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坐著,我又走開,
我都一樣心跳;我的心前
雖然煩亂,總象繞著許多雲彩,
但寂寂一灣水田,這幾處荒墳,
它們永說不清誰是這一切主宰
我折一根柱枝看下午最長的日影
要等待十一月的回答微風中吹來。
——節選自 林徽因《十一月的小村莊》
抗戰時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同濟大學等多家文化學術機構輾轉遷移至四川李莊。這個長江上遊的千年古鎮,從此與重慶、成都、昆明並稱為大後方四大文化中心。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也在這個時候來到這兒,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們一起度過了一段艱苦而難忘的時光。
在李莊不遠處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叫上壩村,村裡有一個富有詩意的地方,叫月亮田,當年,梁林夫婦就住在這裡。青翠竹林,漠漠水田,低矮的屋舍由一層竹牆和薄泥構成,當月光充沛時,可通過牆的縫隙照進屋來。
這裡遠離文明,生活條件艱苦,在這個恍如與世隔絕的小村裡,每當夜幕降臨,梁林夫婦只能借著菜油燈搖曳的微光,弓著背一字一字的寫作。但平淡的生活總要有些絢麗的色彩,在窗臺的玻璃瓶裡經常可以看到田地採來的的小野花,鄉民也時常送來自家的瓜果,即使在這個艱苦的地方,梁林夫婦也把生活過成了詩。
即使川南潮溼的氣候和高強度的工作,使林徽因肺病復發,她只能每天靠在病榻上工作;即使梁思成因早年車禍脊柱變形,每天只能穿著鐵馬甲弓身畫圖。但兩人還是在李莊的歲月裡完成了巨著《中國建築史》的撰寫。這部著作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從此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建築史。
1946年抗戰結束,梁林夫婦與眾多學者也搬離了李莊,在月亮田的日子給他們留下來深刻的回憶。而今,那片月亮田將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今年3月,翠屏區李莊古鎮全面啟動月亮田片區建設和古鎮核心區提升改造,由國內一線規劃設計品牌華採堂擔綱月亮田景區和古鎮核心區的區域規劃、文物修繕、建築、景觀、燈光等設計。
本次改造的亮點之一當屬古鎮西側的月亮田片區,佔地約1046畝,是由現在的同濟大道、鹽李路和長江圍起來的一片三角形區域,是未來李莊新增的一個景區。項目總投資約5.993億元。
據悉,在月亮田的規劃設計中,華採堂薈萃李莊抗戰文化,以中國李莊文化抗戰紀念館為核心,周邊配套營造學社舊址、月映荷池、遊客休閒接待區、梁林舊居等景點。
總體布局上,為彌補古鎮區域山水田園風光方面的不足,月亮田景區以水為牽引,以山為輔助,引入多元化的自然景觀,巧妙地利用「引水造湖」等手法,在景區中間規劃大片的田園景觀空間,並引入一個月中不同月亮形態的立意,上弦月、下弦月、圓月、殘月、各種月之形態的水田,都在月亮田景區可遊可賞。
建築風格上,華採堂從李莊古建築中提取文化,將料峭屋簷、精緻磚雕、百鶴祥雲窗紋等建築符號化作具象化的元素,詮釋出李莊古鎮的濃厚文脈。並結合當今特色小鎮領域中的新理念、新技術,遵循古建築的傳統工藝和材料,對所有古建築材料做舊處理,以此彰顯歷史文化,力爭創造具有李莊古鎮特色的建築風格。
「三疊陽關唱不停催航汽笛一聲,難分難捨長回望月亮田邊情最深」當年大師們與李莊鄉親依依惜別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月亮田,見證了大師們艱苦奮鬥的清貧歲月,也即將迎來遊人如織的未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