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第六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高峰論壇在郴州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紅網時刻5月19日訊(實習生 劉紫玄 李飛秀 記者 唐哲寧)5月19日上午,第六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高峰論壇在郴州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參加者興致高漲,全場座無虛席。
緊緊圍繞礦博會與礦物寶石產業發展的主題,8位演講嘉賓分別從礦博會發展史,石製品的用途與文化屬性,晶洞母巖--偉晶巖,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籌建,寶石來源,自然史博物館靈魂,礦物與寶玉石攝影技術以及不同產地琥珀特徵與鑑定等方面做了精彩報告。
克里斯多福·科爾曼(Christoph keilmann)
克里斯多福·科爾曼(Christoph keilmann) 以慕尼黑礦物寶石展的歷史為題介紹了全球四大礦物展之一的慕尼黑展與歐洲礦物寶石收藏文化以及礦物寶石產業的協同發展寶貴經驗。
羅伯特·萊溫斯基(Robert Lavinsky)
羅伯特·萊溫斯基(Robert Lavinsky)用大量珍貴的礦山現場視頻直觀地展示了寶石原石開採、加工、展銷等各個環節,讓我們了解到寶石這種自然珍寶是多麼來自不易。
劉嘉麒院士
託馬斯·坎貝爾(Thomas Campbell)
劉嘉麒院士以《傳播石文化 發展石經濟》為題,深入淺出地講述了礦物的經濟用途和礦物巖石文化。託馬斯·坎貝爾(Thomas Campbell)用大量珍貴的照片和示意圖向大家介紹了孕育寶石晶體的巖石--偉晶巖,讓觀眾形象直觀地了解到那些精美的寶石在巖石中是怎麼生長的。
另外,演講嘉賓賈躍明館長介紹了我國自然歷史類博物館的發展現狀和時代要求等方面論述了建設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重要意義;蕭語富為大家介紹了化石從發掘到修復最後成為一件精美展品的過程;Jeff介紹了礦物晶體攝影過程中的光源運用、晶面定義、焦點確定等技巧;李海波向大家介紹了波羅的海、加勒比海和中國等不同產地琥珀的特徵及琥珀的鑑定方法。
原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司長姜健軍博士擔任本次論壇的主持,並用回答問題的主持方式貫穿整個論壇,為論壇營造了輕鬆的氛圍。據介紹,開展此次論壇是為了促進礦博會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讓全社會了解礦物、寶石資源的產業發展,提高礦博會的科普與社會效益,加強合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