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是CONSTELLATION,是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恆星的組合。英文是「Constellation」,意思是「星座」、「星群」;而佔星學中所指的星座的意思是「記號」、「標記」、「象徵」。不同的文明和歷史時期對星座的劃分可能不同。現代星座大多由古希臘傳統星座演化而來,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全天精確劃分為88星座。
米索不達亞文明佔星家為了方便研究及觀測天上諸多恆星,人們把星空分為若干個區域,每一區就是一個星座。很難確切的說出人類是從何時開始有星座的概念的,這類天文知識遠在有歷史記載以前就被人們所領會。
不同地域的文明中,星座的起源可能完全不同,但是隨著各文明的擴張和相互影響,星座的文化也包含了融合的過程。
在西方佔星學上,黃道12星座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詞,一個人出生時,各星體落入黃道上的位置,說明了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賦。黃道12星座象徵心理層面,反映出一個人行為的表現的方式。於是將黃道分成12個星座,稱為黃道12星座。依次為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雙魚座。
原始的巴比倫人根據星象運行製成四季的星座歷,期望以它來佔卜和預測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其實這種佔卜的方法,跟中國古代的紫微鬥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根據被佔卜者和星體運行的關係,佔算出其一生的各方面運程。因為古代人類依天象變化而求生存,天災是無法抗拒的,因此造成人類的宿命感;而他們發覺宇宙中日月星辰的運行影響著萬物興衰,甚至人的命運。
佔星術中的星盤是指用來描述生物體誕生時,星體不同位置的能量對生物體產生先天與後天的各種影響的一張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