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哈雷彗星圍繞太陽運轉的周期為76年,它是我們地球上看到的兩場流星雨的母星。每當哈雷彗星靠近太陽的時候,太陽的熱量都會使它上面的固態物質揮發,拋灑出許多碎片。在1986年哈雷彗星最近一次接近太陽的時候,它大概丟失了一千分之一的質量。
在歷史的長河中,哈雷彗星已經圍繞太陽轉了無數次,大量的彗星碎片散落在它的軌道上。每當地球穿過這些碎片的時候,這些碎片就會撞擊地球的高層大氣,產生大量的熱並發光形成流星。碰巧的是地球軌道與哈雷彗星軌道相交不止一次(實際上是兩次),所以我們能在地球上看到兩場由哈雷彗星帶來的流星雨,其中一場就是五月初的寶瓶座流星雨,另一場是5個月後的獵戶座流星雨。
順便說一下,這些小碎片在外太空時被稱為流星體,當它進入地球與大氣層摩擦發熱發光時,它就會被稱為流星。每年流星雨中的流星,基本上都不會撞擊到地面,因為它們會在高空中燃燒殆盡。而那些極個別能夠撞到地面的,就會被稱為隕石。
哈雷彗星現在在哪
通常,天文學家喜歡用天文單位(AU)來表示太陽系天體的距離,1AU就是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哈雷彗星離太陽最近的點(近日點)距太陽0.587AU,離太陽最遠的點(遠日點)距太陽35.3AU。換句話說,哈雷彗星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是它離太陽最近時距離的60倍。目前,哈雷彗星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離它的遠日點不遠。
當然,哈雷彗星並不是唯一一顆產生大型流星雨的彗星。
如何觀看流星雨
很多人認為流星雨是很高級的天文觀測,沒有望遠鏡無法完成觀測。但這其實是很錯誤的觀念,如果使用瞭望遠鏡,我們的視場會減小,就會減少看到流星雨的數量。
觀測流星雨最好使用肉眼,而且最好到無光汙染的地區,這樣效果最好,能看到一些更暗的流星。影響流星雨觀看的自然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氣和月亮的影響。如果那天正好是滿月,那麼月亮的光會使你的觀看體驗大打折扣。多雲的天氣也是不利於流星雨的觀測,所以看流星雨之前最好先看下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