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國傳統習俗中,有「崇尚偶數」的習慣。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追求「好事成雙」,因而帶有偶數的詞語往往含有吉祥的寓意,如四喜臨門、六六大順、八方進寶等。其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同樣有「奇數吉祥」之說,只是並不為人所普遍知曉。
衣服扣子「以單數為俗」在萍鄉一帶頗為流行。
晨報首席記者 康婧
中國人對數字「8」有著天生的好感,從馬路上的車牌號及人們的手機號就能看出,很多人都願意為帶「8」的號碼出高價,就是為了討個吉利。不過在江西萍鄉人眼中,數字「8」不僅不吉利,還有所忌諱。據了解,在贛西地區,特別是萍鄉一帶,忌諱的數字不只有「8」,而是10以內的所有偶數,並且當地自古崇尚的是「奇數吉祥」。
江西省民俗專家餘悅對「奇數吉祥」這一現象進行過解釋。古時就有「奇數吉祥」之說,如皇帝被稱為「九五至尊」,官職有「三公九卿」,北京天壇的高度、壇面石塊及欄板的數量均採用了一、三、五、七等陽數……但在民間,一些被寄寓美好希望的吉祥詞語多與偶數有關,相比之下,「偶數吉祥」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為何萍鄉地區有崇尚「奇數吉祥」的習俗?具體原因現已無法考證,但可從當地流傳至今的一些俚語中窺見一二。
受當地俗諺影響
偶數多與「壞」事有關
俗諺是一個地方流傳已久的、通俗淺顯的格言式短語,是當地人生活智慧的結晶,也反映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在我省贛西地區,流傳下來的俗諺很多,其中與數字相關的不少,但似乎都沒有很好的寓意。
家住萍鄉市南正街的八旬老人張能貴告訴記者,當地有「四六不成材」「四六不懂」等俗諺。「『四六不成材』中的『四』指的是一個新生的樹苗,有起點的意思;『六』有終點的意思,指的是行將腐爛的朽木。這兩種樹木都不能成『材』,所以『四六不成材』指的是沒有本領、成不了大器。」張能貴解釋道。
「四六不懂」則表示一個人連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張能貴告訴記者,「四六不懂」中的「四」和「六」大有玄機。過去,人們崇拜「天」和「地」,恰巧這兩個字的筆畫數分別為四畫和六畫;人們還尊崇「父」「母」,這兩個字的筆畫數也分別為四畫和六畫。然而,巧合的是,「兇」和「吉」也分別為四畫和六畫,所以「四六不懂」具體的意思是說一個人「上不知天,下不知地,為人不知父母,為學不懂文字,做事魯莽不懂吉兇禍福」,是一種程度較重的批評人的話語,一般不輕易說出來。
俗諺對於一個地方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大,或許正是受到這些流傳已久的俗諺的影響,萍鄉人對於「4」和「6」是不那麼喜歡的。
數字「8」可兇可吉
倒黴「八」字並非獨例
除了數字「4」和「6」外,原本在別的地區有著美好寓意的數字「8」,在萍鄉地區也是不受待見的。據宜春學院贛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永俊介紹,萍鄉地區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婚嫁或其他喜慶場合置辦酒席時,每桌不能恰好擺8副碗筷。
楊永俊告訴記者,雖然現在這樣的忌諱越來越少了,但在過去是當地人十分重視的一項習俗。據他介紹,八仙桌是過去百姓家中的傳統家具,其每個方位能坐2個人,一桌剛好可坐8個人,但在萍鄉地區坐八仙桌就需要特別注意。「有些地方會讓一邊少坐一個人,有些地方則會加座,總之人們為了避開『8』可謂煞費苦心。」楊永俊說。
為何萍鄉人會對數字「8」如此忌諱?原來這與當地的喪葬習俗有一定關係。過去當地曾流行「八仙抬轎」的喪葬習俗,所以餘悅認為,當地人忌諱數字「8」,或許是因為怕觸黴頭。
據餘悅介紹,在江西境內,數字「8」可兇可吉。以南昌方言為例,廣為流傳的說法「萬老八」裡就有一個晦氣的「八」。「因為習慣衍生出的禁忌有很多,『8』一直以來都不完全被視作吉利的數字。」餘悅說。
記者了解到,在古時,人們認為最大的單數「9」有至尊的含義,所以皇家許多器物和建築的製造都與「9」有關;數字「3」雖然不大,但人們認為「3」代表著穩固;數字「7」在日常生活中並無特殊含義,但因為它恰好是北鬥星的數量,所以在古時的曆法和宗教方面有著深遠影響。
「奇數吉祥」文化
鮮為人們所知曉
正因為偶數大多寓意不美好,所以萍鄉人更加偏愛奇數。如在蘆溪等地,一年中最重要的「開耕儀式」便能體現追求「奇數吉祥」的文化。農家一般會將「開耕日」選擇在晴朗的逢單數日,「開耕儀式」上,牛要象徵性地耕上一行或數行地,所耕行數必須是單數。
萍鄉地區古建築院子門口的臺階步數大多是奇數。
據楊永俊介紹,我國傳統習俗中「崇尚偶數」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人們大多追求「好事成雙」,且有「奇為單,偶為雙;單為分,雙為合;單見孤,雙有伴;單不全,雙齊備」的說法,但其實我國傳統文化中同樣有「奇數吉祥」之說,只是並不為人所普遍知曉。
「數字吉祥是數字崇拜的產物,是數字信仰的組成部分。雖然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奇數吉祥』的淵源,但由於人們在生活中普遍追求一種完整、圓滿、成雙成對的和諧狀態,而偶數正好具備這種性質,因此『偶數吉祥』有著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流傳也更廣。」楊永俊說。
製衣縫扣為單數
彰顯民間特殊服飾規約
現今,在日常生活中,萍鄉人對於奇數的喜愛已不如以往那麼強烈了,但在一些生活小細節上仍然有所體現,如對衣服紐扣數量的講究便是極具特色的一類。據餘悅介紹,在服飾方面,不同的民俗文化有著不同的禁忌規約,衣服扣子「以單數為俗」,反映的便是盛行在萍鄉地區的一種服飾規約。
記者了解到,在我省萍鄉、新餘、樟樹等地,都有「衣服前襟扣子應是單數」的講究。緣由是把扣子從上到下按「有吃」「沒吃」的順序念下去,只有是單數最後才會落在「有吃」上;如果是雙數,則意味著「沒吃」,是不吉利的,所以有「扣子宜單而忌雙」的特色風俗。
萍鄉地區「扣子以單數為俗」便反映了當地人在衣服上附著的祈求生活溫飽的樸素願望和一種趨吉的信仰心理。由於贛西地區過去貧苦農民較多,他們十分渴望過上溫飽的生活,便對衣服等禦寒之物產生了一種天然的認同與依賴,用單數扣子來祈求「有吃」以討個吉祥。
「奇數吉祥」滲透日常生活
有蒸蒸日上之意
除了「扣子以單數為俗」外,在日常生活中,萍鄉人很喜歡數字「7」。張能貴告訴記者,「7」在當地並沒有不好的寓意,反而一些美好的詞彙都與它有關。「我們常說『七成八敗』『有七無八』等,都有『7』表示成功、『8』表示失敗的意思。」張能貴說,「在我們以前的一些建築中,院門口的臺階步數都是奇數。以前的人認為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將臺階步數設置為奇數,象徵著蒸蒸日上,寓意十分吉祥。」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審美價值的轉變,漸漸地人們不再有「奇數吉祥」的崇拜心理,但為了傳承這一習俗,萍鄉人在做衣服、農耕、建房等一些事務中,仍舊會遵循這一習俗。
往
期
回
故
執行主編:塗曉珺
責任編輯:康 婧
編 輯 :陳 磊
晨 讀 江 西│一個有文化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