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DisplaySearch最新針對低溫多晶矽TFT LCD的研究指出,2007年全球低溫多晶矽(LTPS,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的面板產值可達70億美金, 佔所有TFT LCD產值840億美金的8%,由於低溫多晶矽持續而穩定的在手機,數位相機等小尺寸的面板不斷的增長,加上有機發光二極體平面電視(OLED TV)所用到的OLED顯示器也逐漸轉向以採用低溫多晶矽做主動矩陣的背板, 預計低溫多晶矽的市場仍會穩定的增長,預計到2011年時,全球低溫多晶矽TFT LCD的產值可達94億美金。
DisplaySearch表示,低溫多晶矽TFT LCD的主要特點在於其以較低溫度的製程在面板上實現多晶矽(Poly Silicon)而非傳統的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 而多晶矽的特點在於其電子的移動速度快,而且可以直些在玻璃基板上實現更多的驅動電路,因此可以實現較高的解析度以及較精細的畫面,以及更高的面板亮度,並達到更省電的效果等等;因此低溫多晶矽低溫多晶矽(LTPS, 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的面板的應用雖然相當廣泛,但在重視省電,高解析度和動態效果的手持式移動裝置面板上應用的趨勢更明顯,目前是以手機與數位相機佔大多數,不過DisplaySearch中華區總經理謝勤益也特別指出, 雖然低溫多晶矽的面板規格比傳統的非晶矽面板較佳,也比較省電,但由於許多手機及數位相機的廠商對於低溫多晶矽的價格要求與一般非晶矽的面板相差無幾,加上低溫多晶矽使用的光罩數較多因此良率提升較有難度,因此LTPS的普及也面臨一些挑戰。
DisplaySearch表示,就產能而言,為了低溫多晶矽TFT LCD的市場需求,除了有面板廠興建新廠並鎖定低溫多晶矽製程之外,許多面板廠也將原有的4代線以及4代以下的生產線進行設備改造,將原本生產非晶矽的設備改造成低溫多晶矽,例如友達與奇美的3.5代線, 韓國三星與LPL的4.5代線,另外日本的Sharp,Hitachi,TMDisplay (東芝松下),Epson,Sony等等也都逐漸將4代線及以下的產能轉成低溫多晶矽,以配合日系面板廠走高單價以及高解析度的路線,而值得注意的是Sharp,TMDisplay (東芝松下)也持續將在2008年及2009年興建新廠擴建其低溫多晶矽TFT LCD的產能,而韓國的手機面板大廠Samsung SDI也計劃興建一座新的專業生產低溫多晶矽手機面板廠, 以2007年而言,Sharp為全球主要低溫多晶矽TFT LCD( Sharp稱之為CGS)的產能領先者,以產能面積而言,其產能市場佔有率為28%,其次為日本的TMDisplay (東芝松下)的26%,以及臺灣統寶光電(TPO),其產能市場佔有率為14%,Sony則排名第四,產能佔有率為10%,第五名則為產能佔有率5%的Epson。
以2007年上半年而言,在所有手機的面板當中,低溫多晶矽TFT LCD的比重為20%,而非晶矽TFT LCD為38%,彩色STN則為28%,其餘為黑白STN以及OLED等等,但以數位相機的面板而言,低溫多晶矽TFT LCD的比重則高達64%。
另外,以中小尺寸(10吋以下)的低溫多晶矽面板而言,2007年的上半年中小尺寸低溫多晶矽面板的出貨達到2億1千四百萬片,涵蓋了數位相機面板、手機面板、遊戲機、PDA、手持式多媒體播放器等各種尺寸,其中出貨數量最多者為Sharp, 出貨數量市場佔有率為39%,其次為臺灣的統寶光電(TPO), 其市場佔有率為21%,其次為Sony 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