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銀泉用自製樂器演奏
銅線和磁鐵就能彈奏美妙音樂,你相信嗎?在上周末央視的《是真的嗎?》節目中,江西師範大學物理與通信電子學院胡銀泉副教授展示了他的自製樂器,一根銅線、一塊木板,再加上一塊磁鐵就為現場觀眾演繹了一曲《菊花臺》,震驚全場。
銅線奏樂登上央視舞臺
一根普通的銅線,一塊木板,再加上一塊磁鐵,就能製作成樂器。日前,江西師範大學的物理教師胡銀泉登上央視舞臺,在全場觀眾的注視下,胡銀泉右手撥動銅線,左手持螺絲刀在銅線上滑動,一首觀眾耳熟能詳的《菊花臺》曲調通過擴音器傳遍全場,贏得滿堂喝彩。
「這個實驗,其實就是物理學中的電磁感應實驗,電可以生磁,反過來磁也可以生電,磁鐵和銅線構成了一個磁場,當我們用手指撥動銅線時,實際上就是讓銅線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切割後導線中就有電流產生,變化的電流通過導線傳到擴音器當中,讓我們聽到了不同音調的聲音。」胡銀泉介紹說。
兩年前曾因「花樣樂器」走紅網絡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胡銀泉的「花樣樂器」就開始在網絡上廣為傳播。在展示電磁感應定律的實驗中,當胡銀泉通過演示,讓聲音第一次通過銅線從擴音器中傳出來時,學生們很興奮,他們也對胡銀泉提出了新的要求:彈奏出音調,形成完整的樂曲。
為此,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胡銀泉開始研究物理和音樂的關係。「音符『do』對應的頻率是256赫茲,音符『fa』對應的是341赫茲,」胡銀泉通過頻率計測量,用畫筆在銅線上的相應長度上標記,最終有了新的突破,確定了銅線上每個位置的發音。同時,他找來了年輕人傳唱甚廣的《菊花臺》曲譜,識譜試彈,不出幾天功夫,胡銀泉就在學生面前用銅線彈奏出了《菊花臺》片段。
2015年3月,胡銀泉的學生們在網絡上發出了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正是他在課堂上用這套裝備彈奏《菊花臺》,一時間,這段視頻在網絡廣為流傳,胡銀泉走紅了。
自製教具讓物理定律「聽得見」
胡銀泉說,其實這不是他第一次將自製的「樂器」帶上講臺,自1985年他從事物理教學,30多年來他一直是這樣做的。在早年的教學中,胡銀泉一直探索如何把物理知識以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他當初只是想通過這樣的實驗,讓物理定律變得直觀。
由於胡銀泉教授的對象是物理師範生,實驗操作佔有很大比重。課堂演示實驗的大部分教具,都是他親手製作的。從教30餘年,他已經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教具。走進他的辦公室和實驗室,普通的水管制成排簫、塑料瓶製成的壎、銅線製成的二胡和小提琴……各式各樣的教具佔滿了角落,而製作這些教具原材料都是學生們日常生活所接觸的飲料瓶、餅乾盒、水管和廢棄網線。胡銀泉利用這些教具,能夠演奏出《梁祝》、《友誼地久天長》等不同曲目。
胡銀泉認為,製作這些教具,既是作為老師的責任,也是個人愛好。「一個教具,做複雜不難,做簡單才難。」
如今,自製教具、寓教於樂的理念被胡銀泉的學生們模仿、傳承,看著學生運用自己教學方法,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這給胡銀泉帶來了無限的愉悅。「把學生教好,讓學生喜歡我,他們才會知道怎麼讓學生喜歡他們。」
魏芙蓉南昌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雅楠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