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評論和私信,有不少朋友在抱怨某雙鞋不耐穿,沒多久就壞了。不是鞋面破了,就是鞋底不耐磨。
一雙鞋穿不到它該有的壽命期限,導致這一情況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是產品質量問題,還是說從一開始我們就買了一雙根本不適合自己的鞋呢?
一、鞋面破了:沒搞清楚自己的腳型
很多時候鞋子的鞋面破損,其實和鞋子本身的面料質量不是很有關係——是不是覺得老魏在給品牌方開脫?
其實並不是,很多朋友在沒搞清楚自己是什麼腳的情況下,就隨便買了一雙鞋穿了。舉個例子,一個高腳背的朋友買了一雙不適合高腳背使用的鞋子,然後沒穿多久鞋子就出現腳背附近的網面破損。
這是因為鞋子設計之初,就沒有針對高腳背的情況,選擇延展性強的面料或是鞋面設計。當高腳背將鞋面的縱向延展性壓榨到了極致,鞋面自然會很快因承受不住延展極限而出現破損。
同理,一些鞋本身的楦寬是正常的,但是寬腳的朋友沒有買加寬的款式,於是導致擠腳,或者是鞋身側面產生破洞。
這第二種情況通常會出現在Asics和美津濃這兩個品牌上,老魏的建議是選擇2E加寬的版本。相比於歐美品牌,這兩個牌子對於亞洲人的腳型更友好,也有專供寬腳朋友的寬版選擇。
二、鞋底不耐磨:適用路面問題,或是本身質量問題
對於鞋底不耐磨的情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一雙適合公路、水泥路的鞋,被穿上了山路,被迫和那些碎石瓦礫「親密接觸」。
不管是路跑鞋還是普通運動鞋,它們都不是專業的「越野鞋」、「山地鞋」。山路的複雜情況,對它們來說負擔太大。沒越野鞋厚度那麼誇張的外底,那些尖銳的石子很容易就會突破鞋底橡膠的防禦,刺破中底材料——甚至於連帶著外底的橡膠、鞋面一起割破。
第二種可能:本身的耐磨程度並不高,非要掛個路跑鞋的名號往外賣。這話比較得罪人,至於是哪幾雙鞋是這樣的「慣犯」,經常看老魏文章的朋友想必已經心知肚明了。
明明是只能在跑步機、瓷磚地或者是塑膠跑道上用的鞋,非要說自己是能和水泥、柏油互相摩擦的路跑鞋。
這不是扯淡嗎?人家正常的路跑鞋200公裡下來,可能有的連花紋都在。你在水泥地上200公裡下來,估計都快磨到中底了。就憑這點,說你欺騙消費者都不為過。
三、鞋子老化過快:經常水洗+曬太陽了吧你?
鞋子這東西是不能經常洗的,一雙鞋一個禮拜洗一次算是很勤快的了。關鍵是水洗了之後,不能讓鞋子暴露在陽光底下曬的,陽光會加速鞋子老化、開膠的情況。
一般來說,鞋子用清水洗一下就可以了,儘量避免用清潔劑。而且洗完之後,可以選擇風乾、陰乾,但是不能直接放在陽光底下曬乾,或者是用吹風機烘乾。
總結起來,為什麼有的鞋子那麼不耐穿呢?原因無非就是買鞋、穿鞋還有質量這三個因素。
前面兩個,是我們消費者自己可以把控的,認清自己的腳型和經常會走過的路面情況,這樣再買相對應的鞋子就基本上不會錯了。後一個原因是商家決定的,至於哪些款式需要避雷的,相信現在網上也有很多相關的測評了,包括老魏自己也在以前說過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