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10nm到400nm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1801年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
紫外線根據波長分為:
近紫外線(UVA)
遠紫外線(UVB)
超短紫外線(UVC)
波段劃分
人類對自然環境破壞的日益加重,使人們對太陽逐漸恐懼起來。有此人類為防止太陽光線對肌膚造成傷害所進行的研究也成為永恆課題。在限定太陽輻射照度的國際標準草案中將紫外光譜的範圍劃分如下表:
名稱
縮寫
波長範圍(nm)
光子能量
長波紫外
UVA
400 nm~315 nm
3.10~3.94 eV
近紫外
NUV
400 nm~300 nm
3.10~4.13 eV
中波紫外
UVB
315 nm~280 nm
3.94~4.43 eV
中紫外
MUV
300 nm~200 nm
4.13~6.20 eV
短波紫外
UVC
280 nm~100 nm
4.43~12.4 eV
遠紫外
FUV
200 nm~122 nm
6.20~10.2 eV
真空紫外
VUV
200 nm~100 nm
6.20~12.4 eV
淺紫外
LUV
100 nm~88 nm
12.4~14.1 eV
超紫外
SUV
150 nm~10 nm
8.28~12.4 eV
極紫外
EUV
121 nm~10 nm
10.2~12.4 eV
生物-滅菌細菌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核蛋白的吸收紫外線的最強峰在254~257nm。(安利淨水器是254nm,這就是對消費者最貼心的技術保證!)
細菌吸收紫外線後,引起DNA鏈斷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聯破裂,殺滅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細菌死亡。
優點:快速便利,因無物理接觸無二次汙染
紫外線對常見細菌病毒的殺菌效率(輻射強度:30mW/cm2)(安利淨水器是80mW/cm2,瞬間殺死99.9999%的細菌和99.99%的病毒。紫外線輻射強度是影響消毒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這就是對消費者最貼心的技術保證!)
細菌種類
殺滅對象
秒(S)
細菌類
炭疽桿菌
0.3
破傷風桿菌
0.3
痢疾桿菌
1.5
大腸桿菌
0.4
葡萄球菌屬
1.3
結核桿菌
0.4
病毒
流感病毒
0.3
脊髓灰質炎病毒
0.8
B肝病毒
0.8
嗜菌胞病毒
0.2
黴菌孢子
黑麴黴
0.3-6.7
毛黴菌屬
4.6
青黴菌屬
0.9-3.0
水藻類
蘭綠藻
10-40
線蟲卵
3.4
綠藻
1.2
原生動物類
4.0-6.7
魚類病
白斑病
2.7
感染性胰壞死
4
病毒性出血病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