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逢夜深人靜的周末,電視臺總愛播放一些老牌懸疑電影。讓我猶記至今的,當屬《大偵探波羅》、《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這三部。那時,我們將此類影片統稱為「破案片」。
後來才知道,這些經典影片,全部改編自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的小說。這位被譽為「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的天才女作家,讓無數人愛上了邏輯推理文學或影視作品。在所有以她小說為藍本改編的電影中,有一部曠世之作不得不提,那就是名垂影史的懸疑佳作——《控方證人》(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控方證人》誕生自1957年,由傳奇導演比利·懷德(Billy Wilder)執導。該片上映至今已有63個年頭,時間見證了它的偉大與不朽。
對於後繼電影人來說,這部電影儼然是教科書般的存在,致敬與翻拍更是屢見不鮮。1982年,艾倫·吉布森以彩色影像重新演繹黑白經典,大獲成功。2016年,BBC又在聖誕節期間推出兩集電視劇版。在不久的2022年,本·阿弗萊克與馬特·達蒙的翻拍版也將與影迷見面。
作為上世紀50年代的影視產物,《控方證人》非但沒有被流逝的時光所埋沒,反倒是愈陳愈香,歷久彌新,沉澱出了一種古樸而沉穩的迷人氣質。
時至今日,這部影片依然穩坐各大高分懸疑影片榜單的首席寶座。豆瓣9.6分,好於99%懸疑片,僅與9.7分榜單冠軍《肖申克的救贖》相差0.1分!
這部黑白老電影究竟有何魅力?能在觸目皆是的同類型影片中獲得如此讚譽?在我看來,這和它嚴絲合縫的敘事邏輯與張弛有度的劇情氛圍密不可分。
作為一部懸疑電影,最怕的就是遭人劇透。早在那個年代,意識超前的比利·懷德導演就在片中加入了「官方防劇透」公告。本著不影響觀影體驗的原則,我們來簡單看下劇情。
影片將時間地點設定在20世紀中期的英國倫敦,講述了一名英國刑辯律師為謀殺罪嫌疑人辯護的故事,充滿懸疑色彩。
韋菲爵士是倫敦名聲在外的刑辯律師,因身體原因,他決定退居二線,不再受理刑事案件。但隨著一位背負謀殺之嫌的英俊男士登門委託,他的退休計劃暫且擱淺。
律師以自己發明的一套「鏡片反射法」對男子進行詢問,憑藉多年從業經驗排除了他的嫌疑,尤為自信從容。
這位男子名叫沃爾,是一名退伍軍人,不久前他結識了一位富有的寡婦,與之關係密切。一天夜裡,富婆慘遭謀殺,而案發當夜,沃爾正巧和死者在一起,自然也就成了頭號嫌疑人。
調查結果顯示,富婆死亡時間在晚上9點半至10點之間。而沃爾稱他在9點26分就已回到家中,妻子可以作證。
案發之前,富婆對遺囑進行了修改變更,將8萬英鎊留給了沃爾。此番舉動,更是加重了沃爾的嫌疑。他的命運,此時全然掌握在唯一的證人——也就是他妻子克裡斯汀手中。
庭審期間,經驗豐富的韋菲律師遊刃有餘,巧妙化解掉控方攻勢,審判結果正朝向對當事人有利的一面推進。
事發當晚,富婆家中的老女傭成了關鍵證人。按照她提供的證詞,當晚9點25分,她在隔壁聽到了沃爾與女主人的談話聲,作案嫌疑重大。
但老女傭的說辭,很快被韋菲律師推翻。庭審之前,他對其展開了調查,並從醫療記錄中調出了她申請助聽器的明細事項。
試想一下,一位嚴重耳背的老人,如何能隔著厚重牆壁清晰判斷出當事人的聲音?另一方面,在富婆變更遺囑前,直接受益人正是這位老女傭。而沃爾的出現,讓她這份巨額遺產化作泡影。因此,她有足夠的理由和動機作偽證。
老女傭的證詞被推翻,讓韋菲律師和沃爾朝向勝訴邁進一大步。無形之中,案件似乎有了讓眾人難以再產生懷疑的結果。
但就在這關鍵時刻,控方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本案唯一能為沃爾做不在場證明的妻子克裡斯汀,竟然臨陣「反水」,做起了控方證人。
克裡斯汀表示——案發當晚,丈夫沃爾回家時已經10點10分,並非他口口聲聲強調的9點26分。此前她之所以說謊,全因丈夫教唆使然。
妻子證詞一出口,全場譁然,本該板上釘釘的結論被推翻,頃刻間發生360度大反轉。韋菲律師一時之間對策全無,審方宣布暫時休庭。
作為法庭上的「常勝將軍」,韋菲爵士感到了深重的壓力。正值一籌莫展之際,一位神秘女人打來電話,聲稱可為本案帶來驚天逆轉。在層層迷霧中,案件變得愈發撲朔迷離,充滿懸疑色彩……
至此,即是整個故事的「外骨骼」,其內在核心及整個案件的真相,將在後續劇情中持續高能上演!在此不予劇透,還請各位諒解,親自觀看。
《控方證人》一片之所以能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和阿加莎·克裡斯蒂精彩的小說藍本,以及比利·懷德出色的場面調度密不可分。而令它影史垂名的真正原因所在,當屬影片最後8分鐘內的3次極限反轉,可謂登峰造極!
正如一位影迷朋友評論所說:
神反轉構成一道敘事螺旋線,神演技撐起每處細節幾無破綻。峰迴路轉、懸念疊生、完全自洽,每一個環節都緊張而充實,沒有任何疏漏。結尾也太漂亮了!嘆為觀止!
《控方證人》這部電影的出現,無疑是邏輯類懸疑片的一座裡程碑。它精彩紛呈,百轉千回,鬼斧神工。
無論是跌宕起伏的劇情設置,還是劍拔弩張的控辯對弈,抑或是驚為天人的極限反轉……所有這些前瞻性思維與跨越式創作理念,都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竟然來自於遙遠的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