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兩例病例基因測序的結果,本次內蒙古滿洲裡市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顯示與俄羅斯流行株高度同源。這是什麼意思呢?請聽我慢慢給您說。
「如果沒有進化論,生物學的一切便毫無意義」——進化生物學家Dobzhansky
由於技術限制,最初分類學家只能依靠生物的形態特徵來推斷物種間的親緣關係。
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進步發展,檢測核苷酸序列和各種胺基酸序列技術不斷成熟,這樣從小分子層面上構建系統發育樹成為可能。
隨著測序技術的迅猛發展伴隨測序成本降低,湧現的海量核酸序列、胺基酸序列數據也被收集於如 GenBank、EMBL 和DDBJ 等大型資料庫中,促使人們可從更大範圍上建立物種間的遺傳進化關係。
很明顯,分子水平的研究相比較於傳統的「望聞問切」,那優勢大了去了!
生物的所有進化證據都留在核酸和胺基酸序列裡了,所以可以從序列的差異程度判斷物種進化的時期和速度,確定親緣關係極遠的生物體間的進化關係。
並且很多微小生物的進化就只能通過序列比對實現了,比如新冠病毒。
截止20.11.26新冠病毒的信息庫數據統計
病毒生活在人世間,需要儘快適應環境來盡最大可能繁殖自己,所以對於他們而言,「巴拉巴拉小魔仙變變變」是每天生活的主題。
病毒生長周期短,在人間生存,人間一天,病毒界千年,變化之快,可想而知。
如何通過測定序列就繪製新冠病毒的進化和親緣關係呢?
這裡提到了系統進化樹來表示病毒的進化和親緣關係。系統進化樹非常類似於我們常用的思維導圖,包括大分支和小分支,小小分支,小小……
新冠病毒實際的系統進化樹特別複雜,不同分支添加上不同顏色的話,可以畫出一道彩虹了!
本次內蒙古滿洲裡市的病例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新冠病毒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I(B.1.1分支),與俄羅斯新冠病毒株高度同源,這樣就可以從分子生物學角度判定在系統進化樹上他們在一個小分支上,也就說明滿洲裡市這起疫情極大可能是由俄羅斯境外輸入引起。
最後提醒大家,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請大家做好防護,保護自己、保護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