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少有人主動報考哲學專業,原因很簡單,這種純理論化的基礎專業,幾乎沒有明確的就業方向。只要填報過志願的同學,都知道生化環材是四大勸退專業,但哲學很少有人發聲,也沒人去勸退,難道讀了該專業的同學都覺得哲學專業好,也可以找到滿意的工作嗎?其實真正的原因還挺特別的。
首先哲學專業的同學數量很少,報志願的時候就能發現只有比較好的學校才有專門的哲學專業,全國只有三十幾所學校有這個專業,而且規模不大。在人數少的情況下就業市場其實相對來說很好消化,跟其他文科專業一樣,去國企外企或者政府部門的很多。985大學的哲學專業開新生會的時候會說「我們哲學系的就業率高於大多數計算機專業」,其實這不是段子,從學校的統計數據上來說某種程度上是真的……因為工科院系基數大,總有因為打遊戲畢不了業的同學,自然會拉低就業率。對於只有二十幾個人的哲學系每個人都會順利畢業有去處,那可不就是就業率高了。
其次學哲學的同學本身對靠本專業賺錢的熱情不高,「哲學」一聽就是不賺錢的專業。所以很多選擇讀的同學一般家境確實比較殷實,主要是因為個人志趣。對哲學是真愛,自然不會發聲勸退該專業。
最後哲學培養的諸多思維能力使大家轉行較為容易,繼續深造讀研讀博做學術研究,考取教師資格證做老師也可以。當然從政、去國際組織、金融行業的比較多,大多同學比較樂天安命,不會為這些過於煩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