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是中國人夏日宵夜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世界上大多帶「龍蝦」二字的生物都可以吃,但也有例外——樹龍蝦。樹龍蝦是一種竹節蟲,它們曾經被科學家上世紀30年代宣布滅絕,直到本世紀又發現有成年個體存活。不過科學家一直不明白它們是如何演化出如此獨特身軀。
樹龍蝦 (tree lobster) ,學名叫豪勳爵島竹節蟲,不會飛行,它們體長一般為12釐米。目前主要分布在澳洲豪勳爵島東南23公裡處一個叫波爾斯金字塔的孤島上(據說豪勳爵島的樹龍蝦被人帶去的老鼠吃光了)。和其他竹節蟲的肢體幼細不一樣,雄性樹龍蝦長得特別粗大(雌性後肢纖細),而且後肢也較強壯,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在上周六(6月22日)的生物學聯合學術會議上,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的Romain Boisseau領導的團隊發現研究稱,樹龍蝦蟲獨特身軀或與交配有關。以為學者對樹龍蝦強壯的後肢提出了一些假說:如雌性樹龍蝦可以自我繁殖,無需依靠雄性,所以雄性演化出更強壯的肢體,強行捉著雌性竹節蟲交配;再如就是保護自己。
但團隊通過反覆觀察雄性樹龍蝦「強行」捕捉雌性樹龍蝦交配的片段,未有發現雌性樹龍蝦出現有反抗動作。此外,雖然雄性樹龍蝦有強壯的後肢,但是受捕獵風險卻與雌性樹龍蝦是一樣的。這表明它們演化強壯的後肢不是為了保護自己。
雖說雄性樹龍蝦有個超強壯的後肢不是用來保護自己,但也跟它們交配有關,即和同類較勁,爭取更多與雌性交配機會。樹龍蝦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洞裡,而雌性一般到天黑才出來,停留在樹叢中一小時,然後才去覓食。雄性樹龍蝦就是爭取這段時間,儘快與其交配。
團隊通過反覆觀察樹龍蝦的習性發現,這時雄性樹龍蝦不僅會提前「出洞」,更會儘快尋找有利位置,甚至與其他雄性打鬥。肢體較大的雄性樹龍蝦會將下肢擺放在競爭者身上,嘗試趕走它們。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員更留意到,更強壯的雄性樹龍蝦比其他較弱小的競爭者有多兩倍交配機會。有學者表示,這結論或許給大家帶來新的方向,昆蟲演化中性選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