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迴檢察組》做為《人民的名義》的姊妹篇,觀眾們期盼了整整三年。終於,在十二月初,上線播出。但是播出後,卻讓觀眾們大失所望,開播至今,豆瓣評分僅有6.6分,這讓不少人感到困惑,同一題材的劇集,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呢?難道是劇組的配置問題麼?
首先,先從演員上分析。兩部電視劇的演員陣容都很強大,甚至像吳剛、丁海峰這樣的老戲骨,在兩部劇中都有著很精彩的表現。那或許是主演的問題?雖然陸毅在《人民的名義》中表現不俗,但是于和偉作為一個老戲骨,演戲實力不容置疑。與前一部相比,演員陣容絕不會是失敗的原因。
既然不是演員的問題,那麼或許是導演的原因?很不巧,兩部電視劇的導演是同一個人。既然製作班底相同,那麼播出反響差距這麼大,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小編認為,很大程度上與劇本的編排有關。
《人民的名義》的編劇周梅森,因為曾經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所以對於官場十分熟悉,從他的作品《國家公訴》、《人間正道》中不難看出,他對於此類型電視劇的編劇非常擅長。
反觀《巡迴檢察組》,它的編劇是餘飛。雖然餘飛在編劇上很有才華,但是他更擅長的是警匪片,《重案六組》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雖然《巡迴檢察組》是《人民的名義》的姐妹篇,但是看起來卻風格大不相同。
除了編劇之外,劇中的許多人物在角色詮釋上還有所欠缺。許多領導層的人物選擇的演員,並不能很好地表現出應有的氣場。而《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的演技深入人心。對比之下,高低立現。
因為劇中演員大多是演技高超的老戲骨,所以在搭戲時,年輕演員的不足就被無限放大。女主角韓雪雖然氣勢很足,但是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破壞了整個角色的感覺。
其實,整部劇集的優點不少,畢竟製作陣容強大,表現的效果不會太差。但是劇集在拍攝時,打著《人民的名義》姊妹篇的旗號,讓觀眾對它產生了極高的期待,在點評時對它也就有了更高更嚴格的標準,一點細小的不足也會引起觀眾的不滿。
再加上劇播到現在,讓許多觀眾沒有捋出頭緒,案件的前期鋪墊過於冗長,案件與案件又一個套一個,找到的線索也不明確,觀眾看得糊裡糊塗。雖然這樣的劇情設計能夠吊起觀眾的胃口,但註定剛播出時觀眾不會太滿意。如果後續的劇情能夠保證質量,到劇集結束時也能夠挽回口碑。
但劇集中最令觀眾感到厭煩的是,無時無刻的穿插著廣告。作為一部正劇,劇情應該嚴肅認真,在這樣的氛圍中時不時出現的廣告,讓觀眾常常出戲,可能這也是讓觀眾們評出低分的最重要原因。
目前全劇已經播出將近一半,現在看來,它的口碑不會超越《人民的名義》成為下一部經典,但是如果後續劇情不崩塌,演員們演技接地氣、不浮誇,這部劇還是能夠取得一個比較好看的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