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被稱為「科幻十條」。透過本屆金雞獎亮相的一些影片,或是電影公司發布的片單,可以看到,電影人也正在發力,打造屬於中國人的科幻電影。
11月26日,阿里文娛電影在廈門宣布推出全新的自製廠牌「可能製造」、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和「薪火計劃」進行2.0版升級、推出新片單,以及在宣發領域做全新布局。
「錦橙合制計劃」中,陳思誠執導的科幻喜劇《外太空的莫扎特》赫然在列;全新廠牌「可能製造」三個聚焦點之一就是「近未來科幻」;面向青年電影人才的「薪火計劃」,也體現出對科幻影片的重視,該計劃將聯合達摩院、書旗小說,發起「科學幻想」故事徵集,發現屬於中國的科幻故事,阿里文娛將致力於把這些好故事孵化成為影視作品。
如阿里影業製片人、「可能製造」廠牌負責人柳青伶所說,「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文化自信,讓現在有可能是講中國科幻故事最好的時候。」
「錦橙合制計劃」中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是陳思誠「外太空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將於2021年暑期上映。這次陳思誠攜手黃渤、榮梓杉,還有外星朋友莫扎特,講述主人公從初中、高中、到大學的成長。陳思誠此前透露:「這是一個跟藝術和科學有關的故事,運用了大量古典音樂、交響樂,還有很多非常浪漫的場景,一定會突破大家的想像力極限。」
據介紹,「可能製造」將以自制的形式,在創作方向上高度聚焦三大主題內容,除了上述近未來科幻方向外,還包括當下 春、趣味人生。當晚,在「可能製作」的新廠牌下,阿里影業一口氣推出了20餘部自製影片,包括院線及網絡電影,這份片單的導演平均年齡在30+。
「如今代際差異很大,創作者可以不只是緬懷青春,更多講講『正在發生』的當代 春故事;新時代的生活方式在被不斷重塑,不同年齡段的『新人生故事』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文化自信,讓現在有可能是講中國科幻故事最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呈現給觀眾什麼樣可信、有溫度的『近未來科幻』,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柳青伶表示。
在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上,柳青伶專門推介了「可能製造」的三部作品,分別對應這三個主題:由魏書鈞執導的《野 分鬃》,講述了一個大學畢業生步入社會前,與現實抗爭的當代 春故事;黎志導演的《九頂假髮的女孩》,講述一個被絕症宣判「死刑」的少女,決定在掉光頭髮前,用九頂假髮活出九種不同的燦爛人生;張榮吉導演的《茉莉》中,一個不善言辭小女孩在父親失蹤後,和一個機器人走上了一條關於勇氣和成 的冒險之旅。
【採寫】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劉長欣 發自廈門
【作者】 劉長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