒有改善跡象。

這裡同樣可以借鑑美國P2P上市企業Green Sky。不同於Lending Club佔據營收40%的營銷費用,Green Sky的營銷費用佔比為1%。這主要在於營銷客戶主體的創新思考。Green Sky瞄準的是房屋裝修和翻新貸款,如果它向零散的家庭房主進行營銷,也將是不菲的費用預算。但是Green Sky聰明地將營銷目標定為全國12,231家合作商,這些合作商既包括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家得寶這樣的建材銷售商,也包括一般的獨立承包商,再通過它們向客戶推銷貸款。基於這一思路,Green Sky的營銷費用長期維持在極低水平,總額也不超過500萬美元。

對Lending Club的另一塊經營風險則是自身市場定位的問題。作為P2P行業的巨頭,Lending Club覆蓋範圍和客戶群體是極為廣泛的,但是近年來在一個又一個的細分領域都出現了專營品類貸款的機構,其專業性和聚焦度遠高於Lending Club,往往也容易獲得相應的市場份額,蠶食Lending Club的領域。

以美國著名的瞄準學生貸款的P2P平臺Social Finance為例,它創造性地把社交和貸款長期結合起來。面對龐大的在校學生群體以及貸款剛需,SoFi從已經畢業的校友處募集籌款,作為資金的放款人,將貸款服務提供給他們的學弟學妹。在這個過程中,畢業校友能夠接觸到有發展潛力的後輩,為公司的招聘提前爭奪人才;在校學生可以獲得和前輩學習、交流的寶貴機會,進而得到人生建議或工作邀約等。這種極富吸引力的社交關係為貸款切入提供了穩固的市場基礎,使得SoFi大大坐穩了學生貸款市場的細分龍頭地位。

3. 監管環境影響

最後監管環境整體情況對於Lending Club業務的不利影響以及限制狀態。

前文已經有所涉及的是2008年SEC第一次從註冊制度和靜默期提高了準入門檻的制度。雖然當時短期拖慢了Lending Club的擴張步伐,但是給後入者帶來的複雜流程和高昂成本使得大量平臺望而卻步,無法承受進入市場的初始負擔,長期看是對其有利的。

而美國在P2P領域的監管嚴格程度遠遠超出中國,總體上還是給Lending Club帶來了不少限制因素和不利束縛。首先,P2P平臺如果要在美國發展全國性業務,除了在SEC辦理註冊手續之外,還需在計劃出售證券的各州另行辦理註冊手續,並且每年均需要支付註冊登記費。這就直接給Lending Club這樣的大型機構提高了固定成本,全國性地鋪開業務變得尤其困難。除此之外,各州申請還包括資金端和資產端兩個方向,需要分別申請方可開展對應的業務,手續繁雜程度可見一斑。

在日常業務開展中,SEC對於Lending Club這類被列入證券類的機構始終進行融資項目信息的嚴格審查,對其信息披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別是一旦出借人發布的消息出現虛假、有誤導性情況並造成了投資人的損失,P2P平臺就要進行賠償,嚴重時甚至要停業。2008年中Lending Club就一度因為未滿足相關信息披露要求而被勒令停業,直至達標後方可繼續營業。除此以外,美國P2P平臺的信息披露還包括季報、半年報、年報以及日常重大事項等諸多方面,平臺機構在這一方面的壓力較大。

最後,儘管美國P2P平臺允許個人投資者進行投資,但實際上從數據也能明顯看出參與程度並不算高,主要仍然是自有資金或者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其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國對合格出借人的限制政策。為了充分保障出借人的資金安全和限制投資風險,美國政府以淨資產100萬美元(不包括住宅),或者上一年度個人收入超過20萬美元或與配偶收入之和超過30萬美元作為合格出借人的標準。在這種政策導向下,中小散戶投資者逐漸推出P2P投資市場,留存的均以機構為主,極大地限制了P2P平臺的資金來源。尤其是一旦出現危機,幾個主要大型機構就會撤資,造成強烈的負面影響。截至2019年6月,Lending Club的資金端散戶投資者已下降至5%,銀行則佔據45%。

綜上所述,三大方面下的諸多風險和負面情況導致了Lending Club上市以來的股價一路下跌,市場對其認可度正在逐漸消耗殆盡。

Part 3 中國P2P行業發展歷程

2007年,我國誕生了首家網貸平臺,P2P網貸作為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被引入中國。從誕生到發展,再到消亡,P2P行業的發展吸引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也為我國監管層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提供了經驗教訓。2020年10月,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表示目前全國實際運行的P2P網貸平臺已經從和行業頂峰時期的5000餘家下降至9月末的6家,同時借貸規模也持續下降。接下來,我們將回顧P2P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 起步期

2007年6月,「拍拍貸」在上海成立,這是國內首家P2P網貸平臺。隨後,包括宜信、人人貸在內的其他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這一階段中,受限於網際網路尚未在全國範圍內高度普及,P2P行業發展相對緩慢。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國內的網貸平臺數量約為60家,但是其中活躍的少於20家,月平均成交額為5億元,投資用戶約為1萬人。

在該階段中,絕大部分的從業人員既缺少民間借貸方面的經驗,也缺少專業的金融風險防控的知識技能,因此主要的業務為信用借款。但是由於當時我國的信用體系很不健全,不同平臺之間缺少信息的溝通與連接,因此出現了一系列由此引發的問題,例如,一名借款人在不同平臺開展信用借款。在發展的過程中,P2P平臺逐步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2011年開始收縮授信額度,然而很多借款人不能及時還款,最終導致集中違約現象的出現。綜上所述,該階段P2P行業艱難起步。

2. 擴張期

該階段中,P2P行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網貸平臺數量迅速增多,這主要得益於P2P網貸平臺屬於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當時對這一行業的監管政策仍十分寬鬆,甚至缺乏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在這一背景下,一些具有民間借貸經驗的創業者也紛紛加入該行業,大量投資機構也開始看好網貸平臺這一行業。得益於前一階段發展的經驗教訓,P2P平臺開始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逐步採取線上融資和線下放貸相融合的方式,謹慎選擇放貸對象,對借款人的資金用途、還款來源、抵押物等多方面進行評估。通過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借款風險。總體上看,該階段網貸平臺的業務平穩發展,但也出現了少數平臺發生信用風險而最終擠兌倒閉的現象。

3. 風險爆發期

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問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加,高風險平臺被不斷曝光。2013年國內的各大銀行開始收縮自己的放貸規模,迫使那些資金面臨重大缺口的企業和有高額高利貸借款的投機者紛紛通過P2P平臺進行貸款,在融資後償還銀行貸款、高利貸等。隨著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該階段中各大網貸平臺的運行也逐步成熟,並開始以月息4%左右的利息去吸引投資人。一方面,如此高的利息加劇了平臺的風險;另一方面,監管政策的缺位也使得網貸平臺的風險逐漸暴露。最終,部分P2P企業出現了資金鍊斷裂的情況,不得不倒閉,不利於金融秩序的穩定。

4. 整治期

2015年,誕生了中國P2P行業IPO第一股,宜信公司旗下的宜人貸在紐交所上市。這一年中,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門出臺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表明國家在態度上是支持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的。自此之後,銀監會等監管部門紛紛制定相關監管措施,加強了對P2P行業的監督與管理,以保證其合規運營,防止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2017年8月25日,原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這也標誌著資金存管、備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規政策的正式落地。

P2P行業的轉折點出現在2018年。2018年6月,唐小僧平臺「爆雷」,該事件直接成為網貸行業震蕩的導火索。此後,數百家問題平臺在2018年6月至9月短短數月內集中爆發風險,P2P行業的暴雷引發了整個金融行業對其的擔憂,加劇了市場運行的風險,同時也加速了自身的消亡清退轉型之路。

5. 清退轉型期

在該階段中,隨著社會對P2P網貸平臺信任度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平臺選擇主動退出或是被清退,全國各地的行業自律組織也陸續出臺了網貸機構退出的相關指引。2019年7月,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召開了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在本次會議上,監管人員首提「監管試點」,並且重申引導絕大多數機構退出或轉型。

Part 4 P2P發展前景和趨勢

1. P2P的國際發展歷程

英國的Zopa是世界上最早的P2P網貸公司。Zopa於2005年3月在英國倫敦成立,在美國、日本和義大利得到相應的推廣之後,現在已經成為了英國規模最大的P2P平臺。Zopa利用P2P社區平臺,提供1000-25000美元之間的小額貸款服務。Zopa模式的特點是其利率完全由會員自主商定,出借人和借款人都可以對自己能夠接受的貸款利率進行選擇之後進行進一步的匹配。整體的運行機制是:會員通過運用信用評分的方式,將借款人按信用等級分為A*、A、B和C四個等級。出借人通過對借款人的信用等級、金額大小以及借款時限對借款人進行綜合打分,之後提供相應的貸款服務。為了降低出借人的風險,Zopa平臺會自動將出借人的資金分割為50英鎊的小份額,每一份額的借款人可以由出借人自己選擇,而借款人則有義務按月分期償還貸款。

在Zopa模式中,Zopa代替銀行成為了交易中的中間人角色,承擔相關的事務工作,但Zopa並不負責對交易進行擔保。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它可以較好的分散貸款、劃分信用等級,同時可以自己設定利率,並且強制按月還款,通過讓平臺擔負更多工作的方式來控制風險。

2006年,prosper在美國成立。在2008年,prosper的貸款業務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禁止,但prosper在2009年重新獲得了貸款業務資格並且重新開啟了業務。在prosper平臺上,借款人需要特別說明自己的借款理由和還款時間,同時可以申請特定利率下的無擔保貸款,貸款。所有具有美國合法公民身份的註冊者,在個人信用評分超過520分的情況下,均可以在prosper上進行借貸交易。借款流程為:在prosper官網上進行註冊,之後通過填寫問卷讓平臺了解相關信息,之後,平臺會根據借款人的個人情況,朋友評價和社會關係以進行信用評價(最高為AA級,最低為HR級),並反饋給借款人。借款人需要進一步登記資料以對信用徵信進行評估,之後,借款人需要提供相關的計劃書,詳細闡述自己借錢的用途,並且需要對自己所能接受的利率範圍進行限定,之後等待出借人放款。而出借人需要藉助prosper平臺,先轉入一筆存款,之後會根據借款人的相關信息與所給出的利率範圍進行相應的拍賣。而最低利率的出借人會被平臺組合為一個貸款組合提供給借款人。

在Prosper模式中,Prosper負責交易的全流程。Prosper 的優勢在於,由於其信用體制較為完善,Prosper可以迅速完成身份驗證,從而提高借款效率。與Zopa的相似之處在於,prosper也是通過分散貸款、劃分信用等級的方式實現信貸平臺的作用,同時平臺對信貸流程無擔保。

2007年5月在加州上線的貸款俱樂部lending Club則已經成為了全球首家上市的P2P公司,由於前文已經對Lending Club有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2010年,Funding Circle在英國創立,主打中小企業貸款,而Funding Circle現在已經成為英國第二大P2P平臺;同年,Rate Setter在英國創立,採取了利用準備金保護出借人的模式。

除了以上各大平臺之外,還有一個非盈利性質的借貸平臺,Kiva。Kiva針對的借款人是發展中國家中資金能力薄弱的企業。出借人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企業的所處地區、經營方式、風險程度以及獲取利潤大小等,決定借款企業。借款人需要出示的信息證明也非常嚴格,需要詳細的企業介紹,並且對借款數額、用途、借款時間等進行說明。Kiva採取積少成多的模式,集合出借人資源進行小額貸款。一位出借人只需要借出25美元,而平臺會在可出借量達到一定金額時,一次性將其借出。

用戶在登錄時可以使用手勢登錄,登錄頁面支持在線找回/更改密碼。首頁設置有電子卡、轉帳、收支明細、我的獎勵、錢包 Plus、好會花、小鯨喜、商城等功能鍵。底部導航欄設置有首頁、財富、生活、我的。

2. P2P在國際上的發展前景

以美國為代表,考慮中美市場存在的差異。在中國,P2P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但在美國,P2P的平臺相對來講,發展較好。這是由於中美市場的差異化導致的,因此下面對其進行簡要的分析:

(1)  美國的金融體系更為完善,市場更為有效

在這樣的市場中,P2P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通過體系內各個組成部分的自行運轉,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體系。在中國,P2P平臺在不那麼完整的金融體系中,顯得價格較低且效率較高,因此爆炸式增長,從而迅速催生了很多問題,這樣的情況在更為完備的市場中是可以避免的。同時,在這樣的金融體系下,創新性的金融業務發展更為迅速。但在中國的金融背景下,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受到市場的牽絆,無法達到高效率的發展。

ü  美國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態勢較好。通過將傳統銀行、借貸平臺與網際網路技術進行融合,可以更高效地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P2P平臺的發展具有天然優勢。P2P平臺本身需要藉助網絡進行發展,因此在網際網路技術的加持下,P2P可以得到較好的發展。

(2)  美國的徵信系統更為完備

P2P平臺在中國進行不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信用問題,在較為方便的借貸系統中,對於信用記錄的調查疏漏導致大量存在信用問題的人開始想要藉助於P2P平臺,從而對平臺造成了一定的方面影響。而在美國,個人或企業的信用記錄相比於中國更為透明,且信用機制更為成熟,因此發放貸款的時候可以根據信用記錄進行評價,因此具備發展的前提。

(3)  美國市場對於P2P的監管採取的是準入制度

在這種制度下監管部門對信息披露的要求詳實並且非常規範,同時願意接受相關人員和企業機構的監督。同時,P2P平臺直接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管理,對於P2P平臺的監管極為嚴格。除此之外,對於P2P的法律法規發展頁較為完善,對於P2P一類的證券產品,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對其進行管理,並且整個監管的法律體系非常完善。因此,儘管P2P平臺在中國短期內發展非常迅猛,但其實並不具備長線發展的能力。

(4)  美國的消費文化適合P2P平臺的發展。

美國在很早之前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超前消費文化,因此借貸者其實並不是沒有能力還款,只是習慣了超前消費的消費形式。但是,在中國,很多利用P2P平臺借款的人實際上是沒有能力進行還款的,他們利用較好借貸的平臺進行借款,但實際上是一種拆東牆補西牆,應接不暇的狀態。因此,P2P平臺的發展受到這方面的限制。

綜上所述,由於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差異,儘管P2P平臺在中國發展出了較多問題,但在國際上應該仍然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但是,良好的發展前景建立在完善的金融體系,良好的信用體系以及強監管之上,對於那些不具備這樣素質的國家來講,P2P平臺的發展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P2P在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上可能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而在其他國家市場上,則可能出現較多的問題。

3. P2P的發展趨勢

考慮到P2P平臺在中國和美國發展的不同之處,我認為,P2P平臺的發展趨勢將呈現以下幾點:

(1)  結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進行新一輪的發展

P2P平臺的關鍵之一是要對信用和風險等級進行明確的等級分類。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可以對客戶的信用等級和風險等級進行更為明確的確認,從而降低風險,提高交易的效率,更方便監管。

(2)  與商業銀行進行合作

儘管大多數P2P平臺的誕生都是由於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模式有所不滿,但實際上,在小微信貸業務中,兩者仍然有一定的合作空間。P2P平臺可以藉助商業銀行的資產優勢,同時藉助自己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率,從而達到互利共贏。

(3)  監管和立法的嚴格化

監管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以對P2P平臺的不規範之處進行強監管;同時,應當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法律監管,以增加從業人員、交易人員的警戒心,推動整個體系的進一步規範化。

(4)  定價能力專業化

大部分P2P平臺採取拍賣的方式對利率進行定價,但很多時候這種模式不一定適用於交易雙方,甚至可能催生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更加專業的模型對相關的參數進行更科學精確的定價,從而促進整個體系的完善。

綜上所述,P2P平臺應當趨於智能化、規範化、強監管化並且與其他金融平臺實現合作,從而實現進一步的規範調整。

(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2020級碩士生查漢斌、趙文涓、王潔璇、徐豪)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反思P2P:從遍地開花到完全歸零|p2p|lendingclub|p2p平臺|網貸
    震驚行業的「P2P第一大案」e租寶、善林金融案等,均為異化的類信用中介,單筆涉案規模均超百億水平,受害投資者超過百萬人。由於行業監管缺失,大量P2P在發展過程中以類信用中介模式衝規模,擠壓正規信息中介生存空間,劣幣驅逐良幣,導致風險快速積聚。P2P商業模式存在天然缺陷,可持續性較差,存在道德風險。
  • p2p理財公司排名:2017年十大安全的P2P平臺排名
    =====推薦閱讀=====  【p2p理財公司排名】4月互金平臺移動影響力百強榜   p2p網貸平臺排名:4月上海網貸行業報告  =====閱讀全文===== 相關推薦 紫馬財行唐學慶:2019年網貸行業有哪些發展趨勢
  • 網利寶提醒投資人:不要急著否定P2P,先看清這兩大趨勢
    隨著近幾年P2P的火熱,越來越多投資人了解到p2p理財的優勢,從p2p投資中收穫頗豐,另外還有一部分投資人,仍然持觀望態度。到底P2P能不能投?未來行業將會怎麼發展?網利寶提醒投資人:不要急著下結論,先看清下面兩大趨勢。
  • p2p穿透技術是什麼
    當前開放的p2p內網穿透軟體有nat123、hamachi、等。此文對P2P的概念,原理,應用等進行了分析與說明。一 . P2P穿透技術概念:Peer-To-Peer縮寫P2,中文稱之為對等聯網,是一種網絡新技術,依賴網絡中參與者的計算能力和帶寬,而不是把依賴都聚集在較少的幾臺伺服器上(這種技術可以大大減輕伺服器的負擔)。用途:用途於交流,比如QQ,MSN等等。
  • P2P種子搜索器
    p2p種子搜索器是一款知名的資源搜索工具,它是一款基於p2p技術的資源搜索軟體,利用它不管什麼資源都可以輕易的搜索到。當然也可以一鍵調用迅雷下載種子以及資源,對於感興趣的資源您也可以收藏,以備不時之需。P2P種子搜索器 4.2.5 更新內容為您優化了體驗細節。
  • 2020年版中國P2P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隨著網貸行業逐漸被大眾所了解,四川、安徽、重慶等內陸省份網貸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加之這些地區民間借貸較為活躍,網貸平臺數量增長迅速。  **年各省網貨運營平臺數量  《2020年版中國P2P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針對當前P2P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P2P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車邦貸:塑本回源堅定信心,穩健發展守住初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事業發展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網際網路經濟大潮的影響下,以P2P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不斷發展,日益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滿足大眾普惠金融需求的重要力量。
  • P2P種子搜索神器簡介
    P2P種子搜索神器簡介 p2p
  • 染料行業有利因素及發展趨勢分析
    (1)印染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2)紡織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3)皮革工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4)塗料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5)造紙工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1.3.3 染料行業上遊產業供應鏈分析
  • 2020年中國玻璃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玻璃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在多年玻璃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玻璃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玻璃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玻璃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ZT Club Wendy對話幣撲創始人小喵:普通人如何投資NFT?
    2020 年,非同質化代幣(NFT)飛速發展,市場規模輕鬆過億——而這,僅僅是個開始。為了使大家獲得NFT更多的詳細介紹和投資策略,9月25日, ZT club風暴直播間主持人Wendy邀請幣撲創始人&NFT STUDIO聯合發起人小喵為大家作《普通人如何投資NFT?》
  • 2020年中國膠粘劑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膠粘劑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膠粘劑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膠粘劑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膠粘劑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膠粘劑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膠粘劑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膠粘劑市場競爭格局及膠粘劑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膠粘劑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膠粘劑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2017年中國氟化工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17年中國氟化工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對氟化工行業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 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19-12-17 09:22:16 幾家公司接連遭遇美國晶片「斷供」事件引起全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形勢依舊嚴峻
  • 中國眼鏡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眼鏡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眼鏡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眼鏡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眼鏡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2017年中國鉀肥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17年中國鉀肥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鉀肥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鉀肥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鉀肥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鉀肥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鉀肥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鉀肥市場競爭格局及鉀肥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鉀肥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鉀肥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2020年中國汽車轉向泵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年**半年我國汽車轉向泵製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分析  《2020年中國汽車轉向泵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汽車轉向泵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汽車轉向泵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汽車轉向泵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有機肥行業發展概況及特徵分析(附報告目錄)
    >3.1 國際有機肥料行業發展分析3.1.1 國際有機肥料行業市場規模3.1.2 國際有機肥料行業應用狀況3.1.3 國際有機肥料行業發展趨勢3.2 中國有機肥料行業發展總體狀況(2)有機肥料行業議價能力分析(3)有機肥料行業潛在威脅分析3.2.6 有機肥料行業市場價格分析3.2.7 有機肥料行業發展主要特點3.2.8 有機肥料行業發展影響因素
  • 實驗分析儀器行業盈利能力增強 下遊需求加速行業發展
    根據2017年最新發布的《國民經濟分類》,儀器儀表製造行業中的儀器儀表主要包括實驗分析儀器、光學儀器、電工儀器儀表、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及生產用計數儀表等。目前,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布局較為合理,且已具備可觀的技術基礎和生產規模。近年來,我國儀器儀表產業規模持續擴張,現已成為我國裝備製造業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 藥用輔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附報告目錄)
    (3)製劑出口有望拉動藥用輔料發展  第2章:中國藥用輔料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2.1 藥用輔料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2.1.1 中國GDP增長分析  2.1.2 經濟環境影響分析  2.2 藥用輔料行業產業環境分析  2.2.1 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醫藥製造業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