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各類天體,比較普遍和常見的恆星和行星,其它還有像脈衝星,中子星,黑洞等比較特殊神秘的天體。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不管是恆星還是行星,它們都是有自己穩定的運行軌道,不會亂跑。比如太陽系八大行星都圍繞太陽公轉,而太陽雙圍繞銀心公轉。
可是自從今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播,讓很多人知道了星球並不一定需要穩定的軌道運行,它們也是可以自由流浪的。而流浪星球一詞進入了很多人的視野。事實上有關流浪星球一說,很早就被科學家提出了,隨著人類天文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科學家在銀河系也發現了不少的流浪星球。
可能不少人認為流浪星球就是流浪行星,只有行星可以流浪,可事實卻不是這樣,不僅行星有可能流浪,恆星也可以流浪,甚至像脈衝星,中子星這樣的密度超級大的神秘天體同樣也有可能會成為流浪星球。其實這裡所謂的流浪,指的是它們並沒有遵循所在宇宙時空的運行大趨勢。比如我們的太陽,雖然他以每秒鐘220公裡的速度在運行,但是它的運行趨勢和銀河系的旋轉趨勢是一樣的。所以太陽並不是流浪恆星。
可能有人認為流浪行星,流浪恆星在宇宙中非常少見,只有極少數的行星或恆星能夠成為流浪星球,可是根據科學家的觀測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流浪行星可能在宇宙中是普遍的存在,其數量絕對超出我們想像。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內的流浪行星數量可能至少有數百億顆。而流浪恆星的數量雖然遠沒有流浪行星多,但是數量也絕對不少。
一顆行星,恆星或其它天體能夠成為流浪星球,那麼它們的速度必然要比有著穩定運行軌道的天體快很多,否則早就被宇宙中的大質量天體的引力拉扯成為了穩定軌道的天體,也就不會再自由流浪。那麼銀河系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流浪星球是誰?
2019年3月19日美國天文學會宣布有一顆被命名為PSR J0002 6126的脈衝星正在銀河系中超高速穿行,它是一個恆星殘骸,是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候誕生的。脈衝星和中子星一樣是宇宙中單位密度最高的天體,像地球這樣的天體如果壓縮成中子星,可能只有足球那麼大,可見其密度之大。
而脈衝星其實也是中子星,直徑一般不會超過20公裡,可就算是如此小的脈衝星,它們的質量卻可以跟一顆恆星相比,而且威力更強。如果一顆恆星成為流浪行星,在宇宙中流浪的話,有可能不小心撞擊到其它的恆星或天體,可能就會因撞擊而分崩離析。
可是一顆中子星如果成為流浪天體,誰擋在它的前面誰就會倒黴,沒有什麼天體敢跟中子星碰撞,即使是恆星也不行,最後中子星沒事繼續前行,而恆星可能就完蛋了。
科學家在2019年3月19觀測發現的這顆名為PSR J0002 6126的脈衝星,它非常不巧的正好成為了一顆流浪星球,而且中子星成為流浪天體是非常罕見的。它目前的速度非常快,在銀河系中超高速穿行,初步觀測發現它的速度達到了每小時近400萬公裡,也就是達到了不可思議的每秒約1100多公裡。
這裡的速度遠遠超出了炮彈出膛的速度,是炮彈速度的580~1200倍。以這個速度從北京到上海只需要一秒鐘就可以到達,從地球到月球只需要6分鐘。這是人類多麼渴望的一種速度,如果我們的飛船有這樣的速度,探索太陽系內的各個星球也就非常方便了,而且也有了走出太陽系的希望。
由於這顆脈衝星的流浪速度實在是太快,目前它離最初發生超新星爆炸的中心位置已經有53光年,並且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拉出了一條長達13光年的尾巴,這就是脈衝星這種宇宙密度最高天體的風採,即使流浪也與其它的天體不同,它用壯觀的風採告訴前進道路上的天體:「你們要小心了,誰要是被我撞上,那你們只能自認倒黴」。
那麼這顆脈衝星是如何成為流浪星球的?按道理來說,大質量恆星生命走到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炸的時候,中心處形成的肪衝星基本會在原位置附近運行並產生超高的自轉速度,很少有脈衝星流浪的事件發生。如果宇宙中的肪衝星,中子星都成為流浪星球的話,那可是宇宙的災難,這種災難不比黑洞吞噬的影響小。黑洞能夠撕裂吞噬恆星,行星,可它未必能夠撕裂密度超級大的中子星。
科學家猜測這顆流浪脈衝星有可能是在發生超新爆炸的時候,產生的強大能量沒有在各個方向上均勻噴射,使得脈衝星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差,從而給它提供了一個極快的初速度。以它現在的速度,預計它最終會飛出銀河系,成為河外星際空間的的流浪星球。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