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為皮膚科的常見病。現代醫學治療本病主要以抗病毒(鹽酸嗎啉胍、肌注聚肌胞)、口服止痛劑(複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皮質類固醇激素(潑尼松)治療,療效尚不確定,且病程較長,至今尚無治療本病的針對性口服和外用藥。
中醫學將本病稱之為「纏腰火丹」「蛇串瘡」「蛇丹」「蜘蛛瘡」等。中醫治療本病療效滿意迅速,痊癒率高,副作用少,崇尚用二味拔毒散(雄黃、明礬各等份)。
二味拔毒散首見於《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該書記載:「二味拔毒散此散治風溼諸瘡、紅腫痛癢、疥痱等疾甚效。明雄黃、白礬(各等分),上二味為末,用茶清調化,鵝翎蘸掃患處。
癢痛自止,紅腫即消。」並在後面編寫了方歌:「二味拔毒消紅腫,風溼諸瘡痛癢寧,一切肌膚疥痱疾,雄礬為末用茶清」。
《外科大成·卷二》收錄並改名為二味消毒散。應用二味拔毒散,方法是將雄黃、明礬各等份,研成細末,用雞蛋清調成糊狀,然後塗敷於患處。
該散外敷治療本病具有迅速止痛、縮短療程、防止局部感染而對皮膚刺激甚小之特點。查現代文獻,也有相同或相關之報導。
如艾儒棣用二味拔毒散治帶狀皰疹29例,3~10天痊癒;何毅用雄黃、明礬、蜈蚣共研細末,用香油或冷開水調成糊狀,搽敷患處,每日3~4次。
治療帶狀皰疹39例,全部治癒(《中醫藥治癒帶狀皰疹29例》)。
何毅用五味解毒散(雄黃100克、明礬90克、生甘草、滑石各80克、黃丹30克)共為細末,香油調糊,外塗患部。治療本病98例,治癒96例,顯效2例,總有效率100%(《五味解毒散外敷治療帶狀皰疹98例》)。
包佐義等用複方雄冰礬糊(雄黃、枯礬、青黛各10克、冰片2克)共研細末,用2%普魯卡因注射液2毫升×10支,75%酒精100毫升混合成糊狀,外塗患處,每日2次,治療本病41例,結果:全部治癒(《複方雄冰礬糊治療帶狀皰疹41例》)。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雄黃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明礬也能抑菌,體外實驗對多種革蘭陰性、陽性球菌和紅色癬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二者合用,具有抗菌消炎、收斂防腐作用。
《瘡瘍外用本草》證實用本散治麻風反應之神經痛,於用藥10~15分鐘即可止痛,24小時後將藥去掉,即可使粗大神經變細變軟。
可見,本散治療帶狀皰疹療效好可能與其使神經變細變軟有關。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關於更多健康方面的資訊,請關注」康盛好方「公眾號。由於留言區受限,有需要諮詢或留言互動的,可以在公眾號後臺留言,我們看到後會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點擊播放 GIF 0.0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