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是通往類人AI的道路嗎?加拿大AI研究人員Yoshua Bengio給出的回答是:是的,如果AI研究人員能設法解決功能遷移學習、高級認知和更多的人工智慧操作空間這三個重要問題的話。
新任務和遷移學習
當前的AI系統高度專業化,遇到未知的任務會即刻失敗,因此,必須就每個任務對它們進行訓練,比如,一個圖像分析AI,雖然已經可以識別貓,但要用來識別老虎,就必須用幾十張老虎的圖片來重新訓練它。而一個孩子通常通過一個例子即可學習區別。
成功的遷移學習應大大減少訓練實例的數量,從而使神經網絡的學習能力更接近於人。這將使AI系統更加靈活,並大大提高學習速度。
在實踐中,已有一些初步的成功,例如谷歌的圖像分析AI Inception,這是一種經過預先訓練的AI模型,經過少量訓練後就可以成功地用於檢測疾病。到目前為止,除了在專業化領域,幾乎沒有其他AI系統實例可以自我學習新任務。
高級認知的特性
人類智力有很多方面:直覺,邏輯思維,有意識和潛意識的反應,戰略計劃,以及本能行為。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有影響力的大腦研究暢銷書《思維,快和慢》中將人類認知分為「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的認知是直覺的、快速的、無意識的、非語言的和習慣性的。「系統2」的認知是緩慢的、邏輯的、順序的、有意識的、語言的、算法的、計劃的和推論的,能操縱高級的語義概念並理解因果關係。
Bengio認為,當前所有的深度學習系統都可以再現「系統1」的認知。類似人類的深度學習系統還必須重現「系統2」認知的某些(如果不是全部)特性。
已經有嘗試通過深度學習系統學習至少部分的「系統2」認知。例如,來自Deepmind的新研究論文表明,神經網絡可以擊敗CLEVRER,滿足衡量得出簡單邏輯結論能力的基準。
現實世界中有視角的AI
Bengio說,除了遷移學習和「系統2」認知能力外,類人AI還需要現實世界中人的視角。例如,AI可以體現在機器人中,從而暴露於變化的環境中,例如不同的位置、時間、傳感、目標或策略。
Bengio認為,特別是與其他代理的交互可能會導致AI系統不斷學習,因此可能有助於遷移學習的發展。Bengio還認為與現實世界的互動對於理解因果關係必不可少,而這又是「系統2」認知的基本技能。
通過機器學習探索意識
Bengio將上述路徑視為關於人類類人工智慧的研究項目。他認為,這三個研究項目都是相互聯繫的,只有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才有可能實現類似人類的AI。他不使用通用人工智慧一詞。他同意Facebook的AI研究員Yann LeCun的觀點,即不存在一種通用的智能形式——如果存在,那麼它就不是人類。
根據Bengio的說法,在通往類人智能和「系統2」認知的道路上需要意識。但是,目前尚無關於意識的公認的科學定義。Bengio在這裡看到了AI研究的巨大機會:現在是時候通過機器學習來探索意識了。人工智慧研究可以形式化並測試意識的特定功能。
Transformer技術的發明是該領域邁出的第一步,該技術是機器注意力的一種機制,在過去兩年中從根本上提高了語音和圖像AI的功能。下一步是研究人工意識。