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分析」是做什麼的?很多第一次接觸的人並不了解,通俗來講,配方分析就是通過採用光譜,色譜,質譜,能譜,熱譜等圖譜,對樣品進行成分分析,逆向還原樣品基礎配方。
配方分析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應用廣泛,國內則處於剛起步階段,但是隨著人們逐漸意識到配方分析在生產研發中的重要性,配方分析發展迅速。
配方分析指對待測樣品先進行前處理分離,儘可能地將待測樣品內的不同成分分離開來,分離方法通常有溶劑萃取、蒸餾、烘乾、馬弗爐灼燒、助分離、離心機旋轉分離等。
然後將不同的分離相按照不同儀器的進樣要求再做處理,進入相應的儀器測試流程,比如高分子樹脂相一般測試紅外、TGA、DSC、PY-GC-MS、核磁共振、GPC等,有機小分子助劑相一般測試GC-MS、MS、核磁共振、LC-MS等,無機小分子液相一般測試IC(分別陰離子柱和陽離子柱)、ICP或XRF、PH、相關化學反應等,烘乾相一般測試紅外、TGA、DSC、XRF、XRD、SEM等、灰分相一般測試XRD、XRF、SEM、粒徑分布等。由於不同行業分離方法和測試方法差別很大,有些需要測試DMA、HPLC、VOC、UV-VIS等,在樣品測試過程中進行的儀器測試可能也會有增縮,有些很明顯就能測試出來的就不需要做太多測試,有些非常難判定的可能要重複多次不同的進樣條件來判定。
分離相測試完成後,根據測試結果,不同的微觀譜圖有相應的解譜方法,然後判定各相內的物質成分和含量,最終在整體匯總出整個待測樣品中含有的成分和含量。有些數據有衝突的需要進行二次驗證,需要補做相應的測試,儘可能全面的測試到待測樣品內含有的成分和比率。
配方分析可為企業研發提供第一手資料,讓企業儘可能全面的了解待測樣品的成分、含量、粘度、PH等信息,大幅縮減企業研發周期,節約大量人力、物力,避免企業前期做大量無用的摸索實驗,讓企業研發更有針對性、突破性。
使用場景:替代國外進口產品、了解供應商產品質量、了解競品、開拓新產品、開拓新行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