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冬首個寒潮預警,大部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寒冷程度堪比「三九四九」。大部分人對於寒潮的認知都停留在凜冽的寒風和劇烈的降溫上,其實寒潮身上還有著不少有趣的標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2月13日拍攝的峨眉山金頂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來源:新華網)
最強的冷空氣
氣象學將位於低溫區的空氣稱為冷空氣,冷空氣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物質,自身有重量,並能像水一樣流動。而且冷空氣的密度較大,當其大量地堆積後,就會不斷收縮下沉,氣壓也隨之增高,從而逐漸形成冷高壓氣團。當冷高壓到達一定程度時,一旦有風吹草動,冷氣團便如同山洪暴發一般向氣壓相對低的中低緯度地區湧去。每經歷一次這樣的爆發,冷空氣就會減少一部分,氣壓也會隨之降低。
那麼冷空氣和寒潮有什麼關係呢?根據冷空氣的強弱程度,氣象上將其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最強程度的冷空氣就是所謂的寒潮了。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冷空氣爆發都屬於寒潮,寒潮也是有「門檻」的。我國《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中規定:氣溫24 小時內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或48 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或72 小時內氣溫連續下降12℃以上,並且最低氣溫在4℃以下,可以被認為是寒潮。可見,寒潮總是伴隨著大降溫。
來自遙遠的極北之地
寒潮光顧我國的時間一般發生在秋末到來年初春,它的老家在極北之地。眾所周知,地球上不同緯度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是不同的。由於太陽輻射的原因,地處高緯的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獲得熱量非常少。冬季,北冰洋地區的氣溫經常在-20℃以下。因此,這些區域上空就積聚了大量冷空氣,還形成了勢力強大的冷高壓氣團,當冷高壓氣團遇到合適的大氣環流形勢,就會一路南進,形成寒潮。
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主要有三個發源地:新地島以西洋面、新地島以東洋面以及冰島以南洋面。在南下過程中,95%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的一片區域,因此這裡也被稱為寒潮關鍵區。
當冷空氣經過寒潮關鍵區時就會與西伯利亞上空的冷高壓氣團相遇,進而積累加強。「進化」後的冷空氣會主要通過西北路、東路、西路、西路加東路這四種路徑進入我國。如西北路是從關鍵區經蒙古國到達我國河套地區,然後南下直達長江中下遊及江南地區;東路加西路則是東路冷空氣從河套下遊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部南下,兩股冷空氣在黃土高原東側匯合後繼續南下。
(寒潮來襲,12月18日、19日,滇東北迎來降雪,在雲南省富源縣上演了一場「冰雪奇緣」。來源:新華網 楊權風、李生煜攝影報導)
等級分明
寒潮也是有等級的,一般寒潮到來之前,相關氣象部門都會發布相應的寒潮預警,用顏色來區別和劃分,可謂是等級分明。根據強度不同,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最強的紅色等級是指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0℃,陸地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者已經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小於等於0℃,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並可能持續。
兩副「面孔」,讓人又愛又恨
對於寒潮天氣,人們對它真的是又愛又恨,它對我國的影響仿佛一把雙刃劍。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報導,我國是一個受季風影響顯著的國家,大部分地區冬季降水少。南下的寒潮會帶來雨雪天氣,這些降水可以有效地緩解旱情。降雪過後覆蓋在農作物上的雪還可以帶來保溫作用。此外,大幅度的降溫和低溫天氣,能夠大量殺死潛伏在土壤中過冬的害蟲和病菌,減輕來年的病蟲害,是天然的殺蟲劑。
與此同時,寒潮也產生了一定的災害,寒潮的入侵會在沿途造成大範圍的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由寒潮引發的霜凍、雪災、雨凇等災害對農業、交通、電力、航海等都有很大的危害,影響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
如何預防寒潮的危害
說完了寒潮的小標籤,相信大家對於寒潮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對寒潮,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預防寒潮危害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防範。
1.在家的居民一定要關好門窗,固緊室外搭建物,防止大風吹壞門窗和戶外建築物造成傷害。
2.寒潮會帶來氣溫下降,因此居民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避免因氣溫降低導致生病。
3.由於路面溼滑,外出要採取保暖防滑措施,當心路滑跌倒。
4.在道路行駛過程中,司機要採取防滑措施,注意路況,聽從指揮,慢速駕駛。
5.牧民應將野外牲畜趕進棚圈內餵養。
6.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應停止作業。
7處在危舊房屋內的人員要迅速撤出,尤其是遇到暴風雪時。
最後提醒大家,寒潮來襲,無論是出門在外還是留守家中,都要注意安全哦。
(作者:程方潔)
科學性把關: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地理學科一級教師王和意
資料來源:央視網、中國氣象局、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