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7時,急促的警鈴響起,嶽陽市消防救援支隊南湖消防救援站戰鬥班班長毛實雄心中第一個反應是:果然要出警了。
從2012年8月進入南湖站,每一年的夏天,毛實雄都會戰鬥在抗洪救援的一線。經驗告訴他,7日晚的雨太不一般了,「雨太大了,只希望不要下太久。」
當天,嶽陽中心城區6小時累計雨量達到167毫米,刷新了嶽陽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嶽陽城區正式啟動防汛Ⅰ級響應,毛實雄也和隊友們又一次戰鬥在了抗洪一線。
「我們之前已經疏散過一次,但沒想到雨一直不停,水位漲得太快了,之前地勢高的地段現在都淹了。上面還有些老人、體弱多病的居民,都困在了家裡。」呂仙亭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
可現場的情況卻不太樂觀。「積水太深了,救援環境又不好,很多巷子都特別窄,皮划艇劃不進去。」毛實雄和隊友們只能先將皮划艇劃到離被困群眾房屋最近的地方,然後下水帶著皮划艇遊向房屋。此時積水基本已淹沒了所有民房一樓。幾乎每一戶都要靠人先遊進去,再帶著皮划艇進去,出來的時候,人就在水裡推著皮划艇前進。
「奶奶,您老慢一點啊,搭了個梯子在外面,我們扶著,不怕咯。」「大爺,您不著急啊,我們就來啦,上船的時候小心一點。」一一確認被困人員位置後,毛實雄和隊友們以最快的速度將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
「這裡只有最裡面有一位腿腳略有不便的大姐需要轉移了。」得益於辦事處與社區對居民信息的精準掌握,已經奮戰了2個多小時的毛實雄和隊友感到了些許輕鬆。
「誰知道,困難留在了最後。」毛實雄和隊友發現,該被困居民住在了一條長長的巷子的盡頭,而這條小巷,只容得一個人遊過去,更不用說皮划艇了。
毛實雄決定讓隊友們在皮划艇上多休息一會,他去將被困人員帶出來。「進入汛期,我們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其中就有如何遊泳救援的技能學習,救援技能掌握到位,底氣還是很足的。」
但事情沒有想像中容易。
到達被困人員屋外的毛實雄發現,積水已有2米深,而被困人員的民房一樓大門是鎖上的,此時已浸在水中,只留下了不到50公分的頂,二樓的窗戶則離地面3米有餘,即使能搬來梯子,也沒法夠得到。因為大雨一直沒停,水位仍在不斷上漲,被困人員的情緒已經被緊張害怕所佔據,不停地向救援人員呼救。
「不要擔心,我就是來救你的,千萬別著急,你相信我,我一定會把你安全帶出去。」毛實雄不斷安慰被困人員。
可怎麼辦?毛實雄犯了難。要從水中攀上窗戶不容易,即使是攀上了窗戶,想要安全將人救出來,大門就必須打開。「不能拖!」毛實雄當機立斷:潛下去,去開門!
接過被困人員扔下來的大門鑰匙,毛實雄深吸一口氣,一個猛子扎了下去。混濁的積水讓人無法看清水下,毛實雄只能上上下下摸索小小的鎖孔。通過多次努力,他終於將鑰匙成功插進了鎖孔。誰知,大門竟從裡面反鎖上了!
問題又回到了原點,只能想盡一切辦法爬窗戶了。「其實爬窗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才是最困難的,因為當時已經救了不少人,我又一直泡在2米多深的水裡,確實也有些疲憊了。」
毛實雄觀察過後決定:「先找到巷子裡一個打開的大門,想盡一切辦法撐上去,然後爬上窗口,再又下到被困人員所在的位置,給她穿上救生衣,頭部戴上救生圈,然後又潛下水去把大門打開。」有了上次的經驗,加之門內的鎖比門外的鎖孔容易找,毛實雄不一會兒便打開了門鎖。
「別緊張,你放鬆,相信我就好,馬上就安全了。」毛實雄一邊安慰被困人員,一邊帶著她慢慢遊過狹長的巷子,終於,成功了!
此時,已過中午12點。
回到消防站的毛實雄決定衝洗一下滿身的泥濘與疲憊。
「叮鈴鈴……土橋一名腿腳骨折的老人被困,出動搶險救援車。」來不及多收拾,毛實雄和隊友們又踏上了救援之路。
瀟湘晨報記者駱一歌 通訊員 童瀅瀅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