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Cardigan 羊毛衫
cardigan是用精紡毛線編織的男、女長袖無領短上衣或背心、開襟,系扣或系帶子。
Cardigan(卡迪根),大寫時指英國威爾斯西部的一個郡名。小寫指「羊毛衫」或「羊毛背心」。是從該郡第七位伯爵JAMES Thomas Brudenell源起的。這位性情暴戾、傲慢專橫的伯爵在1853—1856年英、法等國對沙俄的克裡米亞戰爭中曾率兵打過著名的衝鋒。他本人愛穿並極力推廣這種羊毛衫,於是cardigan便成了這種羊毛衫的代名詞。
142、Cashmere 開士米
cashmere,音譯作「開士米」或「開司米」,原指克什米爾(Kashmir在阿富汗及西藏之間)地方所產的山羊絨毛。這種山羊絨毛,纖維極細而輕軟,是高級的毛紡原料。Cashmere就是從地名Kashmir變來的。現在這上詞多指用這種山羊絨毛製成的毛線或織品。
143、mackintosh 雨衣
最早的西班牙探險家們常常為雨打鞋溼、行動不便而苦惱。他們終於找到一種簡便可行的方法,將土著印第安人防潮用的乳狀物質,即橡膠,塗在鞋子上,雨水便溼不透鞋子,在防水的問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1770年,英國化學家Joseph Priestley(1733—1804)無意中發現這種白色的樹膠的凝塊可以「rub out」(擦去)鉛筆的痕跡,於是他就給它取名叫rubber(橡皮、橡膠)。直到1823年,蘇格蘭化學家Charles Macintosh(1766—1848)在蘇格蘭首府格拉斯哥開設了一座工廠,用這種生產真正的防水用品。他是將兩層塗了這種印第安橡膠的布料粘合在一起,製成膠布,效果特別 好,於是行銷全球,各地人都爭用這種膠布製作雨衣。為了紀念這位發明家,人們便把這種雨衣稱作mackintosh,這個詞現在還簡寫為mac。
144、Umbreila 傘
這個詞原在拉丁語中寫作umbra,意思是「蔭涼」,這個詞進入義大利語寫作ombra,意思未變。Umbrella就是從Ombra發展的,意思是「小蔭涼」,因為陽傘就是為了製造一個「小蔭涼」。不過umbrella後來的主要用途不是遮陽,而是遮雨。
145、Canopy 天蓬
古代帝王把華麗的canopy(天蓬)裝置在御床頂部以象徵權貴,也是一種美的標誌。不過,古希臘人檔不這麼高看canopy,甚至對它十分反感,因為這個詞在古希臘語中寫作konops,意思是「蚊蟲」。為了避免蚊蟲叮咬,希臘人就睡在帶有防蟲帘布的埃及式床內,並把這種床叫作konopein canopy就是從這個詞經拉丁語演變來的。
146、Bedstead 床架
起初,bedstead並不指「床」本身,而是指床所佔據的位置,其中的stead,在古英語中寫作stede,意思是「站立的位置」。其實今天的常用詞instead,也仍未擺脫「取代其位置」的含義。 #p#分頁標題#e#
147、Mirror 鏡子
mirror一詞來源於拉丁詞miror,意思是「羨慕」、「讚美」。鏡子不就是製作來讓人們進行自我欣賞的嗎?
出於同一詞源的還有一個詞:miracle(奇蹟),「奇蹟」正是令人「讚嘆」的奇異的事情。
148、Bead 飾珠
如今姑娘脖子上戴的「珠子項鍊」,過去是祈禱時用的「念珠」、「佛珠」,古英語寫作bede,意思是「祈禱」。超初,「作一次祈禱」叫「to bid a bead」,人們為了便於記住祈禱的遍數,就將玻璃或寶石等製成珠子,用細繩子串起來,祈禱時就用這些珠子計算、記憶祈禱的遍數。由於珠子是用寶石等材料製作的,自然就有了裝飾的價值。
149、Shampoo 洗髮劑
在當今中國,盡人皆知,「香波」乃新型洗髮劑。電視廣告中一位位靚俏女郎的披肩長發秀美飄逸,據說是用了某某廠家的「香波」。然而你若考察一番此詞的來歷,便會失望地發現,shampoo的本義既無香可言,也無波可揚。
Shampoo一詞是從印地語來,原義為「按摩、推拿」,用於洗髮時則提示你洗 發的正確方法應是:用手輕輕揉搓,同時對頭皮進行按摩。此舉極合保健科學,又能予人以美好享受,難怪18世紀英國殖民者入侵印度之時,並將其輸入英語,除臨其地,卻也折服土人這一洗髮高招兒,並將其輸入英語,除作動詞「推拿、按摩洗頭」外,又加進了「用洗髮劑洗頭」之義,繼而轉指「洗髮劑」,如特製的皂類,水劑、粉劑等。至於把shampoo理解成唯液體的「香波」莫屬,實在是一種誤會。
150、Plate 盤子
plate來自希臘的platys和拉丁語的platus,這兩個詞的意思都是「平面的」。Plate(盤子)正是一種平而淺的器皿。
Platter是一種「大淺盤」,也起源於這兩個詞。
151、Fork 叉子
fork這個詞,在古英語中寫作forca,指的是叉乾草等用的長柄叉。在餐桌上用的叉子據說是一位名叫Thomas Coryate的人在1601年義大利帶到英國來的,他在義大利見別人在餐桌上用過這種叉子。英國人嘲笑他,說他出洋相,劇作家們還在他們的喜劇中送了他個綽號:「帶叉子的施行家」。有一點可以完全肯定,17世紀這種餐叉的出現為改善飯食習慣、改變在餐桌上抓取食物的不衛生的方式向前邁出了可喜可賀的一步,因為在那以前用髒手抓取食物是很普遍的現象。
152、Spoon 勺子
spoon一詞來源於古英語詞spon,意思是「木片」、「木條」,以後又用來指家中用具。
最早的吃飯用的勺子是用木頭或動物的角製成的,後來用鐵、銅、鋃、稀有金屬等製作。12世紀前後,勺子是餐桌上唯一的餐具。 #p#分頁標題#e#
英國過去有一種習慣,相愛的雙方要互贈刻有或雕有自己手形的精美圖案的勺子,以表示真誠。
另外,spoon一詞還可以作動詞用,意思是「作出在戀愛中的行為」、「談情說愛」。有人認為spoon之所以有這層意思,是因為相愛的人就象碗廚裡的兩把勺子一樣,是親密無間的。
153、Knife 刀子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用餐刀子是圓頭的呢?這要歸功於法國政治家及紅衣主教黎希留(Richelieu,1585-1642)。過去的餐用刀子都是尖頭的。有一次宴會上,黎希留看見他的一位客人拿刀尖兒剔牙,他大為惱火,覺得傷了他的大雅,於是第二天就命令管家把所有的刀尖兒都給銼圓了。到了大約1700年時,這種圓頭兒的刀子開始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直到今天。
Knife一詞在古英語中寫作cnif。
154、Napkin 餐巾
現在宴會上用的紙作的小餐巾,英語叫napkin,過去曾一度是大塊方形的亞麻織品。這種大型餐巾,在銀制餐具出現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仍還被當作是一種「優美」、「雅致」、「富貴」的象徵,甚至到了19世紀90年代,它仍然是高級宴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桌布」,現代英語叫tablecloth,過去卻叫napery,是從古法語詞nape來的。Napkin從字面上講,就是「小桌布」的意思。
Nape還派生出naperon(圍裙)。這個詞被借入中古英語。「一條圍裙」,起初寫作a naperon,但由於印刷錯誤,誤將和n排在一起,成了an aperon;aperon後又簡稱apron,以致以訛傳訛,成了今天的an apron。
上面的nape,napery,naperon,napkin等詞都來自拉丁詞mappa,意思是「布」。
155、Purse 錢包
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詞byrsa,意思是「皮」、「革」,因為這些錢包往往是用皮革製作的。我國也有把「錢包」叫作「皮包」、「皮夾」的,大概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吧。Byrsa一詞進入法語後,變為bourse,意思是「錢包」或「錢包裡拭目以待錢」。Bourse在寫時指世界聞名的「巴黎證券交易所」。英語吸收了這個詞,把它變作了purse,泛指「錢包」,常指西方摩登女郎用來裝零錢、鑰匙、粉盒、小鏡子等物品的小手提包。
156、Doll 玩具娃娃
小女孩喜歡玩的玩具娃娃,英語裡叫doll,是從Dorothy這個女子名簡化來的,是其暱稱,起初指「情人」或「心上人」,繼而指「好看然而沒有頭腦的女子」,現在又用來指「玩具娃娃」。不過,今天偶爾也用它指「美貌的姑娘」:Isn't she a cute dool!(她長得真美!)
157、Porcelain 瓷器
這個詞來源於義大利語的porcellana,原指一種貝殼,這種貝殼的外表有著瓷器一樣明亮的光澤,因此這個詞就轉指「瓷器」了。 #p#分頁標題#e#
158、Jade 玉
據說jade這種玉石能治肚子痛。西班牙探險家們深信這一點,他們從美洲把這種珍貴的寶石帶回他們的國家,並用西班牙語給它取了名字:piedra de ijada,意思是「治肚痛的石頭」。古法語吸收了這個詞,變為l'ejade;進入英語後寫作jade.
159、Coal 煤
coal在古英語中寫作col,意思是「一塊燃燒著的沒有火焰的炭」。而charcoal(木炭)則是charred coal,即「燒制的炭」。
160、Pakace 宮殿
古羅馬七丘之一巴勒登丘(Palatine)起初是羅馬古城的主要部分。後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巴勒登就成了達官貴人、時髦的上流階層的聚居區。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Cicero,公元前106-43)和陰謀家加蒂蘭(Catiline,公元前108-62)的府第就在這裡。整個巴勒登丘的山坡上,有錢人家的房舍鱗次櫛比。
到了尼祿(羅馬暴君,Nero,公元37-68年,在位期間54-68年)當朝時,他想獨霸巴勒登山丘,就下令將住房夷為平地。他的建築師為他精心設計了一套住所,取名叫「palatium」,字面意思是「在巴勒登丘之上」,是那裡的第一座宮殿。
法蘭西國王參照palatium這個詞,把自己住的宮殿叫作「palais」。這個詞進入英語後,起初寫作paleys,後來演變成今天的palace。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