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斌談《三叉戟》:要用生活的尺子衡量崔鐵軍

2021-01-13 1905電影網

改編自呂錚同名小說《三叉戟》正在熱播,故事講述了三個曾經叱吒風雲的精英警察,在臨退休之際因為好兄弟的犧牲再次集結,攜手偵破一個個案件……

陳建斌在劇中飾演「三叉戟」之一——「大背頭」崔鐵軍。和以往影視劇作品中的警察形象不同的是,《三叉戟》中崔鐵軍的警察形象並沒有被「神化」,相反,常常還暴露出很多小缺點。陳建斌在接受採訪時說,這正是吸引他拍攝這部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部劇並沒有把他的警察形象描寫得非常完美,而是把他當做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不用迴避他的缺點,也不用神化他的優點,而是按照生活的尺子來衡量,把他當做一個『人』來看待。」

很多觀眾在崔鐵軍的身上,還看到了人到中年向生活妥協的一種無奈,但陳建斌更願意用「與生活和解」來詮釋中年男人這樣的狀態,「不光是崔鐵軍,也是生活中絕大部分普通人,到了中年面對生活的一個狀態,其實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的本質。」

在拿到劇本之前,陳建斌先拿到了《三叉戟》的小說,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崔鐵軍像極了《老人與海》中的老人,「你可以摧毀我,但你不可能打敗我」,陳建斌喜歡這樣的命題,在他看來,人總要竭盡所能去挖掘自己的能力,跟命運較勁,「很多事情看似命中注定、木已成舟,但還有一口氣」,陳建斌喜歡這樣的韌性。

同類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中,主角警察形象常常會面對「法」與「情」的抉擇,理性與感性的博弈,《三叉戟》中的崔建軍也不例外。陳建斌說,「三叉戟」中的大棍子是個真正感性的人,大噴子是真正理性的人,在三人中能將理性和感性平衡得最好的正是大背頭崔鐵軍,「他有理性也有感性,所以他才可以成為首腦帶領他們一起往前走。」

一方面,崔鐵軍是執法者,另一方面他也是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是父親,也是犯罪分子害怕的對象。陳建斌說,當這些身份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這個人物才是立體、鮮活、好看的,崔鐵軍正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不用迴避崔鐵軍的缺點,也不用神化他的優點

新華網:《三叉戟》中的崔鐵軍並沒有被「神化」,甚至身上還有很多小毛病,怎樣看待這樣的警察形象?

陳建斌:首先吸引我去拍這個電視劇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並沒有把警察描寫得非常的完美,而是把他當做一個普通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跟我們大家都一樣的一個人。他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不用迴避他的缺點,也不用神化他的優點,而是按照生活的尺子來衡量,把他當做一個「人」來衡量來看待,這是原著作者呂錚老師做得非常好的一點,也是我們的編劇做得非常好的一點,也是海波導演這次特別強調的,也是我願意演這個角色的原因。

新華網:劇中的崔鐵軍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警察,也是一位有些向現實妥協的「中年男人」,這個度如何拿捏?

陳建斌:其實我覺得用「妥協」這個詞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覺得其實在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我們跟生活「和解」,很多東西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壯懷激烈、劍拔弩張,我們換了一種更柔和的方式,仍然是在面對著這個問題,沒有迴避,但不再是以前那種狀態了。我覺得其實不光是崔鐵軍,也是生活中絕大部分普通人到了中年,他在面對生活的一個狀態,其實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的本質。

新華網:聽說最初接到崔鐵軍這個角色時候內心其實有些拒絕,是真的嗎?

陳建斌:我沒有拒絕過,我現在都想不起來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我沒有拒絕,我提的要求是希望所有的演員能在一起圍讀劇本,希望找到的「三叉戟」在生活裡也能達到一個默契的程度。

就是說我們在生活裡就氣味相投、就能聊得來、就能玩到一塊去,然後把關係帶到這個戲裡,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了,一切都是自然流露出來的。

比如說我和董勇、郝平的關係,我覺得約等於戲裡的大背頭、大棍子和大噴子的關係。實際上我們在生活裡,三個人在拍戲的現場,每天碰到之後聊天,幾個眼神,我覺得這個默契是存在的,這種感覺是存在的。而且隨著拍戲過程的延長,我們默契越來越強烈,我覺得這個東西特別重要,它是真實的。

飾演崔鐵軍最大的挑戰,是把他當做普通人來演

新華網:能為我們回憶一下第一次接到邀請看到劇本時的場景嗎?

陳建斌:當時先是拿到的小說,然後拿到了這個劇本,我感覺就像《老人與海》裡面的老人,你可以毀滅我,但是你不能打敗我。面對命運的大海,人註定是打不過的,但人不甘心,人總是要拼的,人總是要竭盡所能的去展現自己的能力,跟命運較勁。我喜歡這個命題,好多事情就好像你覺得已經命中注定了,已經木已成舟了,但還有一口氣,我喜歡。

新華網:飾演崔鐵軍這個角色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陳建斌: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要把他當成一個普通人來演,我們把他用生活的尺子來衡量,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考慮,他畢竟是一個警察,我們要考慮到警察職業的特殊性。比如說,在我們創作的過程中,我們既能保持創作的敏感、創作的鮮活,又要在警察的身份允許的範圍內,這個是非常難的,如果能把這兩點都把握住的話,我覺得對這個戲、對這個人物的把握才會是準確的。

新華網:在警察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中,總會出現「法」和「情」的抉擇,《三叉戟》中的崔鐵軍會更理性還是更感性?

陳建斌:就這三個人來說,大棍子是一個真正感性的人,大噴子是一個真正理性的人,他們三個當中把理性和感性抓得最好的是大背頭,他是有感性也有理性的一個人,所以他可以做首腦,他可以帶領他們一起往前走。

他有這個特質,一方面他是執法者,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個人;一方面他是父親,一方面他又是一個犯罪分子特別恐懼的對象。這些東西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把這些側面都展現出來的時候,這個人物就是立體的,就是鮮活、好看的。

警察這個職業,擔得起「神聖」這個詞

新華網:在拍攝這部劇之前,對警察這份職業的工作狀態、生活狀態進行過哪些深入了解?

陳建斌:在拍這部戲很早之前,我拍過一個電影演過警察,但他並不是經偵警察,而是刑警,當時也跟著刑警隊去體驗過。後來到了2003、2004年的時候,我又演了一個電視劇,演的是雲南那邊的緝毒警。

其實就演過這麼兩回,這次演的警察跟之前的角色性質又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我們臺詞裡說的,這是看不見的戰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我覺得其實對人的考驗會更大。他每天面對的都是比如說經濟犯罪什麼的,其實對這個人的考驗特別大。

在生活裡我也見過經偵警察,當時不是為了拍這個戲,而是在生活中碰到一塊吃飯聊天,我就覺得他們身上有很多東西,跟以往想像的警察是不同的,他更像生活中的一個普通人,我後來想這可能就是他們經偵警察一個最重要的特點。

當他面對犯罪嫌疑人,當他在調查的時候,不會讓你覺得他是個警察,會讓你放下包袱、放下防備,不知不覺地靠近你,然後不知不覺地把他想要的東西就拿走了。也就是說他的偵查、他的偵破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在潛移默化中,他變化成了生活中各種各樣普通人的形象出現,獲得他想要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是我對崔鐵軍還有對經偵警察的最大感觸。

新華網:覺得《三叉戟》和以往警察題材作品相比,最大的差異化在於哪裡?

陳建斌:其實我本人也沒有看過太多的國產警察題材作品,但是我可以說我個人的喜好,我不喜歡以「事情」為主的戲,就戲裡邊全都是案子、全都是在破案的我不喜歡,我覺得得有人物,得有生活。

警察這個人物在生活著,就像我們大家一樣在生活著、吃著、喝著、笑著、哭著經歷著所有我們經歷的事,但同時他也在擴展,他在經歷著生死,他在做著犧牲。就像咱們這部作品一樣,從人展開這個事情的發展,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散夫走卒,還是什麼身份,他首先第一個身份首先得是人,你倒過來我覺得就會特別可笑。

新華網:拍攝《三叉戟》前後,對警察這個職業有怎樣不一樣的認識?

陳建斌:我覺得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職業是非常特殊的,本身做這個職業就意味著可能會犧牲,意味著要奉獻。比如醫生、警察、消防員等等,這次拍這個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在不斷地繼續,我們每天在吃喝拉撒,每天在正常的上著班幹著活,但有些人的上班,這個班一上他就有可能就回不來了,可能就犧牲了。我覺得警察這個職業用神聖這個詞絕對擔得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生活中也和崔鐵軍一樣,面對新潮事物很陌生

新華網: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老不意味著刀鈍了,老意味著更多的擔當和責任」,這句話有怎樣的深意?

陳建斌:我覺得深意實際上是老了以後,精力體力不濟了,但是他的經驗更豐富了。

早在我們人類發明文字之前,那個時候的人類是怎麼進步的,那時候的人類進步不就靠著老人的經驗?一個部落,有老人記住了很多以前發生的故事和事故,把這些東西當作寶貴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就可以少犯錯誤,你所用你的生命為代價得出的經驗,以一種最好的方式,最完美的方式,毫無保留地把它傳遞給需要的年輕人,我覺得這是責任和擔當。

新華網:劇中有很多跟社會潮流年輕人的思想代溝的碰撞,有沒有哪個場景或者特別新潮的詞給你留下特別深的印象?

陳建斌:我覺得這部分是跟演員是重疊的。大背頭、大棍子和大噴子,他們在裡邊面臨的新的東西他們不了解,就跟我和董勇郝平,我們在生活裡對這些東西也不了解,是一樣。我覺得這部分一點都不衝突,這部分就是完美的帶入,而且我也認為這是正常的,這才說明生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地提高,在不斷地進步,在變得越來越好。

新華網:生活中對於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會比較強嗎?

陳建斌:我覺得不太強,大部分的東西我都能夠接受,但有些東西我個人真的接受不了,比如說用手機支付,其實我到現在我的手機上都沒有微信或者什麼支付的方式,我還是用現金和刷卡,我就接受不了這個新的事物。

新華網:《三叉戟》還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希望這部劇能傳遞給年輕觀眾怎樣的一種正能量?

陳建斌:我覺得它裡邊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就是不能夠盲目的服從命運的安排,人應該有自己的選擇,不管你是年輕的還是老的,你都應該有這個能動性,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三叉戟》中父與子:崔鐵軍有執念,崔斌有壓力,而他們令人羨慕
    《三叉戟》中父與子:崔鐵軍有執念,崔斌有壓力,而他們令人羨慕。文/巖姐,原創內容,抄襲必究!由陳建斌、董勇、郝平、胡可、陶紅、何杜娟、王驍、徐紹瑛等人主演的電視劇《三叉戟》,人物飽滿,劇情吸引人,演員演技在線,還是非常不錯的。
  • 《三叉戟》大結局:徐國柱犧牲,楚冬陽道出實情,林楠佩服,崔鐵軍...
    他之所以與三叉戟發生矛盾,強調紀律問題,這也是為了讓郭局長對他這位空投人員減少防備。 郭局長的問題不僅僅表現在黃有發的問題上,還牽連到很多年前經偵隊的案子上。 可以說,他陷得非常深。 當崔鐵軍得知郭局長的問題之後,非常震驚,他希望能與郭局長聊聊。
  • 《三叉戟》有「大背頭」崔鐵軍這樣的朋友,想不兩袖清風都難
    在《三叉戟》的最新劇情中,因為「三叉戟」中的徐國柱和潘江海被政委楚冬陽懷疑,於是崔鐵軍申請紀委調查他們。而兩人被紀委找去談話的片段也頗具笑點,本來是被審問的潘江海奮力發起反攻,懟得紀委同事啞口無言。潘江海:「到底是誰來讓你們調查我的?」
  • 《三叉戟》大結局:劇中這一點成為敗筆,崔鐵軍不應該沒有警惕性
    劇中隨著老夏被兇手刺死之後,三叉戟為了幫助老夏報仇,重出江湖續寫三叉戟的輝煌。崔鐵軍三個人終於抓到了殺死老夏的兇手,可是意外的發現這件事情的背後並不是那麼簡單,還牽扯到了經濟和販毒的案子,崔鐵軍覺得一定要把案子辦得漂漂亮亮,才能對得起九泉之下的老夏。
  • 《三叉戟》崔鐵軍為破案二十年前坑大棍子 二十年後坑大噴子
    電視劇《三叉戟》雖然老三位寶刀未老,打起配合來機智可愛,可是他們身上的缺點也很明顯,除了都不太遵守紀律之外,大棍子徐國柱個性衝動,大噴子潘江海預審業務好但是有點現實圓滑,作為三叉戟中的智囊,崔鐵軍主意多,但有時候為了破案,主意有點太多了。
  • 《三叉戟》是發生在哪裡的事情 三個老男人合力抓狂徒幕後黑手初現身
    大噴子(潘江海)也趁勢而上,兩個人硬是沒抓住歹徒,隨後大背頭(崔鐵軍)也用身體壓住歹徒,三個人要死要活的才抓住了歹徒。還感嘆這小子太能折騰了,太難抓了!再看這個湯阿祥都蒙圈了,自己居然被這三個老傢伙抓住了,因為他可是有名的散打冠軍,警察局裡的年輕小夥子合夥都抓不住他,三叉戟果然名不虛傳,還是有兩下子的!在湯阿祥口中得知,有一個代號小青的人攜帶新型毒品從國外回來。
  • 三叉戟:崔鐵軍中了圈套,警察內部出奸細,被毒販耍的團團轉!
    這個夏天有沒有被《三叉戟》圈粉呢?沒有想到中年男還如此吃香,竟然讓不少網友為之上頭,每天準時等待更新,看過這部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三叉戟之所以重聚是為了給執行任務犧牲的兄弟老夏報仇,他們三人自以為已經將案件偵破,可以告慰老夏在天之靈時卻意外發現,自己竟然掉入了小青設計的圈套裡,難不成是警察內部出了奸細?
  • 三叉戟:劇中人物名字隱藏的含義,你看出來幾個?就屬司命最難了
    電視劇三叉戟雖然被放了三年,但是一經播出,好評率空前,豆瓣評分高達8.3分,看過這部劇的都說上頭,一天更新兩集,雖然是半夜更新,但是還是有不少的鐵粉守候在半夜等更新。劇中連一個過路的人,演技都非常好,更別說主演們了。
  • 華人影業發布29部新片片單,《三叉戟》《巨齒鯊2》在列
    29部新片涵蓋了不同題材、不同風格,其中也包括高群書執導的《三叉戟》和驚險大片《巨齒鯊2》。華人影業成立於2016年,成立以來,發展迅速,已參與出品了《巨齒鯊》《闖入者》《匆匆那年》等影片,華人影業總裁應旭珺表示,華人影業的戰略理念是「書寫當代人文情懷,協助中華文化產出。」公司將與萬達影業、上影集團、Discovery等形成合作,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本土和國際化影片」。
  • 我的世界:「避雷針」竟要用「三叉戟」激活?為了庇護所放上它!
    我的世界玩家們對Java版1.17的第一個快照20w45a內容了解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個物品仍然要多留意一下,那就是避雷針,這是Mojang專門為雷雨天氣設計的東西!由此可見,玩家們為了保護自家的庇護所,基本上都要製作和安裝一個避雷針。如果玩家們想要挖掘避雷針的話,那麼就需要使用石鎬或者是材質更高的鎬子,否則避雷針被破壞就不會掉落任何物品。當避雷針被自然生成的閃電擊中時,會發出15級的紅石信號,持續8個遊戲刻,它也類似於其他紅石電源,可激活毗鄰的紅石器件!
  • 第29屆華鼎獎揭曉 陳建斌胡可摘桂冠
    第29屆華鼎獎發布盛典近日在亞洲最先進的動感劇院澳門美獅美高梅劇院隆重舉行:《三叉戟》榮獲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奪得中國百強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第一名。陳建斌等10位明星獲得「全國觀眾最喜愛十佳演員」。
  • 《我的世界》1.13神器三叉戟逆天「引雷」!閃電苦力怕萌萌噠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三叉戟基本特性:三叉戟既可以作為近戰武器,也可以作為遠程攻擊武器,遠程攻擊時,需要短暫的蓄力,蓄力完成後三叉戟會朝著目標飛出。飛出後,裝備欄裡的三叉戟會消失,類似於弓箭的特性。只不過三叉戟可以被收回,玩家只需要靠近扔出的三叉戟即可收回。附魔一:穿刺「穿刺」效果沒什麼特別的,同弓的「力量」、劍的「鋒利」一樣,都是有I-V五個等級。
  • NASA「三叉戟」任務將訪問海衛一
    這項名為「三叉戟」(Trident,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武器)的任務,是NASA為了開展新任務的概念研究而選出的4個任務提案之一。2021年夏天,將選出其中1至2個任務,全面開展各項工作,並於2030年代後期發射。 研究海衛一如何隨時間而變化,將使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太陽系天體是如何演化和運作的。
  • 以「三叉戟」太空飛行器或將探測海衛一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提出的「三叉戟」航天探測器近日被美國宇航局初選為未來太空探測項目,有望在2026年發射升空並於2038年抵達海衛一進行探測,了解海王星這顆最大衛星的真實面目,包括有無生命。
  • 我的世界:三叉戟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普通的生物根本扛不住
    該武器之所以被大多數玩家所喜愛,主要原因在於傷害高,用起來也很方便,普通的生物根本就扛不住。從某種角度來說,三叉戟比弓箭還要好用。傻子村民是遊戲中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每次看到他們在村莊中無所事事的時候,有些玩家便開始擔心。此時的玩家心中有一種吶喊,那就是「快去上班吧!」,如果村莊中的其他職業漸漸消失,那傻子村民們就只能畫餅充飢了。
  • 電視劇《三叉戟》深度影評——楚政委力主借調,折射出的社會規律
    三叉戟回來時,發現楚政委從上級借調了幾位年輕的同事參與到工作組中來。老江湖大噴子一眼就出了楚政委的小九九。本篇文章,大隱者就來深入分析一下,楚政委這樣做的合理性,以及展現出來的資源整合能力。二、人脈,只有「三叉戟」不需要選擇了自由,就意味著放棄了進步。開會插科打諢,上班時間釣魚去,這就是三叉戟的獨特福利。所以,這些借調來的年輕幹部,三叉戟是看不上眼的,說白了,沒有利害關係,或者說利害關係三叉戟看不上。
  • 獲得三叉戟的海王和超人在海裡打架,誰能贏?
    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了,獲得三叉戟的海王和超人在海裡對抗誰能贏?個人認為還是超人勝算高,畢竟超人的各項設定來說都比海王要強,下面具體說明一下。就算海王有三叉戟面對超人優勢並不明顯,超人的速度,力量以及防禦能力都比海王強很多。
  • 《我的世界》MC三叉戟的八種附魔介紹,後面四種是玩家們的目標!
    《我的世界》MC三叉戟的八種附魔介紹,後面四種是玩家們的目標!《我的世界》三叉戟的八種附魔介紹,前面四種相對比較普通一些!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玩家們都非常期待新版本的到來,畢竟新武器三叉戟也將會登場。小編「我尚的大世界」下面就介紹一下三叉戟的八種附魔介紹!
  • 以色列「三叉戟」太空飛行器被NASA選中!將探測海衛一
    導讀:上世紀,NASA旅行者2號探測器與海衛一的距離達40000公裡,「三叉戟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提出的「三叉戟」航天探測器近日被美國宇航局初選為未來太空探測項目,有望在2026年發射升空並於2038年抵達海衛一進行探測,了解海王星這顆最大衛星的真實面目,包括有無生命。
  • 海神舉起三叉戟 全面解析瑪莎拉蒂MC20
    [愛卡汽車 科技頻道 原創]在希臘/羅馬的神話體系當中,海神是12位主神之一,他揮舞著一把三叉戟,能夠掌控風暴和海嘯。數千年來,海王和他的三叉戟出現在各種繪畫、文學和影視作品當中,是西方家喻戶曉的形象。但是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提起三叉戟首先想到的是瑪莎拉蒂,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品牌正是以形似王冠的三叉戟作為車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