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證據證明,生命至少在37億年前就已經存在,但是生命究竟是如何起源的,這一問題卻一直沒有一個讓眾人信服的答案。地球曾不斷被小行星撞擊,還曾爆發過毀滅性的火山、地震和海嘯,但是生命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愈發強大,這究竟是為什麼?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20世紀60年代英國大氣物理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了著名的「蓋亞假說」。蓋亞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是所有神靈中德高望重的顯赫之神,後來蓋亞逐漸成為了地球的另一個稱呼,蓋亞假說認為地球是一個活的系統,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具有生命的有機體。
我們知道新陳代謝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區別之一,詹姆斯的研究表明,地球就像生物一樣,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並且不斷創新,地球上的整個生物圈,就像我們熟悉的生物個體,調節它們的內部環境一樣,不斷在調節地球大氣層和海洋中各種化學成分的比例,這樣環境就能滿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需求。
換句話說,地球生物圈正在積極調整其環境,而不是被動地適應它,因此正如生物個體有生理過程一樣,地球也有自己的生理過程。例如將人體溫度保持在37度左右,對於完成人體大部分的新陳代謝來說是最佳的,無論是在寒冷的極地地區,還是在炎熱的赤道地區,體溫的變化都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體溫,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比例和鹽的濃度基本上保持在恆定狀態,而地球也有類似的特徵,目前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約為21%。
有證據表明,大約3億至4億年前氧氣濃度就穩定在這個水平,這是延續生命的最佳濃度,如果濃度稍低,大型動物和飛蟲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來維持生命,如果濃度稍高,即使是水分較多的綠色植物也很容易被點燃。
此外,海洋表面溫度和鹽度也基本保持在穩定水平,也就是說,地球有自己的呼吸、消化和排洩系統,甚至還有一個處理信息的神經思維系統。
因此詹姆斯認為,地球像細菌和藍鯨一樣,應該被視為一個有生命的系統,所有生物都有生存的天性和能力,地球作為一個生命系統也不例外。
為了保護自己,它首先為自己製造了一層保護膜——大氣層,大氣則可以幫助地球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宇宙射線和隕石的入侵。
然而光靠這些是不夠的,地球尋找到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來保護自己,最好的選擇就是製造一批既有智慧又有勇氣的機器人,而我們人類就是這個選擇的產物,為了創造智慧機器人,地球設計創造生命,為生命的進化鋪平了道路。
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動力機制,這裡所謂的自然選擇實際上是指環境條件對生物採取行動,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然而,環境從頭到尾都是由地球創造的,所以自然選擇就是地球的選擇。
地球為了讓機器人保護自己,它便移動陸地和海洋,旋轉磁力調節氣候,不斷改變環境修正程序,使機器從單細胞變成多細胞,從植物變成動物,變得越來越複雜精緻,從而更接近創造機器的目的。
與此同時,地球也在為最終的智能機器正常運行準備能量,目前已證明全球煤炭總儲量為5000億噸,石油儲量為4551億噸。我們知道這些煤炭和石油都是由遠古的動植物的屍體演化而來的。
第一次造煤發生在石炭紀至二疊紀,另外兩次分別發生在侏羅紀和第三紀,石油主要產於中生代和第三紀,而這些煤和石油是我們現代人類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
如果地球在創造動植物之後就立即創造人類,那麼即使人類有非凡的智慧,他們也無法製造蒸汽機,汽車和飛機,地球將會由於沒有能量資源而永遠停留在封建時代。
所以可以說我們人類的出現是地球長期精心規劃的結果,正是通過這些深思熟慮的設計,人類出現了,宇宙飛船和火箭誕生了,地球的目的也逐漸實現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一定能夠承擔起保衛地球的重要任務。
在理解了以上概念後,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要想和地球更加融洽的相處,我們首先必須改變對地球的想法,相信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人類是地球的主人,人類主宰地球的命運,可實際上我與地球是共生關係,地球是一個有機體,我們寄生在它身上,從它身上吸取營養,然後繁衍延續。
如果我們人類的工作是正確的,能夠讓地球滿意,那麼地球將繼續給予人類應有的地位,讓人類在供水系統中發揮作用,如果人類繼續只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自我為中心繼續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那麼地球可能會將人類從共生體系中移除,就像六千五百萬年前移除恐龍一樣。
因此我們必須放棄人類中心主義的理念,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了解在日益加深,但是很少有人認為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精神機體,並試著去理解它與其交流。如果有一天人類和地球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那麼相信等待著地球和人類的一定會是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