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作為《千字文》的開篇,在幾百年來的文化傳播最為人們熟悉。短短八個字概括了天地初開,宇宙狀態,而為何要用「玄黃」和「洪荒」來總述呢?這裡所包含的文化,又有哪些講究?盤古開天闢地,可盤古又是從哪裡來的?為何後世把這幾個字當作了「排序」,這些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
先說天地玄黃,這裡其實分解來看,那就是「天玄、地黃」,即「玄是天色,黃是地色」中華民族發源於黃河流域,土地的顏色以「黃天」為主,這樣稱為「地黃」是可以的;對於所謂的「天玄」,不可以解讀成天機變化的玄幻,玄仍是顏色,是一種青黑色(深黑有赤紅色)。《易經》中說「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這就說明「天地玄黃」是指天地初開,一片混雜狀態。
再把天地玄黃,分為兩個詞組,即「天地」和「玄黃」,這樣分解,我們主要為了強調「玄黃」還有哪些說法。在近代湖北地區,有人發現了當地流行的民間「喪鼓詞」,也被稱為「《黑暗傳》」,裡面有這樣一句「玄黃老祖傳混沌,混沌傳盤古」,這裡認為,玄黃為「創世上古神」,後來玄黃死去,他的精氣在混沌中化為盤古,這才有了後來的「盤古開天闢地」。
宇宙洪荒,這個「洪荒」是指地球形成後的初蒙現狀,後來經過幾億年,也就是人類誕生的前期,地球自身發生了「造山運動」,就引起了洪水,這就是「洪」的來歷;而「荒」並不是指的荒蕪,而是指植物生長、死亡呈現的景象。宇宙,最早是戰國時一位叫屍郊(尸子)的人提出,他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就是指時空間一切物體(時間和空間)。這四字整體是說「被洪水毀壞的地球,一片茫茫;那一切物體還都在茫茫中初生」。
通過上面對於這兩句的講解,我們知道這八個字是對於天地初成後,宇宙間的一切物體狀態的說明,以此開啟按照「歷史節點」敘述下去的全篇《千字文》。正是因為這八個字的總領,和該文在民間的流行,以至於後世就採取了按《千字文》排序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如古代客棧,按照房間豪華程度不同,就按照「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級級排序,常聽到的「天字一號」、「地字一號」等等;另外在科舉考試的考場等設置也是按照《千字文》內容來排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