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三極體三個極電位關係直接影響三極體工作在何種狀態,如何區別不同種類三極體的極性和質量呢?
本節我們一起來——識別與檢測三極體。
共有兩個任務:識別三極體,檢測三極體。
首先,識別三極體。
三極體既可作為放大器件,又可作為開關器件使用,應用廣泛,外形各異。
根據其封裝材質不同,常見的有金屬封裝和塑料封裝兩種。
根據裝配方式不同,可以分為直插元件和貼片元件。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三極體主要有國產、進口兩種。
國產三極體的型號具有固定格式,共由五部分組成。
以型號為「3AG54A」的三極體為例,第一部分用數字「3」代表三極體;第二部分為三極體的材料和極性,用字母表示:A為PNP型鍺材料,B為NPN型鍺材料,C為PNP型矽材料,D為NPN型矽材料;第三部分表示管子的功能類型,常見的有低頻小功率管、高頻小功率管、低頻大功率管、高頻大功率管;第四部分產品序號;第五部分規格號。
通過識讀,該三極體為PNP型鍺材料高頻小功率管。
進口三極體主要有,以2N開頭的為美國產三極體,N表示美國電子工業協會註冊產品;以2S開頭的為日本產三極體,S表示日本電子工業協會註冊產品;和以80或90開頭的韓國產三極體。
不同種類的三極體引腳定義、功能參數不盡相同。
使用時,如果不知其引腳定義,應查閱產品手冊,不可憑經驗推測。
對於大多數韓國產80、90系列的三極體,其引腳的定義有一定規律。判別時,正對三極體寫有型號的平面,從左至右,依次為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
如果要知道其他品牌三極體的極性,就需要檢測三極體。
三極體的檢測,分為引腳判別、管型判別和質量檢測。
首先,進行基極和管型的判別,三極體有NPN和PNP兩種管型,內部都包含兩個PN結。而二極體實質上就是一個PN結,因此,我們可以把三極體視為兩個二極體串聯。
其中,兩個二極體連接處為三極體的基極B,依此模型,利用二極體的單向導電性,對三極體的引腳兩兩進行檢測。
能夠測得兩次導通的引腳即為基極。由於數字式萬用表的紅表筆接內部電池正極,黑表筆接負極。
因此此時,如果接基極的是紅表筆,說明基極接高電平時導通,該三極體為NPN型。
如果接基極的是黑表筆,說明基極接低電平時導通,該三極體為PNP型。
具體步驟,三極體基極與管型的判別。
選擇數字萬用表的二極體擋,用萬用表的紅表筆接三極體的某個引腳,用黑表筆分別去接其他兩個引腳,兩次都顯示1。
更換紅表筆所接引腳位置,再用黑表筆分別去接其他兩個引腳,兩次均顯示數字。
說明紅表筆此時所接引腳為基極。同時我們還可以判斷三極體的管型為NPN型
如果紅表筆接全部引腳後都沒有出現兩次顯示數字的現象,我們就需要調換紅黑表筆,直至測量到兩次顯示數字時。判斷黑表筆接引腳為基極,該三極體為PNP型。
知道了基極與管型,利用數字萬用表的三極體插孔可以判斷集電極和發射極。
具體過程為,三極體集電極和發射極的判別。
選擇數字萬用表hFE擋,將三極體的基極B插入對應的插孔中,測量直流放大倍數。
該三極體已判斷為NPN型三極體,中間引腳為基極,集電極與發射極共有兩種可能,需測量兩次
將其插入,顯示數字13。
保持基極與管型位置不變,將三極體反插,顯示數字201。
對比兩次測量結果,201符合產品手冊中該型號三極體放大倍數的規定。因此第二次插孔顯示的引腳即為三極體的三個極。即正對三極體平面,從左至右依次為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
在使用三極體之前,除了要了解三極體的管型和引腳,還需明確三極體的質量。
我們可以通過測量三極體內部兩個PN結的單向導電性,即正、反向電壓,來判斷三極體的好壞。
合格標準如表所示
三極體的質量檢測,以數字萬用表測量NPN型三極體9013為例。
選擇數字萬用表的二極體擋,測量基極與發射極間的正向電壓,顯示數字0.714。
測量基極與集電極間的正向電壓,顯示數字0.712。
測量基極與發射極間的反向電壓,顯示1。
測量基極與集電極間的反向電壓,顯示1。
測量集電極與發射極間的電壓,正向電壓顯示1,反向電壓顯示1。
將以上測量值與表格內數值對比,發現該三極體質量良好。
總結一下,我們學習了如何識別三極體的種類、型號和極性。
介紹了利用數字萬用表檢測三極體的極性、管型和質量的方法。
作為放大器件使用時,三極體工作在放大狀態;作為開關器件時,工作在飽和和截止狀態。
三種狀態對三個極電位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要識別與檢測三極體是極性、質量,是正確使用三極體、實現電路功能的基礎。
關注老安電工速學,你的點讚和關注是我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