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院士齊聚光谷,中國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首度來漢頒獎

2020-12-21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12月21日訊(記者李博 通訊員王曉亮 於海威)昨日,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首度在漢舉行,徐冠華、高福、王福生、劉以訓、田志剛等五大院士齊聚光谷,共同見證生命醫學界的這場學術盛宴。

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創辦於2016年,由中國科學院大學與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設立,是我國生命醫學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獎項之一,被稱為中國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表示,選擇武漢作為頒獎典禮的舉辦地,是希望大家不忘疫情慘烈,繼續為人類醫學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重量級院士專家獲表彰

當天揭曉的獲獎名單中,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馬裡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所長Robert C.Gallo,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田志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等13位國內外專家分獲國際合作獎、成就獎和創新突破獎。

據了解,田志剛主要從事NK細胞和肝臟免疫學研究,其發現了肝臟特有NK細胞新亞群,開創了NK細胞規模化擴增和基因修飾技術,突破了NK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瓶頸。

王擁軍從醫38年來則一直工作在腦血管病醫、教、研、防一線,由他開創的針對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新方法分別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3年度國際醫學領域重大進展」和《柳葉刀神經病學》「國際腦血管病領域年度八大進展」。

「獲獎後我深感責任之大,臨床醫學中我們還有大量難題仍未解決,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王擁軍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談到,疫情對生命科學發展的影響深遠,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熱愛、從事生命醫學,希望武漢在疫後重振中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做強做大生命健康產業。

幹細胞對治療新冠肺炎安全有效

疫情發生後,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感染病醫學部主任王福生帶領團隊第一時間對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展開應急攻關,所採用的間充質幹細胞便是由中源協和提供。當天,王福生等多位院士專家再度聚焦幹細胞療法。

王福生介紹,Ⅰ期臨床試驗中,接受幹細胞治療的患者均沒有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肺部病變得到了有效的吸收和好轉。後來在武漢做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TC)的研究,團隊進行了9個月以上的隨訪,結果非常鼓舞人心,幹細胞對治療新冠肺炎安全有效,對其他疾病治療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專家討論環節,有專家也提到,一位60多歲的患者染病後發展為重症病例,輾轉多家醫院接受治療未見明顯好轉,在接受幹細胞治療後病情逐步好轉。

武漢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幹細胞技術為代表的生命科學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武漢正在積極謀劃創建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並著力打造「一城一園三區」大健康產業集群。

相關焦點

  • 「中國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漢頒發
    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12月20日在武漢光谷舉行本次大會落戶武漢旨在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從「一鳴驚人」到「享譽國際」在推動生命醫學創新發展的道路上
  • 「中國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這些大學教授獲獎!
    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12月20日在武漢光谷舉行。從「一鳴驚人」到「享譽國際」在推動生命醫學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一直在砥礪奮進被譽為「中國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此外,由50位青年科學家共同發起的「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青年科學家聯盟」正式啟動。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明天公布,疫情改變兩個月後的頒獎形式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明天公布,疫情改變兩個月後的頒獎形式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0-04 19:11 來源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在即,疫情改變兩個月後的頒獎形式
    12月10日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安排在這一天舉行。9月22日,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由美國、英國的3名科學家分享,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領域的貢獻。,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未頒獎的9個年份分別是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今天,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曉,也正式拉開了2018年諾貝爾獎「開獎周」的帷幕。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最具威望的醫學研究獎項之一,其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普通人來說也都是「如雷貫耳」: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從獲獎的研究成果中,不難一窺逾百年來醫學發展的軌跡。
  • 趣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10月7日,萬眾矚目的生理學或醫學獎花落誰家,謎底已經揭曉,我們也可以從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多年的發展長河中擷取出點點滴滴多樣的浪花。勞斯因提出病毒致癌學說,開創癌症起因研究的新紀元而獲得196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時,他已經87歲。  回顧諾貝爾獎的歷史,可以發現,科學獎項經常頒發給垂垂老者,而不是正值創造力巔峰的中青年。保證獲獎成就經得起時間考驗,這是諾貝爾獎的頒獎原則。
  •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頒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展示獲得的獎章。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電(記者付一鳴 和苗)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獲頒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未頒獎的9個年份分別是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11:30,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依照慣例,當年各獎項獲獎者會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出席包括瑞典王室主要成員、政界領導人及各界人士在內千餘人出席的頒獎儀式和晚宴,還會參加獲獎者講座、音樂會等一系列諾貝爾周活動。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頒獎109次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09次。其中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未頒發。為什麼呢?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定:「如果提名的成就未達到諾貝爾獎標準,獎金將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沒有符合規定的獲獎者,獎金將會存入基金會儲備資金中。」
  • 新聞背景: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未頒獎的9個年份分別是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
  • 屠呦呦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12-11 03:18:2912月10日傍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證書、獎章。
  • 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獎
    原標題: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獎   這是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拉斯克獎頒獎儀式上展示獎盃和證書。   原標題: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學家及一名愛爾蘭科學家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美英科學家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17時32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諾貝爾本人對實驗生理學很感興趣,因此決定為那些在實驗室取得的科學發現設立獎項。諾貝爾獎於每年12月10日的頒獎典禮上授予獲獎者,這一天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獲獎者將被授予獲獎證書及獎金證書。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11:30,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但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早在此前的9月22日,諾貝爾基金會執行長拉爾斯·海肯斯滕(Lars Heikensten)已表示,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
  • 諾貝爾「開獎周」來了!因發現C肝病毒 3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2020年諾貝爾獎共有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
  • 諾貝爾「開獎周」來了!因發現C肝病毒,3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0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成為今年首個諾貝爾獎。>三位大咖共享今年殊榮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2020年諾貝爾獎共有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揭曉。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環球網快訊】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北京時間5日傍晚率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