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神域:愛麗絲篇》自2018年10月開播以來已近2年,雖然觀眾們總是希望能夠有激烈的戰鬥,然而故事真正的精彩之處遠不止於此。
《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的主要場景為兩塊:
首先任何虛擬的世界都需要一個真實的載體,這也就是海上實驗平臺存在的意思,硬體設備不斷地強化使得虛擬世界的演算得以接近人類世界的演化甚至超過了人類世界的發展。

而第二塊場景就是《異界戰爭》的主戰場「裡世界」,在這裡用「裡世界」是對照人類的真實世界,人類的美好和殘忍都在「裡世界」裡得以體現甚至放大。
《愛麗絲篇》及其後的《異界戰爭》,都在講述關於救贖的故事:
「整合騎士團」的團長以及其它的騎士,雖然因為被洗腦而不記得或者曾經不分對錯執行指令,但是最終都承擔了自己的「過錯」,用自我犧牲來為正義的勝利鋪路。

《序列之爭》期間,曾經迷茫而失去自己摯愛的銳二最終也重新找到了自己最重視的尤娜,並且證明了自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完成了自我救贖。

《SAO》事件的始源來自於茅場晶彥,在他的操控下,《SAO》變成了如同《黑客帝國》一般的矩陣世界,雖然表面上這個虛擬世界要比《黑客帝國》的世界更為美好,但是另一方面,人們知道自己被困在一個隨時會丟失生命的虛擬世界中,所形成的恐懼自然要比《黑客帝國》強烈得多,並且由於參與遊戲的人近萬,因此最終由於遊戲而造成死亡的人多到數不勝數,而在《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異界戰爭》中,茅場晶彥為了拯救這個海上平臺而從線上世界潛入了真實世界中,最終成功拯救了兩個世界,至於為何茅場晶彥要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裡世界」是他心中理想世界的基礎,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夠回饋曾經幫助過他的那位TA,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

《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的終極成果:
《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異界戰爭》的終極成果即是「愛麗絲」,人類自擁有智慧以來,就一直在探求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在探索人類是否擁有靈魂,而在現代更是有人希望藉助技術來創造靈魂,《刀劍神域:愛麗絲篇》就是圍繞現代技術與創造靈魂這樣一個蘊涵哲學問題而展開的長篇故事,在數百年的「裡世界」自然進化後,可以視為平行世界人類靈魂的「愛麗絲」誕生,從而在真實世界驗證了靈魂是能夠被創造的事實。

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
一、人工智慧代表著什麼?
這一終極成果很難下定論究竟代表什麼,人類只能在顛覆認知的情況下繼續前行,似乎人類發展的走向又有著更為上層的無形之手在控制著,因為一切事情的發生都超過「真實世界」人類的理解,因此,真實世界究竟是真是幻也值得再次開始深思。
二、哪個才是真實的世界?
在1999年基努裡維斯的影片《黑客帝國》中,人類在未來被「母體」所控制,不再有自由,而在模擬世界中,人類仍舊以為自己在不斷發展,即便給與這些在營養液中的人選擇的機會,多數人都不願意回到真實世界面對殘酷的生存環境,人們也不願意承認有更高級別的存在在自己之上。

三、生命的邊界在哪裡?
而基努裡維斯在2018年的一部影片《複製人》則講述了另一個故事,作為生物黑客,威廉一直在開發一項新技術,終極目標是將人類的思想上傳至機器身體,從而達到或者接近永生,在較早的實驗中,即便是有戰場經驗的士兵也無法接受自己成為了機器人,從而造成了程序的奔潰,最後只有威廉的複製程序成為了真正的機器人,那麼,他們倆都是威廉嗎?生命的邊界在哪裡?只有碳基生物才是生命嗎?

四、愛麗絲的哲學悖論
再看《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終章》,無論是發布會一開始時候愛麗絲向人類提出的人類如果還有創造者的話會怎麼面對,到同人的思維被人複製到網絡中,都與基努裡維斯兩部影片所要表達的哲理如出一轍,這些或許就是人類在理解宇宙終極秘密前所要面對的哲學悖論。

五、創造出「裡世界」平行宇宙
在2011年的影片《原始碼》中,傑克·吉倫哈爾飾演的科特史蒂文斯因為特殊原因而參與了一項科學研究,他被作為一串BUG修復代碼,一次又一次被推送到一個「模擬世界」中,在無數次失敗後終於查明了事故的原因並且阻止了事件的發生,最終在女軍官古德溫的幫助下永遠留在了「原始碼」世界中,然而最終只在「上帝視角」中發現,科特史蒂文斯一直都穿梭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中,最後他也是留在了其中一個平行世界裡,在那個沒有發生事故的世界中,另一個他的冒險還未開始,那個他也會穿梭在無數個平行時間中,而《刀劍神域-愛麗絲篇-終章》的「裡世界」,其實也是阿紫無意中創造了一個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