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節能環保產業是戰略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也是全國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重要舉措。昨日,一場匯聚國內外知名環保專家、環保企業的合作交流會、技術產品展示會——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在成都盛大開幕。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本次環博會以「『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走勢」為主題,「展+會+論壇」為核心活動,吸引了300餘家企業參展,其中境外背景合資企業佔30%。
10月13日,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開幕
談發展
成渝兩地環保營收已佔全國10%
成德眉資將有超6千億環保投入
據了解,全球最大環保展,慕尼黑環博會(IFAT)於2019年將中國西部子展落戶成都並成功舉辦首展,今年受疫情影響原定6月舉辦的展會延期,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及復工復產的持續提速,「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於昨日順利啟幕。市生態環境局產業處處長張弓介紹,在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的大背景下,本屆展會吸引了來自日本、德國、美國、義大利等全球300多家國內外知名環境企業參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話題是本次展會聚焦的重點、熱點。「目前成渝兩市環保主營收入已達1700多億元,佔全國環保產業主營收入的10%,正在成為繼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後國家環保產業的重要承載地,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張弓就此談道,「未來五年,成德眉資同城化將會有6000多億元環保投入,希望更多的環保企業加入成都環保產業的發展。」
「目前,全國範圍內從事環保的企事業單位大概有3萬到5萬家,但絕大部分還屬於中小微企業,併購重組、強強聯合、產能聚集、產業細分將是未來環保的發展趨勢。」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道。他認為,環保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經濟發展趨勢相同,環保產業的發展逐步從東部沿海地區轉向中西部。在談到為何選擇在成都舉辦展會時,他表示,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本身環保產業基礎就相當不錯,再加之政府支持、政策扶持都很到位,環保企業便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未來生態環境高峰論壇的召開,我們會主要選擇在成都開展。」
據悉,本次環博會展出規模較上年增長11%,全面展示了市政、工業及農村領域的水、固廢、大氣、土壤汙染治理前沿技術和解決方案。展會的舉辦將有效傳播生態環境產業創新理念,分享國內外先進的汙染防治實踐經驗,推動環保科技創新。同時,對促進成都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壯大,強化環保產業補鏈強鏈,助推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起到積極作用。
論格局
圍繞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
共話綠色發展、汙染防治新思路
開幕式後,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也同期舉辦。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中國工程院院士任洪強分別圍繞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下的綠色發展新思路、汙染防治新思路等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以「雙循環背景下的綠色城鎮化」闡述了其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觀點。他認為,這需要增加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使這一群體人數倍增,而出路就在於加快以都市圈、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都市圈、城市群是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經濟增長最重要的結構性潛能,在『十四五』和更長一個時期,綠色城鎮化是綠色發展的主要載體和主戰場。」
談及如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下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賈康提出,首先規劃是前提,要在已有的空間中抓住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動態優化城市總規。要強調人才供給,瞄準世界最高級別的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培養人才隊伍。還要提高與我們目前低碳發展水平所匹配的科技手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協同發展,可實現優勢互補,要充分發揮這個『圈』的集聚效應、輻射效應,帶動整個中西部的提檔升級。」
任洪強圍繞水環境、水生態技術標準創新等方面,分享了一些他的觀點。「在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標準就是企業和產品服務通向市場的通行證,是制高點,是話語權。」任洪強認為,水生態環境技術也需要構建自己的標準體系。對此,他建議,應該建立一個一站式標準創新的平臺,來推動水生態環境技術的標準化。
出點子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
要加大力度改善產業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結構
藍天白雲頻刷「朋友圈」,
美麗雪山時常「露面」,
成都近幾年的空氣品質
是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好。
從直觀數據看
成都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從2017年的235天,增加為2018年的251天,再到2019年的287天,直接創下自2013年國家實施空氣品質評價新標準以來的最好水平。
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賀克斌熟稔於家鄉在大氣治理上的點滴進步。昨日,賀克斌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從2017年到2020年,成都的大氣治理完全跟上東部地區的節奏,改善幅度非常明顯。」
在賀克斌看來,成都受盆地地形和氣象條件的影響,大氣汙染治理難度更大,從成效顯著的改善成績上,可見成都對此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由此,在談到「十四五」期間成都大氣汙染防治的思路時,他直言,「將環境質量作為公園城市建設的底色,更大力度下決心,從產業、能源、交通以及用地結構進行調整,使四大結構有明顯改善。」
具體而言,他建議成都在「十四五」期間,重點做好PM2.5與臭氧防治協同、藍天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協同的三大協同。同時,下一個五年,成都要科學謀劃,因地制宜突出空氣品質達標攻堅期減排策略,將減排政策融入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進程中。
對於在以後環境治理過程中會遇到的重重困難,他也直言,有兩個問題必須要解決——一個是結構問題,另一個就是新的技術。「從結構問題上看,儘管調整產業、能源、交通以及用地結構存在現實難度,但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成都的發展戰略已經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且成都在公園城市的建設中,四大結構已經有明顯改善,所以難度是有,但應該非常有信心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談及新技術,賀克斌表示,本次環博會在成都召開,涵蓋了技術研發、設備製造、金融市場等多個領域,為環保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說探索
開展國家生態環境與健康管理試點工作一年來
成都建立公園城市生態環境健康指標體系
昨日下午,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配套活動——2020成都生態環境與健康大會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成都於2019年9月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全國第二批生態環境與健康管理試點城市,成立了成都環境與健康研究促進會,並確定了12家研究基地,明確了45項任務和10個試點項目,推動生態環境與健康管理工作,努力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據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試點工作中,成都開展了大氣、水、土壤、地下水、固體廢物等環境健康的風險水平調查,篩查識別出風險源及其等級,分區域、分領域制定了風險管控「一圖一清單」(風險地圖、風險源清單)。並把環境與健康工作納入了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將環境健康風險影響評價納入園區規劃環評。
「對事關群眾身體健康、投訴反映較多的大氣、水體、油煙、噪音等環境汙染問題,我們建立了『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加以解決,截至目前全市涉及整改問題13298個,完成率96.7%。」該負責人說。與此同時,科研力量也是推動環境與健康協同發展的關鍵之鑰。在科研方面,我市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建立了生態環境與健康專家庫,為開展環境健康前沿研究提供「人才泵、創新源」。並開展了大數據背景下生態環境因素的健康影響調查,建立成都市公園城市生態環境健康指標體系。
在技術攻關方面,加快推進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汙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建設, 與成都大氣複合汙染研究與防控院士(專家)工作站形成聚合效應,開展影響健康因素的大氣汙染因子研究,為精準治汙提供有力支撐。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夯實環境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礎。為此,我市堅持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夯實市民健康生活基礎。在藍天保衛戰中,深入實施「成都治霾十條」和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2019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87天,優良率78.6%,達到2013年以來空氣品質最佳水平,榮獲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成都大氣汙染防治五年行動計劃》入選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100城》案例。
在碧水保衛戰中,成都深入實施「成都治水十條」和水汙染防治「626」工程,全面落實河湖長制,2019年市域107個地表水斷面優良比例90.7%,同比上升15.2個百分點;國、省考核斷面優良比例75%,首次全部消除劣Ⅴ類;縣級以上城市、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97.7%。
為打好淨土保衛戰,成都深入實施土壤汙染防治「620」工程,建立汙染地塊名錄信息庫及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加快固體廢物汙染防治三年行動攻堅項目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生產、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過程管控畜禽養殖,全市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
看現場
望「塵」莫及?
看黑科技出馬
13日,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開幕。本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總面積達到23500平方米,較去年增長11%,海內外企業紛紛「西進」參展,2萬多名專業觀眾註冊報名觀展。
此次展會,5號、6號及連接館三廳同時開放,分別是綜合/大氣與檢測/泵管閥、水與汙水/固廢與土壤及成都館三大主題展。「西部環保市場潛力巨大,而藉助環博會影響力,也一定能為我們打開更大的市場。」天津智易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展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其帶來的系列產品,「如專業化在線監測大氣環境微型化儀器,主要是用於提供室外空氣汙染物實時、準確監測。」
電焊工在進行焊接工作的時候,身邊常常是煙霧繚繞,焊接煙氣當中的煙塵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物質,含有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成分,焊煙淨化器可以讓電焊煙霧無影無蹤,相比以前的眼罩形式更方便清潔,效率更高……「本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共吸引了來自日本、德國、美國等12個國家(地區)超過300家企業參展,有近九成的參展企業來自江蘇、上海、北京、廣東等環保產業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在組委會相關負責人看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的舉辦,不僅為省外優質企業開拓西部市場提供了平臺,也為成都市引進優質企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規模提供了契機,環境產業「向西而行」此景可期。
位於5號、6號連接廳的是此次展會特設的成都館,集中展示了成都市32家優質環境企業,包括成都環境、美富特、中建環能、深藍、易態、中自等在內的川內環保品牌企業,將與其他地區的先進企業同臺競技。
成都環境集團展區內一展臺上,五顏六色的藥劑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參展商李勇向記者介紹,這幾瓶藥劑是成都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正在用的淨水劑,通過藥劑淨化,原水裡的泥沙、顆粒、浮渣,還有色度以及人類肉眼無法看見的細菌、重金屬、農藥殘留等,都能夠得到有效祛除。另一邊,一家成都本土的垃圾發電站,正在使用微縮模型進行演示。參展商家逄漢宇向記者說道,「垃圾焚燒發電廠是通過把垃圾發酵,把發酵後的產物作為燃料進行處理,該站年處理量可以達到87.6萬噸。」
昨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發布「2020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並對所有上榜企業進行授牌。記者梳理發現,包括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等大眾熟知的生態環境領域企業均位列50強前列,成都市興蓉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也位列50強之內。
▶ 來源 | 成都日報
▶ 微信編輯 | 蔣莉
原標題:《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開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