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6月19日 /美通社/ --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按照條例規定,個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款200元,單位混裝混運垃圾最高或要面臨5萬元的罰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認證機構,TUV萊茵這些年來將德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帶進了中國市場。針對「垃圾分類」,TUV萊茵將利用其規範化建設和管理經驗,更不遺餘力地積極參與到中國的環保事業中來。
剛過去的「618」大促期間,各大電商平臺上,以「垃圾分類」作為關鍵詞隨手一搜,「垃圾桶」、「垃圾袋」、「垃圾分類標識貼紙」等默認熱搜詞躍然霸屏,各種與垃圾分類有關的商品都成了「爆款」,而其中大部分訂單都不約而同地發往了上海。
是的,上海即將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事實上,這並不是我國首次實行垃圾分類,但確是「史上最嚴」的一次。
時間倒退到2000年,我國確立了8個試點城市推廣垃圾分類制度,期間對部分試點城市進行補貼鼓勵,但由於人口數量眾多、垃圾成分複雜、配套清運條件不足等綜合因素收效甚微。
2010年,紀錄片《垃圾圍城》轟動全球。導演王久良兩年走訪記錄了北京周邊大大小小400多個垃圾場。這個被垃圾場圍成的北京「七環」如此觸目驚心,再次將垃圾分類、垃圾填埋和焚燒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或許在熱門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中能找到答案。節目組第一期就走進了杭州的垃圾填埋場:「杭州平均一天產生垃圾1.2萬噸,三年可填滿西湖。」不只是杭州,我國現在產生的垃圾總量正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長,城市垃圾處理能力嚴重不足。事實上,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垃圾分類能使人均生活垃圾產量減少三分之一,有效降低城市垃圾處理負荷。
目前,中國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堆肥。填埋由於建設簡單、處理簡便、運營費用低,與焚燒相比更環保,成為中國長期以來的主流垃圾處置方式,但這個方式長期以來也備受質疑。
全國城鎮(不含建制鎮)近2000座衛生填埋場中約有近50%填埋場滿負荷運轉,其中又有約一半的填埋場超負荷運轉。中國生活垃圾有機質含量及含水量均高的特點,生活垃圾中廚餘垃圾佔比高達60%左右、含水量高達50%以上。這些垃圾直接進入填埋場,經過發酵作用產生的高濃度有機滲濾液,會對周圍環境、地下水及土壤造成汙染,同時也會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此外,填埋場還存在惡臭、甲烷爆炸等填埋氣汙染與安全隱患等問題。一般來說,垃圾填埋場周圍多有大氣、水和土壤的三重汙染,而填埋場所產生的大量填埋氣體及垃圾滲濾液,可以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內持續對周邊環境及公眾健康構成嚴重汙染與威脅。
在固體垃圾填埋方面,以技術、嚴謹、安全著稱的德國人的經驗或許值得借鑑。
上世紀70年代末之前,德國普遍流行這樣一個觀點:由垃圾填埋產生的問題,自然界具有足夠的自我治療和消化的能力。此後,德國經歷了生活垃圾填埋無控制、無序的階段,直到在垃圾填埋場周圍的地下水發現大面積汙染。為了保護地下水資源和環境,德國政府從1980年起就著手邀請巖土和地質工程師對固體垃圾的安全填埋和運營設計提供專業服務,並在1986年啟動法律程序對垃圾的收集、填埋進行管理。
目前,德國對垃圾問題的基本處理原則 -- 降低垃圾量,重複使用和回收,使得多年來填埋垃圾數量不斷減少。為了降低垃圾填埋的庫容量和汙染風險,德國在1993年發布《德國生活垃圾技術指南》,要求生活垃圾必須經過處理,使其有機質和易分解物質含量低於一定標準,本身成為抵禦有害物質擴散的屏障後才能填埋,對沒有處理的生活垃圾不允許直接填埋。
為此,德國採用了多層隔離方案作為固體垃圾填埋的手段。垃圾填埋場作為儲藏固體生活垃圾的永久容器,其屏障(絕緣隔離層)必須能防止固體垃圾的有害物質遷移進入地基和地下水。
首先,在填埋前固體生活垃圾經處理後本身應起到一個屏障體的作用。這要求對用於填埋的固體垃圾進行嚴格的成分控制,依據有機質含量、有害化學物質的成分和數量將固體垃圾分為五類。此外,最重要的絕緣隔離層為底部襯墊層,包括密封單元和滲濾液收集系統。如果底部襯墊系統或其密封單元失效,天然地基就成為唯一的功能隔離層。所以,垃圾填埋場的選址應滿足天然地質屏障層的要求。垃圾填埋場完成運營後應在其頂部設置覆蓋層,防止有害塵埃、臭氣進入大氣,並阻止雨水進入垃圾體,覆蓋層系統包含密封和排水層以及植被再造層。
如今,上海「垃圾強制分類」的鐘聲即將敲響,這不僅僅與上海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關係到未來中國垃圾處理水平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未來人們的生存質量。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認證機構,帶有德國血統的TUV萊茵這些年來不僅見證了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更不遺餘力地積極參與中國的各項改革和進步。包括此次「垃圾分類」的重要舉措。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TUV萊茵工業服務建築與環保部,其在固體生活垃圾填埋巖土工程領域擁有悠久的歷史、領先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積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TUV萊茵就開始涉足研究、工程諮詢、審核、監控等服務,目前拜仁州的所有生活垃圾填埋場都經過了TUV萊茵工業服務的相關評估和審核。從1986年起,TUV萊茵每年舉辦垃圾填埋技術研討會,長期進行有關垃圾填埋場的各種研究,1997至迄今持續利用測滲計現場試驗對垃圾填埋場覆蓋層三種方案進行長期性狀的研究,並對德國垃圾填埋巖土工程標準的起草、編製做出了突出貢獻。
TUV萊茵也將德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帶進了中國市場。在中國,從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完整性服務,到環保技術服務,再到綠能及碳服務,TUV萊茵在工業、能源與環保領域憑藉豐富的經驗提供專業諮詢及驗證服務。特別是在垃圾焚燒廠的技術方面,TUV萊茵提供建廠可行性研究、工藝危害分析、設備安全風險評估、建廠工程監理、操作維護監督驗證等全方位的服務,幫助垃圾焚燒廠實現垃圾填埋及焚燒的規範化建設和管理。
大到一座垃圾填埋場,小到一個分類垃圾桶,人們當下的每一個舉動,都是為了地球生態,為了更久遠的未來。
那麼,垃圾分類,「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