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在解放路某小區居住的周大媽就格外心煩。原因是,天太熱,需要開門窗通風,樓道裡卻不時傳來吆喝聲,有時傳來拍手或跺腳的聲音。這是晚回家的鄰居在「叫」亮聲控燈。
其實,周大媽家樓道裡安裝的聲控燈,剛開始靈敏度特別高,有點動靜就會亮起來,但時間長了,燈就不那麼「聽話」了。於是,鄰居們為了「叫」亮聲控燈,要麼跺腳、拍手,要麼大聲咳嗽或者喊上一聲。這些聲音在白天聽來可能動靜不大,可到了晚上,就會讓周大媽十分煩惱:「我和老伴都有些神經衰弱,只要動靜稍微大點,我們就會被驚醒,實在是沒辦法睡好覺。」
聲控燈因為省電和方便,現在已經成為不少小區樓道裡首選的照明燈具。然而,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在不少安裝了聲控照明系統的小區樓道裡,一到夜深人靜,一曲曲「樓道交響曲」便開始上演,使本來為居民提供方便的聲控燈變成了「擾民燈」!
提起聲控燈成了「擾民燈」,很多市民都有體會。家住澗西區天津路的張女士說:「樓道裡的聲控燈特別鬧心,回來晚的鄰居也不考慮別人是否已經休息了,總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喊上一嗓子。我家才1歲多的小孫子,每天晚上都要被驚醒好幾回。」
為此,一些市民建議物業部門及時更換敏感度下降的聲控燈,或改用其他照明方式,讓聲控燈引起的擾民現象從此銷聲匿跡。
據了解,目前,在一些城市已經將住宅樓的聲控燈換成觸摸感應燈,還有的地方採用的是人體紅外感應燈。人體紅外感應燈是採用先進的集成電路和精密電子元件組合成的照明系統,無需聲音和開關控制,就可達到人來燈亮、人走燈滅的奇妙效果,且可以做到白天不亮晚上亮。
但一些市民認為,改用照明燈具固然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全部改裝,恐怕會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應該是提高市民的素質。
家住八一路的一位離休幹部反映,和他家同住一棟樓的幾個小青年,經常是半夜才回來,一上樓就開始用力跺腳,樓裡幾位上年紀的人經常被他們重重的腳步聲驚醒。有幾次,老人們出門提醒他們不要影響別人休息,他們總是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
這位老幹部呼籲,要設法使晚歸的市民意識到,晚上是正常的休息時間,應多考慮一下他人的感受。同時,小區物業管理方面以及社區居委會要開展相關宣傳,儘量消除這些「不和諧音符」。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鄰裡和諧,體現在對若干小矛盾的包容以及換位思考上。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將贏得別人的尊重。互相間的尊重,帶給我們的將是更加和諧的社會,更加和諧的生活。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