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爆炸產生光和能量,那麼能量和光,怎麼才能再變回成物質?

2020-05-30 博科園

宇宙大爆炸開始幾分鐘後,產生了物質和反物質的第一批粒子,現在我們熟悉從營火到原子彈一切事物中的相反過程:即物質產生能量,但很難再現從光到物質的關鍵轉變。現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阿列克謝·阿雷菲耶夫領導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一組新模擬,為利用光製造物質指明了方向。這一過程首先將高功率雷射對準目標,以產生與中子星一樣強的磁場。

原子彈爆炸產生光和能量,那麼能量和光,怎麼才能再變回成物質?

這個場會產生伽馬射線輻射,它們相互碰撞,在最短的瞬間產生物質和反物質粒子對。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副教授阿雷菲耶夫(Arefiev)表示:在發表在《物理評論應用》期刊上的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方法,東歐極限光基礎設施(ELI)高功率雷射設施的實驗者可以效仿,在一到兩年內產生真正的結果,其研究結果使科學家能夠首次探索宇宙中的一個基本過程。

駕馭超高功率的能量

研究團隊在相對論雷射-等離子體模擬小組的同事們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如何創造超強、定向的能量輻射光束,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的部分支持。研究指出: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法是將高功率雷射對準一個目標,以產生一個非常強的磁場,從而釋放出強烈的能量釋放。瞄準密集目標的高強度、超短雷射脈衝可以使目標變得「相對透明」,因為雷射中的電子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有效地變得更重。

原子彈爆炸產生光和能量,那麼能量和光,怎麼才能再變回成物質?

這可以防止雷射的電子移動以保護目標不受雷射照射。當雷射推過這些電子時,它會產生一個與中子星表面引力一樣強的磁場,比地球磁場強1億倍以上。說這一切都是在一眨眼之間發生,一點都不誇張,磁場存在100飛秒(飛秒是十分之一秒-一千萬億分之一秒)。但是「從雷射的角度來看,這個場是準靜態的,話又說回來,從雷射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壽命可能比宇宙的壽命更長。在這種情況下,高功率雷射器是在數拍瓦範圍內的雷射器,一拍瓦是一百萬瓦。

原子彈爆炸產生光和能量,那麼能量和光,怎麼才能再變回成物質?

相比之下,太陽向地球整個高層大氣提供了大約174拍瓦的太陽輻射,一支雷射筆可以為Power Point幻燈片提供大約0.005瓦的功率。之前的模擬表明,雷射器必須是高功率的,並且瞄準一個微小的光點,才能產生足夠強的磁場所需的強度。新模擬表明,通過增加焦點的大小,並將雷射功率提高到4拍瓦左右,雷射的強度可以保持不變,仍然可以產生強大的磁場。模擬結果表明,在這些條件下,磁場的雷射加速電子刺激了高能伽馬射線的發射。

粒子對

其中一個有趣的事情是(電子-正電子對產生)物質和反物質的成對粒子。這些粒子可以通過兩個伽馬射線束碰撞或一個伽馬射線束與黑體輻射碰撞而產生,黑體輻射是一個吸收落在上面的所有輻射的物體。科學家們之前已經完成了從光到物質轉變的壯舉,特別是在1997年史丹福大學的一次實驗中,但那種方法需要額外的高能電子流,而新方法「只是用來產生物質的光」。

原子彈爆炸產生光和能量,那麼能量和光,怎麼才能再變回成物質?

史丹福大學的實驗「大約每100次就會產生一對粒子」。一項僅用光創造物質的實驗,更接近地模擬了宇宙最初幾分鐘的情況,為希望了解更多關於這一關鍵時間段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改進的模型。這項實驗還可以為研究反物質粒子提供更多的機會,反物質粒子仍然是宇宙組成的神秘部分。例如,科學家們好奇地想要更多地了解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似乎比反物質多,而這兩者應該是等量存在的。

原子彈爆炸產生光和能量,那麼能量和光,怎麼才能再變回成物質?

博科園|研究/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研究發表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DOI: 10.1103/PhysRevApplied.13.054024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原子彈爆炸產生光和能量,那麼能量和光,怎麼才能再變回成物質?
    宇宙大爆炸開始幾分鐘後,產生了物質和反物質的第一批粒子,現在我們熟悉從營火到原子彈一切事物中的相反過程:即物質產生能量,但很難再現從光到物質的關鍵轉變。現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阿列克謝·阿雷菲耶夫領導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一組新模擬,為利用光製造物質指明了方向。這一過程首先將高功率雷射對準目標,以產生與中子星一樣強的磁場。
  • 物質燃燒產生了光和能量,那麼能量和光,怎麼才能再變回成物質?
    宇宙大爆炸開始幾分鐘後,產生了物質和反物質的第一批粒子,現在我們熟悉從營火到原子彈一切事物中的相反過程:即物質產生能量,但很難再現從光到物質的關鍵轉變。現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阿列克謝·阿雷菲耶夫領導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一組新模擬,為利用光製造物質指明了方向。這一過程首先將高功率雷射對準目標,以產生與中子星一樣強的磁場。
  • 物質轉化能量很容易,為何能量轉化為物質卻很難?這裡告訴你原因
    其實木頭沒有消失,它只不過從木頭的形態變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微小固體顆粒和其他物質,還有釋放熱能,而這些物質和能量未來經過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之後依然可以變回一塊木頭,所以本質上木頭並沒有消失,它只不過暫時從木頭變成其他物質,並且還轉化成一部分能量,這就是質能守恆定律,根據質能守恆定律,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能量同樣也可以變回物質,不過這僅僅是理論上的結論,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物質轉化為能量隨處可見,
  • 原子彈爆炸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
    那麼為什麼會釋放這麼大的能量呢?核裂變的能量有多大呢?這裡要提到一個方程:E=mc²(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c表示光速),這是由德國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的。裂變過程中粒子反應前和反應後的質量並不相等,反應前的粒子質量要略大於反應後的粒子質量,虧損的質量就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
  • 原子彈爆炸證明了質能公式?
    物理學荒唐10:原子彈爆炸證明了「質能互變」公式? (相對論物理學20大荒唐連載)科技日報2017年5月12日有美國普渡大學博導某教授的一篇文章,關於」科學探索無捷徑」, 說愛因斯坦的質能相當性公式E=mc^2被原子物理學的實驗廣泛證實,1945年美國的原子彈爆炸,把許多科學家對相對論的疑團一掃而光!
  • 任何物質,只要1克就能變成90兆焦耳的能量
    這個公式是說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34;的個數沒變,質量變輕了。具體來說為啥變輕了?後來一想,這缺少的這部分質量,變成能量釋放出去了。也就是質量轉換成能量了,不然這質量哪裡去了?就說明一部分能量轉換成質量儲存了起來,以壓低它的速度讓它漸漸慢下來,給再多的能量它就越來越重,你永遠不可能讓它超過光速。
  • 極樂世界:能量和物質的高級轉換
    質能互變公式是:E=MC2,就是能量E,等於質量M乘上C2(速度的平方)。這個簡單的方程式,揭開了這個物理世界的一個秘密,質量和能量相互轉換。質量是什麼?質量就是閉鎖的能量。能量是什麼?能量就是釋放了的物質。而且質能互變與速度成正比例關係。
  • 原子彈產生的能量居然是碎紙計算出來的,科學家:結果十分準確
    1945年,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的沙漠地區爆炸了。美國物理學家恩裡克·費米的一個舉動,成了物理歷史上津津樂道的實驗:鬆手讓碎紙掉在地上就能算出原子彈的能量。在原子彈爆炸前,費米在筆記本上撕下了一張紙並將其撕碎握在手中,當他感覺到原子彈爆炸的震波時就鬆開了雙手,使紙片自然掉落在距離費米約2.5米的地方。經過5分鐘的心算,費米得出了原子彈能量為1萬tTNT當量。一開始人們還認為這只是費米的隨口說說,可是在經過研究組幾個星期的收集、分析、計算數據後,發現經過精密計算後的原子彈能量與費米不超過10分鐘的計算結果驚人的一致。
  • 任何物質,只要1克就能變成90兆焦耳的能量!
    這個公式是說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好比我們所看到的大自然裡的物體,它只是一塊冷冷的石頭或是磚頭什麼的,它可能轉換能量,而能量還可以轉變成磚頭、石頭。這個事情是怎麼知道的?首先發現了質量轉換成能量是通過「核裂變」發現的,「核裂變」就是鈾-235裡面打入一個中子之後,啪的一下變成兩個核了。
  • 光到底是不是能量?光是物質,而能量看不見摸不著,它又是什麼?
    光就是能量,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光子是能量有著嚴格的理論推導和長達一百年的實踐應用,光就是能量。但是我還是得講細緻一點。很多讀者有這樣的疑問:光由光子構成,起碼它是物質。而能量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物質會變成了能量呢?
  • 原子彈發明前,愛因斯坦怎麼知道原子核中含有巨大能量?
    上圖是由兩張圖片合成的,愛因斯坦本人從未出現在原子彈的爆炸地點,並且他和原子彈之間沒有直接關係,愛因斯坦知道原子核中含有巨大能量,也僅僅是從質能方程間接了解的。揭示了質量和能量之間的轉換關係,非常小的質量虧損在光速平方的作用下,都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1939年,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用慢中子轟擊鈾核時,首次發現了原子核的裂變現象,發表了核裂變論文。到了1945年,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試爆成功,從此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從時間線可以知道,原子彈的誕生和愛因斯坦並無關係,只是原子彈爆炸的原理可以通過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解釋而已。
  • 質能方程描述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那麼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嗎?
    狹義上理解,能量和物質是分開的,兩者可以相互轉化,比如兩個高能光子相碰,就有可能產生正負電子對;廣義上理解,能量和物質則是統一的。在核聚變與核裂變中,質量發生虧損,然後釋放巨大的能量,這也是氫彈與原子彈的爆炸原理,理論上說相反過程的反應也是可以進行的,但是難度非常大。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描述到,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質能方程,微小的質量可以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比如在廣島原子彈中,質量虧損還不到1克。
  • 怎麼樣才能將能量轉換成1g的質量?
    人類已經能夠按照E=mc^2將質量轉化成能量,但能否反過來用能量生成1g質量呢?質量轉換成能量的例子很多,距離我們最現實的案例是核裂變,重核裂變-質量虧損-轉換能量!E=MC^2=0.001×299792458^2=89875517873681.764J一噸TNT的能量約為:4184000000J那麼相當於:21480.76噸TNT的能量即需要一枚廣島原子彈的能量才能在理論上生成約
  • 原子彈爆炸後為何會產生大量「人影」?
    原子彈的威力就不用我多說了吧,上個世紀日本堅決不投降,於是美國為了催促日本快速投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射了一枚原子彈,總共造成了數十萬日本人傷亡。原子彈爆炸後,日本人意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也意識到了美國的強大,所以很快就投降了。
  • 物質是能量的顯性存在!空間是能量的隱性存在!
    那麼宇宙誕生時產生的巨量能量,就分成了兩個組成部分,絕大部分給了正反粒子的湮滅,很少一部分給了未湮滅的正粒子,而正粒子就形成了宇宙中的萬物,包括恆星、星雲、中子星等許多天體結構,當然也包括我們的地球。所以我們地球上的任何物質包括我們人類自已其實都是能量的聚集體。可能許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或懷疑,這確實情有可原。
  • 簡單理解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
    那麼究竟什麼是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它們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今天我們通過形象的描述而不是詳細複雜的數學推導來簡單理解它們。 首先,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分別是什麼?簡單地講,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是光傳輸過程中的光場分布的兩種狀態。
  • 物質通過核反應變為能量,那麼能量能否轉變為物質?條件是什麼?
    「物質」這個詞其實就是最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實際上,很多人會自然而然把「物質」和「質量」聯立起來,似乎「物質」就是「質量」的載體。事實上,並不能這麼去理解。在物理學中,並沒有給「物質」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量化分析。而「質量」和「能量」則是實實在在的物理概念。
  • 伽馬射線爆炸產生的最高能量的光
    伽馬射線爆發是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這些爆炸事件持續一秒到幾分鐘不等,並且發出的伽瑪射線量與宇宙中所有恆星的總和相同。如此極端的能量只能在災難性事件中釋放,例如非常大的恆星死亡或兩顆緊湊恆星的合併,並伴隨著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消失的各種能量的餘暉。
  • 為什麼物質轉化能量容易,而能量轉化物質卻非常難?
    但是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能量,而讓物質變成能量卻非常容易,比如燃燒煤炭,就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能,供我們取暖,進行工業化生產等。在我們現實世界裡,物質轉變能量每天都可以隨處可見,煤炭燃燃燒,炸彈爆炸還有其它物體的燃燒等。
  • 根據愛因斯坦的E=mc, 是不是所有物質其實都具有巨大的能量?
    愛因斯坦的E=mc^2告訴我們,質量為m千克的任何物質,內部都隱藏著mc^2焦耳的能量。這些巨大的能量和物質的結構有關。主要以物質中粒子和粒子之間的勢能(核能)形式存在。這些巨大能量的釋放並不那麼容易。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內部,當前存在著大量的原子、原子核、質子和中子。這些粒子在巨大的壓力下相互碰撞,釋放出巨大的光能和熱能,源源不斷地輻射到宇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