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地球南半球陸地面積僅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22.5%左右,南半球的海洋面積是北半球的將近兩倍,這種南北半球的巨大差異實在比較奇怪。地球作為一個自轉和公轉速度都是比較平穩的星球,按理說應該是海陸分布南北半球差不多才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因就在於地球公轉時的傾斜角度,而太陽的引力由於這個地球的傾斜對北半球「關愛有加」。
關於地球公轉時傾斜角度的問題
地球在公轉時為何會產生向太陽傾斜的角度,這個問題我就不想在這裡另作詳細的解釋了,大家可以自行在網絡上查找一下,其產生的核心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由於地球、太陽、銀河系中心三者所在的平面,與太陽系繞銀河系旋轉的平面不一致,地球處在太陽系軌道平面略微偏下的位置,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地球就有了一個向上的拉力,這個拉力與銀河系對地球南半球的反向拉力相平衡,久而久之穩定在了與黃道平面23度26分的位置。
關於太陽引力總量在南北半球不一致的問題
光有這個傾斜角度還不能解釋南半球海洋多的問題,重點還在於太陽引力在地球傾斜狀態下對南北半球的引力不盡相同。我們可以從兩個極端的例子來看一下,一個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地球所處的位置正好在太陽和銀河系中心之間,地球受到太陽和銀河系中心的引力方向相反,地球在彼此兩個反方向拉力作用下好像被「固定住」了,由於北半球靠近太陽,所以北半球受到太陽引力的拉扯作用就比較大。
另一個是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地球所處的位置是在銀河系中心和太陽之外,也就是會受到它們兩個的同向作用力,由於受到的引力是同向的,那麼地球就不會被固定,而是可以些許調整運行軌道進入近日點達到平衡,那麼這時南半球受到的拉扯力,與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北半球受到的拉扯力相比要小。因此,從總體上看,在地球公轉中,北半球受到的引力拉扯作用要大於南半球。這個結論可以用北極極夜比南極極夜短來驗證。
關於陸地在引力作用下產生漂移問題
地球有陸地時,其是一個完全在一起的整體,其漂浮在地球的軟流層之上。那麼在太陽引力和地球自轉離心力的作用下,陸地就有向著速度較慢的一方滑動的傾向,這個傾向表現為兩種情況,一個是原來在赤道上的陸地,逐漸會向運轉速度較慢的兩極滑動。第二個在太陽引力在北半球比南半球大的條件下,陸地向北漂移比向南漂移要容易得多。在這兩種情況的共同影響下,表現為:向北漂移的陸地要比向南的多,北半球陸地碰撞產生造山運動和地震火山等現象也比南半球的多。
以上就是地球南半球海洋面積較大、也就是北半球陸地面積較大的主要原因。如有不同意見,請關注評論,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